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建华 《军事记者》2010,(10):13-14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许多报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乘势而上,积极转型,已经或正在实现着新的涅檠重生。国内许多传统纸媒走上了“高铁式”的报网融合探索之路,并出现了三种运行模式:一是以报纸为核心的报网融合模式,二是报网一体化融合模式,三是由网站主导的报网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池玲 《东南传播》2023,(4):28-30
本文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业务的两种模式推断出广播可视化趋势,结合广播可视化的发展优势,提出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可视化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与小屏互动接轨,建立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实现生产和内容的融合;二是与移动数据接轨,建立新媒体广播发布平台,实现IP通道的融合;三是与现场平台接轨,搭建互动中介,实现广播可视化多渠道媒体互动;四是秉持兼容开放与广播安全原则,实现广播可视化经营融合;五是追求发展理念,与商业化管理接轨,实现广播型MCN模式运作。文章对广播可视化发展趋势、优点、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郑维东 《视听界》2010,(4):22-24
三网融合之趋势最近从政策层面再次得到确认并规划了方向和时间表,引发相关各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资本、技术、模式、方案等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其实三网整合只能算是媒介融合的推手,是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技术呈现;媒介融合不只包含网络融合,还涉及终端融合、组织融合、政策融合、媒介形态融合等多个方面。其中媒体融合的最高阶段被认为是媒体形态的融合。本文尝试以互联网如何影响传统电视发展与转型为视角,讨论三网融合驱动下中国电视市场嬗变之特征。  相似文献   

4.
信永华 《青年记者》2016,(23):108-109
伴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全媒体高度融合的后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我国的很多媒体机构仍然完全或大部分延用着传统媒体的编辑策划部门构架和编辑策划模式,导致不合时宜,受众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在媒体大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时代的编辑策划模式早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变革已成大势所趋.①在媒体深度融合下,编辑策划的内涵不断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内容追求向内容本身、呈现方式、营销模式、技术手段、受众细分等全媒体化发展,编辑策划模式也从单一线性模式转向多元化、立体化和全景式的媒体融合模式,这些转变最终驱动着编辑实践的剧烈变革.  相似文献   

5.
郝飞婷 《新闻世界》2011,(5):106-107
"三网融合"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广泛的关注着。本文分三个部分,着重探讨了三网融合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视频播放这一块的竞争态势与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传播模式做出了简单的猜想。  相似文献   

6.
张犇  彭琳 《青年记者》2015,(3):44-45
媒体融合是近年来媒体转型的关键词。为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我国主要传统媒体通过自主建设或借力发展等模式,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媒体渠道的布局。但借鉴国外媒体发展的经验,对照现实需求,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还有五个藩篱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广播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营利模式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广播对于移动市场的渠道优势或将被瓦解,对于移动人群的需求满足也出现短板。本文以西湖之声为样本考量,探讨城市广播的应对策略,主张以新闻立台的理念统领内容生产,以媒介融合的手段升级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强内容、强创新的价值平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辅图书销售的传统渠道模式面临巨大变化,以终端客户利益为导向的教辅直销模式的广泛普及,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辅图书市场销售的整体格局,新的渠道融合正在形成.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09年教辅图书市场渠道模式新变化,以期认清目前变动中的教辅书业形势,把握教辅书业特别是市场销售渠道模式的未来趋势与走向.  相似文献   

9.
辰目 《传媒》2017,(17):1-1
本期《传媒》,编辑部同志组织了一组关于期刊融合发展的文章,每篇都从不同方面或角度,谈了期刊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和应对,很有价值.石峰同志的文章给了我们认识期刊融合发展的方法论关于挑战和机遇,融合乍看上去是挑战,实际上拓开了另一个更广袤、更持久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0.
张美玲 《传媒》2018,(14):70-71
融合编辑部是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完成新闻生产相互协作编辑办公的新闻编辑部,能够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个平台交互运作的新型编辑部形式.融合编辑部的成立是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的基础.本文从融合编辑部的定义、创新实践、类型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根据融合编辑部中报纸和网络媒体互动模式,将融合编辑部分为"改良"模式、"改革"模式、"断裂"模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曹继东 《出版科学》2016,24(3):24-27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出版战略,研究融合发展模式是为全面深化中国出版改革探寻改革路径,重点探析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全媒体融合范型、融合出版范型、关系出版范型,以期从技术视角探讨融合发展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IPTV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网融合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一项媒体战略.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最佳体现,其发展模式、发展特点优劣将直接影响我国三网融合的推进.在IPTV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目前形成的哈尔滨的优势互补模式、杭州的双模模式、河南的农村包围城市模式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分析这三种模式的特点将为我国IPTV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为我国三网融合的推进提供实际的运营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成为大众传媒改革发展的方向.校园媒体面临内容单薄滞后、受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要继续发挥校媒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媒体融合被提上日程,不少高校开始尝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并非简单的平台整合或内容复制,而是一种从媒介观念、管理制度、操作模式到各类资源的系统融合.  相似文献   

14.
由风行与SMG百视通首创的"台网融合"模式,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三大主流模式之一近几年,随着网络视频领域的不断洗牌、资本市场的战略转移,诸多网络视频类企业纷纷以"抱团取暖"的形式集体走"合","台网融合"则成为网络视频领域  相似文献   

15.
肖弦弈 《中国广播》2013,(10):25-28
网络电台是媒介融合的产物。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音乐电台,美国潘多拉网络电台构建的良好的用户体验为其营利模式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一直以来,潘多拉基于PC的终端已经牢牢占领了市场,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潘多拉看到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研究潘多拉网络电台的用户体验构建、营利模式和市场拓展策略对国内网络电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分层趋势的演进,媒介融合与受众细分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态势.由此,基于差异化的新闻传播特点和固定的受众群体是媒介营销模式的重点.目前,受众主要是通过腾讯、搜狐和新浪三大门户网站来获取新闻资讯,了解社会热点.通过对三大门户网站在经营和发展模式方面各自特色的研究,探求各网站如何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分众化"的市场经济形式,在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媒介融合呈现的整体特点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立体化融合模式凸显,内容融合层面,"国家队"闪亮登场,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出现;业务融合层面,中央厨房成为潮流和趋势,人工智能成为技术融合标配,"传媒+延伸产业"的跨界融合模式成为大势所趋,跨界融合和整合融合成为资本融合主流.未来媒介融合需要从战略、着力点、侧重点和路径选择等方面革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或机构成为承载信息资源内容的重要载体,数字图书馆受技术、平台、资源内容的限制失去了曾经作为文献资源聚合、传递和服务的中心地位,其资源聚合方式与传播形态的转型已经大势所趋。文章以媒体深度融合为背景,分析了当下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的全面性、互联性、协同性、持续性等维度面临的突出困境,提出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强调从全媒体视角实现资源聚合与协同的传播模式,从多模态视角实现资源融合与用户参与的模式,从产品化视角实现资源整合与业态运营的模式,探索数字图书馆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重新承载资源建设、知识服务的思路和面向。  相似文献   

19.
评述了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提出融合、协同、创新是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建议图书馆管理者应发挥嵌入式服务模式的融合、协同和创新功能,同时要因馆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嵌入式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守建 《青年记者》2005,(12):63-65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滥用职权,或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和部署,当前,我国的化体制改革正在有序进行,新闻媒体虽然仍为事业单位,但是实际上都是按照企业化的模式抓管理。组建集团、投融资、异地办报、兼并重组、改制上市、多元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这些本与媒体陌生的市场行为,却越来越与媒体亲密融合,成为媒体“新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