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数形结合"数学教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要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多媒体技术,多角度表示数形结合,挖掘数学规律:利用数形结合,演示平面旋转立体图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态观;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启发一探究"式教学表现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一、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向来是教师认为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接受起来很困难。几何图形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学生经过六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立体图形教学,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把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能力。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等,帮助学生建构立体思维,强化立体几何分析能力,从而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提高数学学习综合能力。本文重点阐述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的意义,并对如何开展立体图形教学进行系统性分析,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学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课例,类比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平面与平面垂直;类比直线、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得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猜想并进行说理,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立体图形的过程,体现了由直观想象到逻辑推理的立体几何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与 :侧面展开图的意义了解某些多面体可由平面 ,图形围成能根据立体图形判别展开图根据展 , ,开图判断立体图形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能力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 : 、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尝 , , ,试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几何图形的美通 : ,过观察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感 、 , ,悟平面展开图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主 …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体积"概念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正确感知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才能理解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形成其大小观念.因此,引领学生正确全面地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是"立体的、整体的",而不局限于某个长度或某个面的大小是其中特别要注意的.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了磨课.  相似文献   

8.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辨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教学实例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视角迁移""动态感知升华"三个方面,探寻如何"由‘形’与‘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掌握辨析‘形’与‘体’的基本技能,再生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属于"几何与图形"的范畴,是"几何与图形"中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相比,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情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成功和创造的乐趣,感悟数学的内在魅力。一、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教学内容: "台球桌面上的角"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丰富的图形世界"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之后,将要探索数学的"空间与图形"又一章新知的开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探索平面图形的线、角关系,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图形想像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4,(1):126-127
一、背景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 45页的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以实物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交流收获"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立体图形体会到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做准备。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课的重点是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难点是能从立体图形体会到这几种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数学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记录了"展开与折叠"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正方体的展开"为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了三个活动,从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到三棱柱和三棱锥的展开、以及正方体的展开,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层层递进,让学生自然生成立体图形展开的研究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升数学素养.一、背景介绍本节课是"展开与折叠"的第一节课,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不同方式下的表面展开图.本节的知识内容决定了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5.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16.
坐标系的建立在数学发展史上有着开创性意义,用代数方式研究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小学数学"位置"教学是平面直角、极坐标系内容的初步渗透,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模型思想等数学素养的很好素材.教师应立足数学本质,设计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坐标系模型的抽象过程,感受其价值,进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活动思考是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要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无论以何种途径培养空间观念,都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活动经验为"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架起了桥梁。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拓展》为例,在活动体验中促使学生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转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完整知识结构,数学思维由平面向立体深入。  相似文献   

18.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之一的"空间与图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组织学生推导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此类内容时一般经历四个环节:转化、发现、推理、应用,从而推导出公式、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19.
感知变换应用———谈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的教学○周美英康素丽(福建永春桃城学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几何图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其中平面图形有七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选学),立体图形有四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18~20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比较等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折等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