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真德秀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传承和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读书、写作、授徒的过程中,真德秀坚守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思想。通过对《西山读书记》《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真德秀的传世之作进行研究,发现他在读书次序、读书方法和读书内容等方面,传承了“北宋四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的阅读思想,并创新了一种牢固的读书体系。这种读书体系对于解决目前经典阅读的诸多困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弘扬读书精神大兴读书之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创新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为了民族振兴,国民应弘扬读书精神,大兴读书之风。同时要改变读书观念,更新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云五的一生与读书、教书、出书紧密相连,他嗜书如命,读书得法,对于读书目的、读书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读书使得王云五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全而博的知识结构是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家之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读书之乐     
张雷 《记者摇篮》2005,(12):10-11
中国人是一个崇尚实用主义的群体,凡事大都强调其功用,这也是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出来的中国古代技术发达而科学不够昌盛的原因之一。古人对读书也给予了很多功利主义的功能,即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马轿”,你看,这金钱、高官、美女竟然都藏在貌似高洁的书籍当中.自然我们也不能说这“金钱、高官、美女”都是俗物。当然,古人也有将读书的功用看得很了不起的,且似乎属于“主旋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用.或者如宋朝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  相似文献   

5.
功利性读书无可厚非。读书是否功利是由社会的深层原因决定的,非读者之故,不管功利与否,能读书总是好事。当前该关注的应是有书不读和无书可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肖峰  张舟 《新闻前哨》2010,(4):37-38
目前大学生比较欠缺的是读书太少,尤其是经典的文献。这与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主义、浮躁之风具有很大的关联。改变这种状态,需要营造读书氛围;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强化读书意识,下大力对教学理念和传授方式进行改革;提倡讲有思想、有学术含量的课程;组织读书小组.把提倡读书与听课、读书与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读书应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如何在生命有限时间内读好书,从而提升人生的高度,已成为一切有为之士积极探讨的人生课题。毛泽东穷其一生的读书历程,形成并倡导科学的读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总结家庭读书活动经验推进阅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这是“知识工程”工作提出的目标,是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大兴勤奋学习之风”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和重要举措。今年“知识工程”又把开展家庭读书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此,总结10年来开展家庭读书活动的经验,对实现这一目标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区组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自1990年5月24日揭开帷幕至今,坚持了整整10年,全区组织的“家读”活动计54次,参加的家庭有2.4万余户,已  相似文献   

9.
朱熹不仅是道学大师,而且还是阅读学大师。朱熹是谈论读书方法最多的中国人。朱熹的弟子把朱熹所论的读书方法概括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涵盖了读书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现代人们读书也应该遵循这些要求。综合考察朱熹所论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今天的读书人关注:读书为明道穷理;读书之法在于熟读精思;“心不公底人,读书不得”。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浮躁之气弥漫,人们日益远离了阅读。那么,读一读《文化大师的读书生活》,感悟大师们是如何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11.
晁公武是宋朝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与书为伴,涉猎广泛。本文通过对其读书生活、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的分析,探析其读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战胜寂寞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8,(11):48-49
有人说,读书要耐得住寂寞。其实,写作也要耐得住寂寞,更重要的是战胜寂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必读书,写作须吃苦,不以苦作舟,焉能渡文海?苦有千般,孔夫子的“韦编三绝”之累,孙敬、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之困,孙康、道车胤的“映雪”、“囊萤”之“无烛”等等,  相似文献   

13.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4.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也成果斐然。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能对王氏校勘学有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书不必起仲尼之¨,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引用这句话,不是说读书要放弃经典,而是说阅读不必拘泥。我买书读书,属于那种很杂的人。2009年一年买书大约花了近两万元,新书老书,真是乱七八糟,买得太杂了,读得太乱了。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读书方法往往因人、因时、因事、因书而异,所以它们之间常有因果、正反、递进等关系。为之从传统读书方法中择10种,探索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17.
“十目一行”读书法 清代学者阮元读书治学甚勤,曾示:“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道出其读书的诀窍。他主张对一般性的书,可以粗看略看,而对重要的典籍则要精研细读。  相似文献   

18.
白兴勇 《图书馆杂志》2011,(10):105-107
清代是中国阅读文化史上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山东虽不如江、浙等地文化繁荣,但也人才济济,留下了丰富的阅读文化史资料。1政治背景1.1清朝皇室的读书活动清朝皇帝自顺治入关以来,重视学习汉族文化,多于幼时即开始读书识字,"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且有严格的课读制度,"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其读书师傅亦皆宿儒硕  相似文献   

19.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也成果斐然。本文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能对王氏校勘学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叛徒     
书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希特勒却粉碎了这块基石,成为读书的叛徒。希特勒喜欢藏书,痂迷读书,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但他却走向了人类的反面。读书固然重要,但须慎读,这是反思希特勒读书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