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会卿 《大观周刊》2011,(6):232-232
人类教育进入了21世纪,在新的世纪给我们各国教育提出了培养跨世纪新人挑战。学会思索,学会分析,学会创新和独立发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历史课也不例外,最主要的是探讨21世纪初中历史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田丽莉 《新闻世界》2012,(9):262-263
新课改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对历史观的树立、历史课的开设、如何读懂历史等几方面,对如何进行历史课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志伟 《大观周刊》2012,(6):239-239
历史知识的特点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具体性;过去性;阶级性。基于这些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就极易陷人两大误区:第一,只注重思想性,把历史课上成枯躁无味的说教课,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第二,只注重内容,把历史课上成故事课,每每兴致一来,就信口开河,集传说、电视剧、街头小报等等成一体,学生兴致很高,但偏离了历史课思想教育的主旨。因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小琴 《大观周刊》2012,(7):215-215
任何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活动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事件,但也同样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而历史教师则应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使之有利于历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启坤 《大观周刊》2013,(4):233-233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很好素材。我们如何才能上好历史课呢? 首先,要上好历史课,必须先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相似文献   

6.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然而,历史课在师范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让人震惊。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多种,但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彭德忠 《大观周刊》2010,(41):126-126
历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在日前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重塑历史课堂,研究授课艺术,使历史课有鲜活的生命力,还历史课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王正涛 《大观周刊》2013,(6):248-248
历史课是中学众多学科中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历史课情感教学,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对改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谢成芳 《大观周刊》2012,(52):216-216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课的地位很低,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第一、“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秀芬 《大观周刊》2011,(13):130-130
以历史课为例,谈学生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本文包含如下几个主要观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昂青 《大观周刊》2012,(34):351-351
“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下,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必然。首先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其次组织历史活动,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谭裕平 《大观周刊》2012,(33):264-264
随着国家考试制度的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高中各学科教学当中历史课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原因一方面在于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地方将历史课融入社会学科范畴.使得任课教师感觉有失落感;  相似文献   

13.
陈晓翠 《大观周刊》2013,(5):238-239
在贫困县的高级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学生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较少,出现被动学习,一般情况都归结于学生基础差,老师没有上好课这一简单回答。本文从学生成长生活环境、老师能力、对历史课程认知等认真分析有助于老师在教学中对症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志明 《大观周刊》2012,(2):188-188
历史课教学面大量广,包括中国史、世界史。中外历史又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在历史知识领域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如何让学生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每个历史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我仅从从事教学十年来的实践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旭琳 《大观周刊》2012,(21):277-277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为了响应国家高中教育改革的号召,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理念;也为了改变现有的高中历史课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常识,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领会优质高效课堂的含义,改变现有的历史课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邹玉菊 《大观周刊》2013,(3):202-202
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些年我们国家不断的尝试着各类教学的改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现有效教学,初中历史课可以尝试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学习历史知识,参与课堂教学,能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一些措施.希望能促进初中历史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张淑慧 《大观周刊》2012,(25):273-273
高中历史作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史学的研究入门善作,它承担着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塑造的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欠的问题是学生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历史课变成了记忆背诵课,教师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都比较陈旧。为了改善高中历史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一些幽默教学的方法,希望能促进高中历史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蔡明英 《大观周刊》2012,(39):29-29
我们作为历史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喜欢历史本身,又喜欢上历史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日本之行虽然已经结束了好几个月,但他让日本人补上历史课所带来的冲击还未成为过去。日本报界有人称之为“江泽民震荡”,不少日本报刊还在继续向他发难。也许,最为典型的是日本记者俱乐部最新一期《日本记者俱乐部会报》的一篇文章。在总结该俱乐...  相似文献   

20.
张贵霞 《大观周刊》2012,(35):282-282
历史的地位始终不像语数外一样的被重视.这里原因很多.但提倡学习历史、重视历史教学.这是由历史本身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但历史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知识的特点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具体性;过去性;阶级性。基于这些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就极易陷人两大误区:第一,只注重思想性.把历史课上成枯躁无味的说教课。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