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那些“科学文化”书籍。即不仅涉及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同时更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并上升到文化研究层面的书籍,才有可能进入公众的阅渎视野。  相似文献   

2.
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人们对科学的批评也日见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搞好科学报道非常重要。那么,怎样认识科学报道?在赞扬与批评声中进行科学报道,有什么苦恼和问题呢?围绕这样的问题,日本《新闻研究》杂志社召开了座谈会,请“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共同社”负责科学报道的人士进行了座谈。下面是座谈会上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之音”高级科学编辑及科学记者拉索罗·多萨会见一位专家时,把他的叙述当作可能会引起“美国之音”听众的一次考试。“正像大多数听众一样,我并无任何科学经历”,他说。“所以我提出使我感兴趣的问题,并期望也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多萨于1929年生于匈牙利的塞格德,并于1955年前来到“美国之音”任职。起初,他在“美国之音”的匈牙利部任节目制作人、撰稿人、播音员及采编,前后达十年之久。那些年,他也开始用英语写播音稿,并希望突破用一种语言播音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伪科学”(pseudo-science)一词,通常被用来指那些与现代科学理论无法相容、同时又自称是“科学”的学说。本来这只是一个中性词,无褒贬之意。类似的,还可以找到不少冠以pseudo前缀的词,如“拟古主义”(pseudo-classicism),“笔名”(pseu-donym)等。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发展观”:一种辽阔的空间与现实生态 在通常的意识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现阶段中国发展的实际所提出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那些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经济问题,那些来自体制机制方面、政策层面、思想观念上的问题,都将要在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我们要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把那些影响科学发展的观念、妨碍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影响科学发展的制度政策纠正过来。  相似文献   

6.
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图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的模式,对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进行艺术学研究.“外部研究”说明世界顶级科学封面装帧的视觉表征类型,“内部研究”厘清封面装帧的艺术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同时希冀中国科学期刊封面设计,能够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经验,成功服务于传播中国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7.
刘玉春 《大观周刊》2012,(47):276-276
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科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就是所说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能注重事实”就是指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包括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以及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即要求学生具有怀疑和批判的勇气以及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前(1915年)的年初和年中,作为五四运动先声的《科学》和《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先后创刊,成为鼓吹“赛因斯”(Science)和“德谟克拉西”(Democra-cy)的两大阵地,为我国科学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其中竭力播种“赛因斯”的《科学》月刊.  相似文献   

9.
“科学神创”运动是20世纪60至8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场利用科学来证明神创论的宗教运动。通过历史梳理与文献研究的方法,笔者对这一宗教运动的始末进行分析,试图展示该宗教运动是如何利用“科学”形象作为外套与论战武器,并最终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过程。最终,基于“科学神创”运动中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伪科学对于科学的利用以及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下中国存在的科学谣言,对如何能够有效避免伪科学论断的再次流行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04,(1):71-71
百科全书与科学本是同根生,可以说,两者形影不离。它们的共同源头就是知识。科学开拓和发掘知识;百科全书整理和记录知识。不过,无论是科学还是百科全书,都有一个萌芽期或朦胧期,也就是不那么科学的时期。最早的科学还不叫科学,而是叫哲学;最早的百科全书也不叫百科全书,古希腊文写作两个词:“普通的”(enkyklios)和“教育”(paedei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奉为西方“百科全书之父”,他在雅典学园(吕刻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之科学”到“政策之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纵观科学结构的所谓“科学之科学”(Science of Science)正转向“科学政策之科学”(Science of Policy)的新方向,为此可以认为,纵观科学结构的科学地图(science map)将移向科学结构中包含的纵览政策的政策地图(policy map)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科学根据(evidence)的政策制定可以确保其透明性。文章通过应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构建的专利和论文整合检索系统(PATLISYS—J),介绍世界科学结构的可视化,以及将任意研究者详细分析等进行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美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公众科学”项目已有30多年的历史。通过比较英美三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的“公众科学”项目,分析其数据质量和公众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和问题,进而归纳出这些“公众科学”项目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通过‘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培养‘参与科学的能力’”。这一成功模式以“科学探究实践”为核心理念,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科学传播界的公众“如何参与科学”以及“如何具有参与科学的能力”的问题,也为国内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与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昭民 《编辑学报》1996,8(4):208-210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与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纪昭民科研人员在发表科技论文时,一般都要通过“脚注”或“参考文献”等方式,列出撰写该论文时所引用或参考过的主要文献。这种现象说明科研活动并不是完全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经过自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前两年,社会上发生过一场争论:新闻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或者说,新闻工作“有学”还是“无学”。经过新闻界的一番有根据的论证,新闻工作被承认为一门科学了,新闻工作的确“有学”。那么,广播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呢?广播“有学”还是“无学”呢?如果承认广播工作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广播“有学”,可以成为广播学,那么,它和新闻学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新闻界,乃至广播界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也好,新闻界也好,对广播工作的历史、实践和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广播工作者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门科学也研究得不够,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前科学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Kuhn,T.)科学革命的观点,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十常态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至于图书馆学我国图书馆学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它处于前科学阶段,二是认为它处于危机和革命阶段,是常态科学发生了危机和革命。笔者认为,图书馆学具有前科学的所有特征。一、创造性。诸如研究图书馆学对象中产生的“要素说”、“矛盾说”、“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学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一般遵循如下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规科学……。前科学无统一理论“规范”(“模式”,“范式”),即没有为科学家们所共同接受的一种(或两种)理论体系。常规科学则有“规范”。用上述模式分析图书馆学发展史,我们认为,发展至今的图书馆学仍然处于前科学阶段,整个学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又极大地推进了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20世纪的科学,再也不是一个无结构的“几何点”了。20世纪的科学,是一个门类繁多、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20世纪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因此有必要在现代哲学观的统领下,从大科学观的角度谈谈图书情报事业。1大科学观和图书情报事业1.1什么是大科学“大科学”(BigScience)是相对“小科学”(LittleScience)而言的。“小科学”是指皇家学会时期,靠自己的资金、技艺和兴趣而选题的研究。小科学的研究目的不是…  相似文献   

18.
大科学思维与现代情报学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杨沛霆教授关于“情报学也要有个导向意识”的倡议,主张从当代大科学思维出发,研究现代情报学的发展问题,并以大科学为参照框架,提出了发展“大情报学”的思想。并探讨了围绕“大情报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和现代情报学向“大情报学”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的那些最重大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隐含在它们背后的世界观的改变,阅读这些原始文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变迁,从而对我们现有的科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前两年,社会上发生过一场争论:新闻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或者说,新闻工作“有学”还是“无学”。经过新闻界的一番有根据的论证,新闻工作被承认为一门科学了,新闻工作的确“有学”。那么,广播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呢?广播“有学”还是“无学”呢?如果承认广播工作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广播“有学”,可以成为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