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人园离园时刻,是教师随机进行家园交流做好家长工作的大好机会,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开展家园间的交流活动,则会大大促进家园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那么,在与家长进行随机交流时应注意什么、应谈些什么才会产生良好的交流效果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得到家长的信任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的确,在幼儿园,搞好家园沟通,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关键所在。我们幼儿园自建园以来,通过对家长的真诚交流、全面服务,始终与家长建立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的做法是:唱好家园联心“三步曲”。一步曲:把家长的请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要求“教育无小事”。在事无巨细的幼儿园里,每天,我们教师都要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而家长叮嘱的每一件小事不仅是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而且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因此,…  相似文献   

3.
在“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我园(乡镇中心园)与对口帮扶的大林幼儿园(深丘农村园)共同进行了农村幼儿园家园互动策略的探索研究。主要探索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幼儿园与家长多向互动的方法与策略。主要指本园与所服务的家长间的互动,即“家园互动”;二是尝试两园间的互动。主要涉及两园教师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跨园所的互动。即“园际互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愈来愈成为最重要和最实际的课题。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了家园联系的书面沟通方式———家园联系表。我园的家园联系表是表格形式的,表格分为两栏:一栏为教师意见,一栏为家长反馈意见。一般先由教师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情况和教育建议,家长阅览后再反馈幼儿在家情况及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提出意见与要求。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从家园联系表中受益匪浅。一、家园联系表促进了教师与家长间的情感交流,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了他们教育好孩子的自信心案例实录…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家长互相配合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除了家访、离园时间的交流等方法外,我们充分利用了“家园联系园地”。起初,我们的“家园联系园地”大体上是剪、抄科学育儿的小知识,或贴写教育教学内容计划、通知、“家长须知”、孩子们的优秀作品等等。为了充分发挥“家园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挥家长们的优势和资源作用,如何才能做到“家园同步”教育好孩子是我园近年来研究的主题。我们通过教师与家长真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家园共育,使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得到提高。一、在真诚的沟通中达成共识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家长是否应该参与孩子的教育?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决定着“家园同步”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把“转变观念,达成共识”放在了研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周都提前将下一周工作的具体安排写成周计划贴在活动室门口,这既是我们课程实施的引擎,也是与家长交流的窗口。但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家园互动、家园合作共育上,周计划对于家长而言显得过于笼统与概括,不能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园的情况(学习、游戏、生活),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实效。如,在我们没为家长写计划前,接送孩子时经常有家长问:“张老师,你们今天学了什么?我回去与孩子交流一下。”“张老师,你们昨天学的什么,××回家没说清楚,我也不知道,没法跟他交流。”……为此,我班每天专为家长写计划,把一天的具体…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设立《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能增进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有时《家长园地》却成了“广而告之”通知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近年来,我园把加强《家长园地》建设作为搞好家园共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一变三注重”密切了家园联系,提高了家园共育的质量,为全面形成家园合力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为需要而写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家园联系册难写,若把握不好,很容易流于形式。怎样才能用好这个交流工具,保证家园联系的畅通和有效呢?家长与教师的共同目标是帮助幼儿成长,所以,家园联系册的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家长的需要而写。开学时,我们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本家园联系册,并准备了一只箩筐,让幼儿每天一入园就把自己的家园联系册放入筐内,我们每天检查每本联系册并及时反馈。第一周,我们写的频率相当高,因为刚开学,家长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在园是否适应、是否愉快。这段时间的家园联系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醒家长准备幼儿需…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误把“教育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在家园共育中往往只是满足于开家长会、设宣传栏、办家长学校之类的活动.其实,家园合作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地把教育观念强加给家长,也不是要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某些教学任务,而是通过家园间的相互配合落实教育目标,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近几年来,我园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促进家园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和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我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我们探索出了以下一些方法:一、建立家长资料的收集、研究和分析制度每一位新入园的幼儿在踏进幼儿园的大门后都要经历一段“艰苦”的心理历程,如何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使教师与幼儿尽快相互了解,我们教师设计了“新生家长调查表”,内容包括幼儿的乳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幼儿家长一般家务事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等特点,我园开展了一项新的活动——预约谈话。即每天每班提前预约两名幼儿家长,家长姓名公布于家长联系栏中,放学后,本班教师跟预约的两名家长进行交谈。一方面,向家长如实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听取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谈话记录。根据家长的反映,教师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与家长探讨如何实行家园共育。一学期以来,“预约谈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起来了。我园的“预约谈话”@张磊  相似文献   

13.
发挥“家长开放日”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珍 《甘肃教育》2001,(11):13-14
家园共育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形成共识,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目标的教育过程,怎样搞好家园共育,也是幼教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在园的活动表现以及教师工作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相互联系、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家园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共识。“家长开放日”既是连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又是维系教师与家长的纽带。实…  相似文献   

14.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一扇“窗口”,也是家园沟通交流的一条“渠道”。我对该项活动有以下四条建议: ——宜早不宜迟。孩子入园后,家长普遍希望尽快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质量和孩子在园情况;幼儿园应及时听取家长意见,有足够的时间改进教育工作。因此,家长开放日一般宜安排在期初或期中进行,不宜临近期末才安排。  相似文献   

15.
日本幼儿园的家园联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幼儿园的家园联系工作文/张燕日本幼儿园、保育园的家长工作很有特色,家长也往往热情关注并积极参与幼儿园、保育园工作与教育。园所家长工作主要由班级教师承担。家园联系薄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形式。联系簿人手一册,每日由幼儿携带,便于与家长随时交流与沟...  相似文献   

16.
我曾一度认为,家长每天都要来园接送孩子,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当面交流,再去家访纯属多此一举。但是,当我们走进孩子家庭,才发现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幼儿的具体表现竟是如此复杂多样。因此,我们针对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给予家长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一、对于在认字、写字、计算方面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我们主要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他们过多、过急的要求会导致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信心的危害,同时向他们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二、对于认为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家长,我们着重向他们宣传家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三、对于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或教育方法不当的家  相似文献   

17.
周润甘 《教育导刊》2006,(11):58-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引入“家长教师”助教这一模式。借助“家长教师”这一教育模式,有利家园教育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一)根据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家长助教”一般来园的“家长教师”都是小朋友的父、母或祖辈等。我们发放给家长参与助教的“调查表”,调查的项目有职业、经历、特…  相似文献   

18.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我园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观念。体现“三位一体”,即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发展。我园“打开幼儿的大门,让家长走进来,让家长了解幼儿,让家长关注课改!”潜心探索、探究“家园、社区”共育。第一招家园沟通的“小灵通”———《家园联系册》。虽然填写《家园联系册》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家长的工作量,教师每周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为每个幼儿填写在园各方面较为典型的表现,同时家长的填写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很受…  相似文献   

19.
常听有的教师抱怨:“小朋友把《家园联系本》带回家好几天了,到今天还没有带回来。家长都不愿意写,我们当老师的还写什么劲儿呢?”听了教师的话,我们有意识地与一些不愿意写《家园联系本》的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来,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当家长的只要交了托费就行了;有的家长觉得老师在《家园联系本》上写的话过于空泛,不知如何与教师交流;有的家长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字写得不  相似文献   

20.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密切家园联系。我园设立的“家园联系卡”,收到较好的效果。“家园联系卡”每个幼儿一本,老师可通过联系卡向家长通报教育要求和孩子在园的表现,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了解孩子在家情况等。孩子回家时,把联系卡带上,由家长在上面填写孩子在家的情况,或提建议和要求。孩子来园时,将联系卡还给教师。“家园联系卡”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可以保持家园的经常联系。此法深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