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利用赣州矿产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经济,节约资源开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介绍了循环经济、赣州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实现矿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方式及行动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基于不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这是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在循环经济中,人们可以合理、持久地利用物质和能源,同时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预防浪费和再生利用各种材料,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节约各类能源和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重点论述了3个方面的内容:①在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基础,强调我国在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并有利于实现源头治理和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局面;②在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和重点:在矿产资源领域,主要是力行综合利用资源,倡导使用再生资源;在土地资源领域,主要是力行国土综合整治,倡导节约利用土地;在海洋资源领域,主要是力行循环利用海洋资源,倡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③在我国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与措施:a.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立法,加强执法监督;b.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目标推进计划;c.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大力恢复国土生态系统;d.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整体水平;e.加强资源勘查开发的综合管理,强调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f.积极进行资源领域的循环经济试点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湘西地区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不可能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人们日益增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促使湘西转换经济发展思路.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正好契舍了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作者基于湘西州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的探讨.结合湘西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从而最终指出湘西应在旅游业、矿业、特色农业等三个领域优先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贵州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勘查 和开发现状的概述,分析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贵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大有作为,要依靠科技创新,树立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来参与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并制定相关政策,用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小龙 《华夏星火》2004,(10):26-27
关于循环经济,比较普遍的理解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进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带动要素。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已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09,22(6):52-53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利用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成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深刻认识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了解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地区草原现状、草原资源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联系、循环经济基本特征,阐述了发展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地区草原现状、草原资源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联系、循环经济基本特征,阐述了发展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草原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草原退化现状、循环经济基本特征、草原资源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联系,阐述了发展草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以草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利用有限的资源的必然选择,并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循环经济透析生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循环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资源观,可以减少对稀缺物质资源的依赖。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生态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沈镭 《资源科学》2005,27(1):32-38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理念是基于资源开发技术的创新,是资源利用方式的一种变革.资源循环利用在循环经济活动中具体体现为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作者还建议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经济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资源循环利用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矿业资源丰富,销量可观,但是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业资源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内蒙古矿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内蒙古矿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企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改变企业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规划,立足企业实际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发展企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式发展的经济,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内蒙古矿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内蒙古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促进内蒙古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循环经济建设,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企业,黄金行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传统的粗放型采选业,逐步转变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金矿现有的尾矿资源、循环水等资源优势,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及规划方法研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承担,参加单位有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项目团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级高工郝美英的带领下,开展了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矿业领域节约能源资源与减排、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工作.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提交了由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组成的最终成果报告,其中,综合报告是在各专题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制而成,具体包括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2部论文集.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下,资源循环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未来应努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治保证;加强环境执法,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突出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