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应选择什么作为突破口呢?我认为,应当高举“归纳总结”的旗帜。 这一单元的课文是说明事理的,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要解决这深一层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原有的知识。 “重复”是积累知识、提高成绩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认真总结初二所学过的知识加之本单元的知识延伸,这样,有利于第六册说明文系列知识的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过至关重要的一关——中考。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说明文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根据“单元要求”,综合单元内六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不难看出这个单元教学的核心点中应该含有“说明的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说明方法”的学习,编者不只是第一次在这里提出,在初中六册课本,七个单元的说明文单元里,曾七次将“说明方法”的“了解”、“理解”、“学习”列为单元教学要求,不同的是,这一次比较侧重于说明方法的整体运用。因此,这个单元的教学核心点应该是“说明方法的整体运用。” 《人类的语言》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讲读课文。由于它说明的对象是很抽象的“人类的语言”——一种十分深奧、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作者必须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紧紧扣住两点。 一是整体上用深入浅出的平实说明去化解。作者从人类语言众多复杂的属性中抽象出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的两个特征——语言特点及其表现手段进行简明通俗的阐述,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在抓特征的同时,为了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应用性的说明文。《从宜宾到重庆》是一篇解说词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是一篇科学小品 ;《〈自然·生活·哲理〉序》是一篇序言 ;《标点符号用法》属于规章条例性质。这四篇应用性的说明文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因此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式 ,分析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或多种表达方式 ,并能够在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灵活使用 ,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应用性的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四川/罗益中杨旭东难点指津前几个单元虽然已经进行了说明文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但应用性说明文的写作仍有一定难度:难在它是前几个单元单项练习的综合训练,难在它较之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而有其独特之处,难在同学们手中占有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突破口 第六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几篇课文在语言上都有准确、生动、形象的共同特点。故事单元的教育突破口应为“总分结构中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 总说分说是说明事物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本单元课文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对于此结构中总说的理解一般为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位置多在开头或结尾(结尾总说多为总结全文)。开头的总说段即为下文分项说明的依据,段中大多都有关键性的最能概括分说内容的一句话。而教师  相似文献   

6.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标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由五篇说明文组成。说明文的教学要求,《大纲》对初二年级的具体要求是“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那么初三年级就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与初二年级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本单元课文的说明对象由具体的事物转向抽象的事理,由抓事物的特征转向抓事物的规律;说明的方法更加多样化,还突出了说明与议论相结合。因此在这个单元关于“理解说明方法”的教学要求的实施中,应在第四册的“理解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显示出梯度。本单元,除继续学习说明  相似文献   

8.
[作文训练范围与基本要求] 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事理说明文”。要求文章符合事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写“事物的原理”,着重说明事物的成因。如说明事物的功能与用法,介绍事物的方位结构,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均属偏离本次作文的要求,一律不应入选。因此,评价本单元的作文质量,就要紧紧地扣住三条要求:一、能否选准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特征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和《活板》是讲读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属自读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分别说明建筑物的构造、书籍的演变状况、古代活板印刷的程序及花的颜色变化规律。学习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明确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说明文既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又要根据说明目  相似文献   

10.
我教说明文单元后,在落实单元知识和训练时,重点地强调了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为了让学生写说明文有兴趣并能真正掌握这种文体的基本写作.加之,我长期当班主任,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我常出一道这样的作文题:《我把您带领到我家》,副标题简介我的家庭.同时对这次习作训练,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综合运用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说明包括家乡居住地址,去的路线距离,家庭成员、住房结构及政治经济状况等.平时我想,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在“岸上”指挥,不明“水”的深浅,教起学生“游泳”就很困难.实践使我认为:作文教学在下水指导方面,我们语文老师应当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  相似文献   

11.
第五单元是第三册书上的第二个纯粹说明文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由第二单元的重点训练说明的方法加深了一步——重点训练学生学习和理解说明的顺序。 写说明文要准确地介绍出说明对象的特征,除了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和相应的说明方法外,有无清楚明晰的说明顺序是能否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又一关键。根据说明对象的范畴、特征的不同,说明文一般常用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其中时间顺序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和某一工艺制作的先后操作程序。 通观本单元,会发现四篇文章各是一种说明顺序的典型范例,它们能让学生对几种说明顺序获得十分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13.
(一)辨析异同,梳理说明顺序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在普及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独特功用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科普说明文,它们或介绍一门新兴学科,或阐述某种规律,或介绍某一自然现象,门类不一,各具特色。要说明这些“内部组织”复杂的对象,光凭“抓住特征”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言而无序”,自然是一团乱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梳理和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即具备“读”说明文就能梳清说明顺序、“写”说明文能较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的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认清每篇课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的类型及如此安排说明顺序的优势(如何既考虑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又顾及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4.
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本,是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在一九七八年省编试用课本的基础上修改编订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们对教学本册教材的一些看法,供教师参考。全册教材共二十五篇课文,共组成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个“基础训练”。全册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这个单元共三篇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是说明宇宙的构成的;《食物从何处来》是说明食物的来源的;《奇特的激光》是说明新的科技发明的。这三篇文章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多种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进行说明。据此,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如下:一、使学生掌握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二、使学生掌握举数字,作比较,用比喻,下定义等具体说明方法。本单元采用“阶梯式”进行训练。第一阶梯,  相似文献   

16.
[读写要求] 读:本单元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单元,所选文章均关涉到大量的科学知识,篇幅较长,且文章各具特色,各有妙处。而高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试题,与平时课本所学的科技说明文不大一样。高考不是考科技知识,而是“用科技知识考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即主要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本单元作文训练基本要求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说明事物的功能和用法”。要求在写作中“用分类、比软、举例等说明方法”。本单元的说明文写作对象,限于选写“说明事物功能和用法”一类。所以,要注意不能偏离这项要求。例如,写成说明事物的方位结构的,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制做过程的等等。这样就偏离了本次作文的要求,在写作中,要求运用分类、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说明文导读四法福建长泰一中陈利华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是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第三册的主要任务。全册集中了五个单元的说明文。有人担心说明文较为干巴枯燥,平淡无奇,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这样集中训练,会引起学生倒胃或消化不良。其实...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训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本组基础训练是全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和全册总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一、在训练过程中悟得方法,获取新知第四题是仿照例子缩写句子。这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句意。由于这种句子训练在本册中第一次出现,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新的知识点,故教师在教学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悟得方法,学…  相似文献   

20.
总揽全册教材。首先,要教学生阅读课本说明,让学生了解编书的指导思想,明确语文学习目的,了解课本的总体结构,最主要的是明确每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例如:初中第二册教材主要是记叙文,第三册侧重于说明文,第四册侧重于议论文……其次,还要让学生明确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了解本册的语法知识重点是什么。这样,通过阅读说明和目录,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了。阅读整单元教材。在学生对整册教材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再教学生系统地阅读整个单元,教学生了解每个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每个单元围绕训练重点组编了哪些课文,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