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不少地方和学校都提出“名师工程”,打造名师队伍,希望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的设想不错,名牌教师是教师的楷模,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大批追随者、学习者和模仿者,其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但是,这一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名师须是真正的名师,而不是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让教师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聆听到一些名师的精彩课堂。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处于反思的“  相似文献   

3.
钟能文 《山东教育》2008,(12):64-64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评上高级职称后,便自一诩为“名师”。而一所学校“名师?”的多少,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显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教师在成为“名师”后仍一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一旦成为“名师”,便无心教学,走进“名师不鸣”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名师身上蕴含着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通过打造“名师共同体”来开发、利用名师这座“宝藏”,努力激活这个群体的能量,放大名师资源,在积极开展共读、共思、共研、共写活动中使他们引领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全校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名师”因何而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科研兴校”、“特色化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新理念的兴起,不仅变革了传统的学校观念,更是前所未有地把教师推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与核心位置,教师角色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期待。正因为这样,以培养“名师”、打造“名师”为主题目标的“名师工程”成为各地和各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目标。那么,“名师”因何而名?1.“名师”是倾其所爱为教育的奉献者为教育倾其所爱,无私奉献是名师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少滨 《青年教师》2009,(11):50-51
《明师心语》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一辑中的一部,作者是原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吴昌顺。我读《明师心语》是被书名所吸引,我奇怪为什么是“明师”而不是“名师”呢?“名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指著名的教师、闻名的教师。学校的名师工程,树名师建名校等,让名师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梦想。窦桂梅、赵谦翔、魏书生、李镇西等各地名师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么此“明师”何意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书,读罢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劣。按照学校要求“打磨”新教师,用先进教育观念“打造”有一定水平的中年教师,在校内开展“名师”评选活动,“装点”优秀教师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加快名师队伍建设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学校常常邀请教育专家、教育报刊主编、特级教师、名师来校作课程改革、教师“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的报告。作为一名分管教学、教科研的业务校长,就往往坐在这些专家、学者、名师的边上主持他们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校名师制度,是指按照特定程序,每年从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中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上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为学校名师,并给予他们特定待遇的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玲 《班主任》2013,(6):52-54
成为名师是许多教师的人生理想,但最终成“名师”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我的恩师李庾南当属一位名师。这位18岁走上讲台的著名特级教师,在三尺杏坛耕耘55载,荣登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至今仍在第55年做班主任。她不断实践,勇于反思,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班主任实践智慧:基于个别性的、快乐性的、开放性的、合作性的班级管理模式。李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名师的,但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明师’,即有独立的、清晰教育观念的、有反省意识和反思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名师"是教育的标杆,名师的再成长是教师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的再成长在学校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性,对学校传统的形成和学校文化的积淀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外在的压力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下降导致名师再成长出现了停滞现象。政府、教研部门和学校"三轮驱动"是促进名师再成长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名师,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方面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有较高名望、较大名气的教师,是学生爱戴、同行公认、社会敬仰的教育教学精英。他们应该是集“经师”与“人师”于一身、坚守教育理想的教师楷模,是融时代要求和文化传统为一体,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个性的教育教学高手,是热心教育科研、注重教改实验的教改实践家和教学创新先行者。名师是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3.
CET这期“封面人物”采访的是广州市第43 中学的黄小红老师。选择黄老师的原因有二: 一、提起名师,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把他们与名校、重点中学挂钩,不过在广州名师辅导网的教师名录里,却有一位老师来自普通中学, 而且当时那中学还是一所麻雀学校,没有高中部,属于E类学校。这位老师就是黄小红。  相似文献   

14.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名师工程中,评上名师的人,头上大多都有一顶“官帽”,成为名师的普通教师,大多希望自己能走上校干岗位,校长们也都以把名师推上校干岗位作为对名师的安抚与激励。这种现象,不仅是对名师资源的浪费,也使教育行政化对教育的腐蚀更加严重。杜绝“名师”与“官帽”之间的畸形嫁接,不仅是教育摆脱行政化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净化学术风气、回归教育宁静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王岚 《今日教育》2009,(11):44-44
名师,即高素质的著名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教育效果良好、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师。一所学校会因为名师而提升美誉度,且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教而优则仕”和“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校名师制度”的概念,认为科学合理的校名师制度,应按照特定程序,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每年从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中评选出约定数量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上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为学校名师,给予特定待遇。  相似文献   

17.
每年暑假结束,就会有一批新教师加入教师行列,开启自己的职业旅程。我很好奇,初为人师的几个月,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也很想了解,学校的领导们又有什么特别的举措帮扶他们?名师们又有什么秘笈可供分享?  相似文献   

18.
李万忠 《甘肃教育》2011,(19):24-24
何谓“名师”?顾名思义,名师就是有名气、有名望的教师,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每个名师成长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有着诸多共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