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设计思路】我园大班幼儿经常帮助保育员晒毛巾和袜子。有一次,我听到幼儿边晒边议论:“你的衣架都歪了!”“你的毛巾都垂到地上了。”“你这样会掉下来的!”“我的是平平的!”……听着幼儿的议论,我仔细地观察了衣架,发现一个空衣架本身是平衡的,当幼儿挂上东西后衣架的平衡就受到影响,这和天平所蕴含的平衡原理是一样的。相对来说,衣架蕴含的平衡原理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材料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探究保持衣架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天气预报对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班级内请幼儿用标志记录天气变化,幼儿轮流担任广播员介绍天气情况已是孩子们最愿做的事情。教师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培养了幼儿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设计此系列活动,意在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探求欲望。活动一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及种类。2.知道天气与云量的关系。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及热爱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1.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设计一张一周天气记录表,并请家长协助用标志记下来(主要记阴、多云、晴…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启发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上。首先从激发幼儿作画的情感动机入手,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通过欣赏老师的四幅作品,拓宽幼儿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想像,为作画打下基础,再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充分发挥想像,设计出形态各异的房子。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房子。2.让幼儿了解房子的基本结构。活动准备布袋木偶“猫医生”,范例四幅,油画棒。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木偶…  相似文献   

4.
戴晓静 《成才之路》2013,(16):92-93
区域化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新型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幼儿需求,选择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开设多种区角,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从而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操作、学习和探索的中介、桥梁。在材料丰富、有趣、  相似文献   

5.
数字的妙用     
林建萍 《早期教育》2002,(12):29-29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知道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积极关注生活和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将幼儿经常接触到的有数字的物品分别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如挂历、时钟,有编号的毛巾、杯子等。 2.创设操作活动区:新建的城市(有汽车站、高楼、超市、电话亭、钟楼、红绿灯等),幼儿可在上面插数字。  相似文献   

6.
杨艳 《考试周刊》2013,(65):184
开展主题活动时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又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幼儿的动态设计,就意味着活动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在开展主题活动前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期与幼儿的自然学习特点吻合。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对于两岁多的孩子来说,趣味教育法将使教师组织活动事半功倍。幼儿刚入园,往往对自己的小水杯、毛巾认不清,虽然都有标志,但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标志都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后指定给幼儿的,所以幼儿不容易记住。我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喜欢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在学习了按规律进行AB形式排序后对排序产生强烈兴趣,自由活动时间内经常自发地用雪花胶片、小鱼胶片玩"开火车"等排序游戏.延续幼儿的兴趣,从其学习心理出发,我设计了本次排序活动.活动设置幼儿较为熟悉的"花园舞会"音乐游戏情景,整合美术活动内容,设计了4种排序游戏.提供丰富且富有创意的材料,让幼儿在多层次的游戏情境中,愉快地认知、探索和掌握按规律进行ABC形式排序.  相似文献   

9.
原方案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活动设计思路清晰,但过程不够精炼,重点不够突出。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更要力求使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紧扣目标,精炼有效。一、导入活动要贴近活动目标,符合活动需要在导入活动中,幼儿对故事《龟兔赛跑》的已有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单一的美术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小班美术活动在目标的制定上应该强调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热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唐文超 《山东教育》2003,(18):34-34
设计意图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于磁铁吸铁的特性感到新鲜有趣。引导幼儿利用磁铁这一特性,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有趣的帆船玩具,使幼儿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利用所了解的科学常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敢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启发幼儿利用磁铁的特性制作小帆船。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准备1.磁铁、回形针、图钉、废旧塑料瓶盖、废旧塑料泡沫块、一次性纸杯的杯底、小火柴盒、橡皮泥若干。吹塑纸剪成的船身、船帆、各色即时贴剪成的图形若干。2.教师准备长1.2米、宽…  相似文献   

12.
刘俊霞 《考试周刊》2011,(79):214-215
幼师生"幼儿活动设计分析能力"是其专业素质集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消化应用程度的一个显著体现。然而,当前幼师生的幼儿活动设计分析能力并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作者分析了当前幼师生幼儿活动设计分析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探析了如何加强完善幼师生幼儿活动设计分析能力教育,提高幼师教育的有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冉梅 《今日教育》2006,(4):16-16
设计背景:本活动的产生借鉴了由香港教育学院黄蕙吟博士主编的《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下第七个主题活动月《开饭了》中的子分题《餐具音乐会》的设计思路。我设想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调动幼儿的兴趣,并能根据乐谱的设计有节奏的演奏乐曲。为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让幼儿享受打击乐的乐趣,我在活动结束中设计了让幼儿根据一段音乐自由演奏的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4.
杨丽 《亚太教育》2023,(19):116-118
科学实践活动是体现幼儿园园本课程特色、培养幼儿科学意识的重要活动。问题驱动背景下的幼儿园科学实践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提升科学实践活动效果。因此幼儿教师要设计递进问题整合科学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提出关键问题引发幼儿科学思考、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思路、布置难点问题组织幼儿合作探究。教师通过以上创新设计,能够充分借助问题推进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助配菜     
设计意图 幼儿营养不良或肥胖,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家庭餐桌上,幼儿是”主宰者”,挑食、暴食任意为之。针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特选择“自助配菜”为活动主题。 怎样使幼儿自主、自愿地投入活动?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观菜、分菜激发兴趣;以自由选配菜色突出重点、活跃气氛、深化主题;以录像解决难点,最终达到警醒幼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蒋晨 《山东教育》2002,(36):33-33
设计意图语言活动是向幼儿展示建立在其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所以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将活动内容中的经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机会,以扩展其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班幼儿在社区、角色游戏等多种活动中已对成人社会的不同工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小螃蟹”这一动物形象也是他们所熟悉喜爱的。故而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螃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为其选择合适的工作。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助人为乐…  相似文献   

17.
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已经开始发展,对一些新鲜刺激能萌发兴趣,能积极进入情境中。基于以上认识,针对季节特点,我设计了"美丽的风筝"的主题活动,并进行了实践和研究。一、主题的产生1.纲要的需要。纲要指出:教育已从传统的"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通过学者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走进‘仿生王国”’,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在领域教学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仿生现象及仿生形式,感受仿生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观看、操作和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其乐于探索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张雪门先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幼儿园的课程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注重实际行为,使幼儿从活动中获得认识,扩充其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设计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在一些非正规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和幼儿一起尝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会飞的火箭》这一科学活动。通过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动脑想一想,激发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获得早期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