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忘清单 1.功的概念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计算:W=Fscosα,式中α是恒力F与s的夹角. (3)功的理解:功是标量,知道负功的两种表述:能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1 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因素;知道:“做功”与“工作”的区别。 (2)知道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1.2 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a;知道功的国际制单位是焦耳;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a进行有关计算。  相似文献   

3.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电功 电功的概念及单位(知道)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理解) 用电能表测量电功(会)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理解) 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理解)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会)电热 焦耳定律(理解)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知道)  相似文献   

4.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简单机械和功杠杆力臂的概念 (理解 )画杠杆的力臂 (会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 l2 (理解 )滑轮定、动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知道 )滑轮组的作用和特点 (知道 )组装滑轮组 (会 )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 )功的计算公式 (理解 )功的单位 (知道 )功的原理 (知道 )功率功率的概念 (理解 )功率的计算公式 (理解 )功率的单位 (知道 )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理解 )机械效率及计算公式 (理解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会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绕线…  相似文献   

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几乎每年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为了较好地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做功情况,就要弄清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1)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是目的.(2)额外功: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例如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做功.(3)总功:人(动力)对机械做的功.最常见的简单机械有三种:滑轮组、斜面和杠杆,  相似文献   

6.
求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必须明确下列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总功(W总)根据功能的原理:动力所做的功F·s,等于机械克服所有的阻力所做的功,而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包括有用功W有和额外功W额,即:F·s=W有 W额,或W总=W有 W额。因此,总功实际上就是动力所做的功。求法:(1)W总=F·s(2)W总=W有 W额(3)W总=W有!(!为机械效率)求解时要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不同求法。(二)有用功(W有)若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则W有=Gh;若用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则W有=f·s'(f是被拉物体所受的阻力,s'是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由于常见问题大都属前一种情况,有些同学求解后…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整理1.功的计算方法(1)恒力F做的功:W=Fscosθ.(2)变力F做的功:①若变力F是位移s的线性函数,则F=  相似文献   

8.
朱文祯 《物理教师》2007,28(1):40-40,F0003
高中物理“机械能”一章中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许多学生搞不清楚,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做功的关系是:一个做正功,另一个必然做负功,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之间没有一定的联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有以下6种情况:(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做正功;(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做负功;(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不做功;(4)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5)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6)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由于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想到与之对应的物理情景,本人借助磁铁用实物演示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探究这几种情况,收到了不…  相似文献   

9.
思考题 4.1)功的表达式可写成三种形式:Fscosθ,(Fcosθ)s,F(scosθ);试各用语言表述之一。 4.2)功是标量,为何会有正负?如阿解释它的正负?这种正负与射影的正负有何不同?一力作负功,为什么又要说成是物体抵抗该力作正功? 4.3)如何证明:合力所作的功等于分力所作的功的代数和? 4.4)在书中所举的例子之外,试各举一例说明正功、零功与负功。有人说: “在地上或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中抬着重物,站了半天,连一点功都不算,岂不白费?;这将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0.
《陈情表》中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句,课本对"期功"的解释是:"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课本对"期功"的解释是错误的,"期功"并不是指"人"或"亲属"。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功的定义式W=FS求功例1重50 N的物体分别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外力做了多少功? (1)用30 N的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 (2)物体沿光滑平面匀速移动3m; (3)用30 N的力拉物体沿光滑平面移动了3 m分析要抓住做功的两个要素来分析:(1)物体虽然受到了  相似文献   

12.
日常经验带来的思维定势使摩擦力做功问题总让人感觉不好理解.下表的概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运孺狐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W有静摩擦力,但物体没有发生位移,故静摩擦力不做功.有滑动摩擦力,但物体没有发生位移,滑动摩擦力时物体不做功.不做功正功(W>0)物体在静摩擦力作用下向上传送,f和v方向相同,静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 物向上运动(相对皮带静止)夕在物体与皮带相对静止之前,f和v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负功(W<0)皮带将物体无滑动地向下传送,f和v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物向下运动(相对皮带静止)沙物体和皮带共同运动…  相似文献   

13.
第六章机械能一、功识记:1.什么叫对物体做了功?功的代表符号。 2.力和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功的公式:W=FScosa 4.功的单位:1焦耳=1牛顿·米理解:1.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或夹角小于90°时,力做正功(动力做功)。 2.力和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 3.力和位移方向的夹角90°<α≤18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叫阻力做的功或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 4.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运动形式无关,而只与F、S、cosa有关。 5.功是标量。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结构简单机械杠杆定义及几个名词术语 (知道 )力臂的概念 (理解 )画杠杆的力臂 (会 )杠杆的平衡条件 (理解 )应用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实质和特点 (知道 )作用 (理解 )滑轮组作用 (理解 )计算滑轮组动力的方法 及绕线方法 (会 )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 )计算公式 (理解 )功的单位 (知道 )功率概念 (理解 )功率的计算公式 (理解 )功率的单位 (知道 )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知道 )机械效率及计算公式 (知道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会 )二、复习指导(一 )杠杆1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 几个名…  相似文献   

15.
(一)要正确理解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定义式为P=(W/t)。虽然功率在数值上等于一秒内完成的功,但其单位、意义与功是完全不同的,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W),而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而功却只表示做  相似文献   

16.
张之翔 《物理教师》2006,27(2):33-34
1功的定义和意义(1)功的定义功的定义是力F与它的作用点的位移ds的标积.用数学形式表示为dW=F·ds.(1)这个定义与物体的物理模型无关.(2)功的意义功是物体间以宏观位移方式转移能量的量度.力F对物体做功dW就是施力物体将数量为dW的能量转移给受力物体.2功能原理质量为M的物体在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学在对功的理解(如相互作用力的功的关系、功的正负的判定)总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辨别、澄清,通过下面三个例题的分析以期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结构电功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 (知道 )电功的公式 :W =UIt(掌握 )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知道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 (掌握 )电功率的公式 :P =UI(掌握 )额定功率 (理解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会 )电热 焦耳定律 :Q =I2 Rt(理解 )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知道 )家庭电路组成 (理解→知道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理解 )保险丝的作用 (理解→知道 )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 (知道 )安全电压 (知道 )二、复习指导(一 )电功1 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流做功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电流做了…  相似文献   

19.
1 功能关系中的困惑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都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与转换的过程.学生们也都知道:①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②(弹簧、弹性绳等)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簧、弹性绳等)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③电场力对物体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对物体做负功,电势能增大;④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对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主要基本功包括“备课功”、“上课功”、“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基本功”。及“写绘功”。 1.备课功。 (1)备大纲: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的结构体系及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备教材:掌握本年级各单元教材的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所处位置、知识基础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3)备教案:根据本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特征、心理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