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晓勇 《青年记者》2007,(14):11-11
从所在的报纸创刊到现在,我基本上一直在广告的一线。8年时间,报纸从无到有,从一棵幼苗发展到区域第一,我也成了见证所在报纸广告发展历程的幸存者之一。报纸在当地影响力一天天扩大,广告任务也一年年增长。虽然我们的收入在一年年递增,但是我发现许多人,失去了创刊时的干劲,失去了当年的责任心,以及那并不“血腥”的本色,仔细想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  相似文献   

3.
谭敏 《编辑之友》1997,(5):63-63
我愈来愈相信“缘份”了——在我辞别了心灵动荡的青春岁月,进入而立之年以后。虽然,这不长也不短的人生岁月,仍然有着许多困惑,但巳足以证明我与出版事业的不解之“缘”了。  相似文献   

4.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杂志在最近评选“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活动中,上蔡高中学生程冰雪名列榜首。程冰雪从1985年以来,先后在《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语文报》、《少年文史报》、《中国少  相似文献   

5.
我之读“红楼梦”秦建平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说:《红楼梦》不可不读。三读之后,心中感觉平平,似乎也没有怎么理解此中微言大义。但旁观其它评论家的论断,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个:一曰《红楼梦》乃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二曰各人从各自的角度、立场出...  相似文献   

6.
作了10年记者,以我个人之见,唯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生活,去观察,去揣摩,去领悟,去提取,“新闻眼”才能亮起来,才易发现和采写到有价值的好新闻。1991年5月,我到河北威县采访,了解到女植棉能手于一秀的事迹。她是威县方营乡西徐固寨村的农民,1963年的回乡知识青年。近30年间,她从平凡的土地上寻找发展的机会,立志要通过脚下的土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她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索棉花高产之路,成为植棉能手,10年中向国家交售棉花近4万公斤,同时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在全县推广,不仅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  相似文献   

7.
我经常和最基层群众打交道,用照相机镜头拍摄很多“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事迹感动着我,“小人物”的精神激励着我,通过采访“小人物”,使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我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这些“小人物”。今年4月1日,我拍摄的又一个图片专题“刘春玲照顾下身瘫痪的丈夫24年不言悔,大爱撑起一个幸福的家”见报,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刘春玲的大爱之情受到了人们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8.
经常有朋友说:我花二三千元买的高级“傻瓜”相机,为何拍不出好的照片。请其拿相机为我来拍一张,见其举机拍摄的伟姿,立即明白了,毛病出在他的握机手法上。  相似文献   

9.
“心意拳”与“形意拳”之辨析曹竟宁编辑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可能会因一半个字而曲解整句话、整段文的意思,甚至将整篇文章的立意搞错。在编辑工作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复审一部书稿,名为《山西六合心意拳》。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中,无论各级比赛...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46):98-98
同志们,当你们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仍然活着,只是胖了好几两。而酝酿已久的二次革命也已经结束。这里又是一场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提起吐鲁番,那就是一个“最”——全国最热的地方。记得1980年7月,我从乌鲁木齐来到吐鲁番,是在将近午夜时分。那时候,汽车还没有空调,敞开车窗。一股火辣辣的热风从车窗外扑了进来。我用手摸摸,汽车表面烫手。我的嘴唇发硬,不得不用舌头舔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上以“老猫”的名字开了个专栏,叫“社会七日断想”,自此以后,有关老猫的种种传闻便撒开了。最典型的一种是“老猫是个40多岁的人,比较持重”,来信中最常见的问题则是:“你为什么叫老猫?”后来,有许多常读“断想”的人见到我,极惊诧:“你是老猫?”我说是,接着便是夸奖,弄得我极不自然,很想说,别这么夸我,我还打算进步呢。  相似文献   

13.
时下的图书市场的确很繁荣,令人欢欣鼓舞,无论是各类的图书订货会、书展、书市,抑或是不同媒体上经常发布的图书销售排行信息等,都向人们昭示着图书市场的火爆与兴旺。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表象之下,作为“业内人士”,我以为有一种现象实在堪忧,那便是常刮不止的“逐市”之风。何谓“逐市”?“追逐市场”是也。“追逐市场”嘛,就是要追着市场上的热点跑,满足于“人有我有”的简单模式,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从“说‘不’”风(盖始于《中国可以说“不”》面世之时)到“镜头”风(约成于《老照片》印行之后);从席卷而来的“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4.
“弄笔头”者,写文章也。我“弄笔头”始于五十年代。那时刚由一个农民转为国家干部,大概是工作上的需要吧,逐渐与报章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看报渐渐成为我业余生活的第一需要。不久,这里面的“新大陆”被发现了,我感到在我工作范围内,有时遇到的人和事并不比报纸杂志上登载的逊色,有的还似乎更为生动具体。何不把它写出来寄到报社去?不久,我  相似文献   

15.
当记者的经常遇到烦心事,说出来或许可减些许心中不快。请看几例。近日我写了篇《规划区内残疾人本月起优惠乘公交》,见报后正准备向外发稿,未曾想第二天省内某平面媒体就将其原汁原味地登了出来,不过落款的作者不是本人,而是该媒体的驻地记者。我写的《我市8处渡口改建桥梁》,也是见报的第二天上了省内外的几家报刊,可这稿件并非我投,而内容却全是我写的。哎,代劳的作者既夺去了我的名,又夺去了我的利。我花了不少的气力才写出《我市打造第二条通江航道》,也于见报的当日向外发了稿,可第二天还是被别人以他的名义发了出来,易"作"稿只在文字上动了些小手术,没有增加任何新的内容,这让我气愤不已。移人易人之作,最起码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别人采访奔波,付出了许多劳动,才辛辛苦苦写出新闻稿件来。"文抄公"们倒好,不出门,不采访,不商量,将别人的稿件改头换面就变成了自己的稿件,有的竟然原封不动地把别人的稿件"拿  相似文献   

16.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此乃商家差异化竞争的制胜之道。站在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地市级党报,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寻觅一条生存发展之路,这是困惑许多报人的难题,但也绝非无破题之策。全国党报的大哥大《广州日报》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已为各级党报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典范例。作为地处苏南报业发达地区的《常州日报》,几年来秉承差异化竞争的理念,在狼烟四起的常州报业市场竞争中前景依然光明。  相似文献   

17.
我的记者生涯可说是从进出“死亡之海”开始的。“死亡之海”是中外探险家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取的浑名,意思是说这一沙漠就像死亡了的海洋,已成为生命的禁区。塔克拉玛干为中国沙漠之最,广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南倚昆仑,北近天山,西望帕米尔,东临罗布泊,面积相当于苏、浙、皖三省的总和。塔克拉玛干是清一色的黄沙世界。这里的沙丘沙山起伏天垠,就像凝固着惊涛骇浪的大海,神秘可怖,望而生畏。我曾七进塔克拉玛干。但由于处在不同年代,进出的方式、见闻遭遇、感知并不一样。这便构成了我所独有的对于“死亡之海”的阅历。骆驼为…  相似文献   

18.
武汉有线电视台从正式开播至今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年。栏目"从仅有的一个包装栏目─-"缤纷世界"起步发展到十几个自办的半包装栏目。我台自办栏目主要由文艺部承担。文艺部原有的自办栏目"缤纷舞台"、"时装荟萃"、"今天星期五"的设置,基本上满足了一般层次观众的需求,但对文化层次较高、文化修养较深的观众来说,我们栏目的设置还有空缺。武汉是一个拥有大中专院校上百所的文化城。武汉有线电视台的自办栏目如何拉开观众的档次,提高我台知名度,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课题。走向新世纪的人们需要什么?有人将心灵的祥和与宁静看成是人生…  相似文献   

19.
孙力 《新闻前哨》2006,(12):44-44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入世界杯;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发射……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一起起重大事件的发生,沉默了多年的报纸“号外”,突然在我国复兴了。  相似文献   

20.
“死亡之海”的告别采访,是我近40年记者生涯中极为难忘的。“死亡之海”是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别称,过去,我曾多次进入“死亡之海”,吃过苦,历过险,但却丰富了阅历,目睹过这一神秘世界的变迁。因而,不知不觉地热爱起这片土地。 近些年,听说“死亡之海”又有了出奇惊人的变化,自然令我心驰神往。于是,1997年深秋,在我退休之前,又专程从兰州千里迢迢来到塔克拉玛干,开始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旧地重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