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白究竟到过零陵没有?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零陵师专学报》1983年第二期发表了雨康《李白是否到过零陵》一文,1984年第一期又发表了龙震球《李白未至零陵辨》一文,进行了讨论.惜原文未见,未详其说.李曼农《李白天宝后期江夏零陵之行考辨》(载《李白研究论丛》)则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香港罗忼烈教授《宋词人行第》一文(载巴蜀书社罗著《词学杂俎》,1990年6月成都第一版),读后很受启发。但掩卷凝思,文中倒也有几处小小的疏漏。现在写出来,向罗先生及其他方家请教。罗先生说:“排行至数十,尚属寻常,若徐玑《二薇堂诗集》卷上有《奉和千四知县千十四隐居山中作》,陈允平《日湖渔唱》有《临江仙》词,题为‘寿千八兄’,排行数目逾千,虽张公艺九世同居,从兄弟恐亦不至此数,则不知如何计算矣。”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一期,载有马玉山同志的《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以下简称“商兑”),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音通假定义、区分标准,及其所举例字提出了异议。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本文略陈固陋,以就教于诸位学者同仁,同时兼与“商兑”一文的作者商榷。 (一)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  相似文献   

4.
拙文《李白出生四川江油补正》在1982年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5辑之后,引起了学术界同仁的热烈争议,十余年来,李白生于蜀中说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学者的支持,1993年出版的新编中学教材《中国历史》也改变了李白生于中亚碎叶的说法,肯定了李白为彰明(今江油)人。然而对李白出生地的争议并未停止,近几年主张“非蜀中说”的先生们对“蜀中说”提出了种种质疑,现对这些质疑作出答复,以就教于诸君。  相似文献   

5.
裴斐先生在《“盛唐气象”再质疑》(载1982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一文中,重申了他反对说“李白诗歌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观点,认为“李白对现实怀着深刻的不满,他的作品总的说来反映了唐代社会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过程”,“反映了盛世的  相似文献   

6.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从李白留下的大量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李白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许多人都很好奇地提出一个问题:李白的旅游费用是从何而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史学、文学工作者经过认真的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说李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光明日报》1962年8月12日发表的《李白的经济来源》一文认为,李白的故乡  相似文献   

8.
张铁夫先生于2001年发表《柳宗元〈谪龙说〉考辨》一文,2005年又出版《柳宗元新论》,就柳宗元《谪龙说》“被緅裘白纹之里”一语提出新义。陈松柏先生《(谪龙说〉“是用来比喻王叔文的”吗-与张铁夫先生商榷》一文,先在2010年第五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布,后收入2011年《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就张铁夫先生的见解提出异议。此文为张铁夫先生对陈松柏先生异议的再回应。  相似文献   

9.
<正> 一、《<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质疑 曾钢城同志《<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认为:陈白夜同志《“白日”与“红日”》(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所说的“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是不正确的,因为“‘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先生语)《诗经·王风·大车》篇中有‘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句。毛传:‘皦,白也。’孔颖达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说文》云:‘皦,玉石之白也。’”我觉得,“说有”似乎也难。  相似文献   

10.
对《也说“毕月乌”》的两点补正李延年吉发涵同志的《也说“毕月乌”)一文(以下简称《也说》文,载《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发笔者心中所想而口中不能言之论,读来甚感痛快,且颇受启发。《也说》对贾笑孟同志《“毕月”辩讹》一文(以下简称《辩论》,载《文...  相似文献   

11.
裴斐同志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11期上发表的《评李白出生碎叶说兼及其籍贯问题》,对郭沫若的李白出生中亚碎叶说提出了异议,认为李白是蜀生的蜀人。该文弘征博引,颇多新见,但也有牵强和疏漏之处。例如裴斐同志在引用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时,不采其原作原文,却摘录了宋人杜田的《杜诗补遗》所引的几句话:“白本宗室子,厥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语言文字著作。陆宗达教授近作《〈说文解字〉的价值和功用》((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3期)对它做了全面评价。本文着重谈谈《说文》所反映的汉字分化问题,并与王凤阳同志讨论一下许慎的文字观。王凤阳同志在1978年第2期的《吉林师大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应该建立科学的汉字学(一)》的文章,对许慎及其《说文》、对传统文字学、对先前的绝大多数文字学家都作了基本的否定。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谭书旺先生在《〈说文〉收字知多少》(《语文知识》2000年第8期)一文中认为,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实有字数9429个,其中  相似文献   

1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88年第5期发表了饶怀民同志的《论两湖志士在确立孙中山领袖地位中的作用》一文。该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饶文中有两个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饶文说,秦力山“介绍过章太炎、张继等人与孙中山定交”。我认为,章太炎与孙中山定交并不是秦力山介绍的。 据《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说,1902年在日本横滨章太炎和孙中山“始定交”。但在1899年,章就认识孙,地点也是横滨。《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说,“(1899年)五月,  相似文献   

15.
《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谈到李白《送内寻庐山道士李腾空》一诗时,松浦先生又写道: 这里的“内”,由于李白一生中结过三次或四次婚,到底指哪个时期的妻子,目前还没有考证清楚。一般都认为,是李白晚年之妻宋氏。松浦先生说没有考证清楚,是出于谨慎,但又说“一般都认为”是“宋氏”,却是一个极大的疏漏。李白“终娶于宋”一说,源于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颢这篇序文,钩章棘句,夺误颇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一斗诗百篇”[1]22(《饮中八仙歌》),然而其诗文有散失,虽然历代文人不断搜集其散失的作品,并录入其集,但仍有许多诗文不确定为李白之作,需要加以考证的。如唐代古文家独孤及的《郑县刘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一文就因为各种原因误入李白集,致使今人误用。郁贤皓先生在《黄锡珪〈李太白年谱〉附录散文辨伪》一文中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但张君瑞先生在《李白精神与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天真》一文中仍将此文作为李白之作加以引用,故而笔者在此对先生此文的小瑕疵做出指正。  相似文献   

17.
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樽本照雄先生主编的《清末小说研究》1988年12期发表的张纯同志《朱玉川与刘铁云》一文(以下简称《朱》文),所述有关清代太谷学派的情况,颇多疑误。因为刘鹗(字铁云)是一位太谷学派的门人,一生的思想行事受太谷学派的影响非常深刻,其所著《老残游记》小  相似文献   

18.
李白出蜀的年代,自薜仲邕以来,有开元十年、开元十二年、开元十三年、开元十四年等几种说法。今世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开元十三年,而陈钧先生在《李白出蜀年代新考》(《人文杂志》1990年第2期)中重申旧说,断定足“开元十年春”。陈文提出的理由有三条:一是从“李白出蜀的动因”上来考察,认为李白的出蜀,是导源于开元九年谒见苏颋而受到苏颋的鼓励和教导,说:“李白之出蜀,既然导源于开元九年之谒苏颋,那么,两件事在时间上就不应该相距太久。所以,将李白出蜀年代系于开元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皆有悖于常情”;二是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  相似文献   

19.
读了李贵银同志的《“慄深林兮惊层巅”臆说》(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1期)一文,觉得有些欠妥。笔者认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慄深林兮惊层巅”句在高中语文第三册里的注释是恰当的。首先,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来说,“使深林战慄,使层巅震惊”乃是诗人将“深林”和“层巅”人格化了,赋于这些无情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从  相似文献   

20.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是李白写的一首景丽情浓,触景抒怀的五言律诗。黄锡珪《李太白年谱》说此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八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注》说天宝十二年秋作。虽说法不一,但都肯定是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时的作品。天宝元年,“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