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深入实施,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而机械的讲读课,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是在机械地照搬教材,将一篇篇优美而感人的文章生硬地分割成各知识的条缕分析。语文课在学生眼中就是枯燥而机械的讲解课,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所学到的只是简单的语言片断,而根本谈上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这使得语文学科丧失其基本的学科功效。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语文阅读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训练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品质、发展个性、培养人格的目的。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课过于枯燥、机械,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作者简介、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的固化式分析讲读,让学生成为了机械  相似文献   

3.
周莹 《职业技术》2009,(5):25-25
语文课是最枯燥的也是最有趣的,何以言之?因为,如果我们语文老师,抱着任务式的态度去上课,不去充分地备课、准备,马马虎虎地应付,照本宣科地、毫无激情地去上语文课,或者说,虽然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备课、准备,但毫无新意,只是程式化地去操作,这样的语文课,不枯燥、不沉闷才怪呢;而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课前积极地阅读、去思考,充分地去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特别是,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五光十色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4.
苏伟科 《教育》2013,(7):58
语文学科是一门感性学科,它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语文以及教授语文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流于对文本的解读,而应向更深层次扩展,认清语文学习及教学中的误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语文这一学科,从而在学习及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为何不喜欢语文?稍稍了解一点语文教学的人,会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似乎不像先前那样喜欢语文学科、语文课、语文老师了;语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5,(28):194-195
<正>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说教课,学生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记忆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枯燥而繁重,只是死记硬背,而并没有将这些理论用于指导行为实践,使得思想品德课失去了德育教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阅读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强调“语文是工具”的倾向占了主导地位,忽略了它的文学、文化内涵。再加上考试制度使然,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阅读教学往往成了对一篇篇优美文章的肢解。老师的分析讲解往往离不开教学参考书这根拐棍。标准答案代替了自我思考。枯燥的理性的分析代替了丰富的感性的体验。强烈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学习变成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在不少语文课上都能见到昏昏欲睡的学生,不但立志学理科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就是对文史类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也只是喜欢“语文”而不喜欢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唐云 《文教资料》2007,(14):165-166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已日益普遍。但是由于未能正确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一些多媒体教学课只是简单地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学语言、艺术手法等的学习感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未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结果是课上得好看、热闹,而实际上却表现出一种最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开展系统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学生在小学时对学科所形成的学习态度、方法等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观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学采用的是以黑板与粉笔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进行知识的记忆,只是知识的固守者。随着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9.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高中的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教师只是纯粹地传授枯燥而又乏味的理论知识,这样难免使得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很难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一高中理科班的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无非是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即使有些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不过是借此来放松一下疲劳的大脑而已。二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清楚明显的知识块,如果说有,也只是从小学到高中司空见惯了的字、词、句、段、章、篇。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学习时没有冲动。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然而收效甚微。课下学生仍旧一味地遨游于数理化知识的海洋,却不见对语文知识的问津,语文学科被学生冷落。三是…  相似文献   

11.
语义课是最枯燥的也是最有趣的,何以言之?因为,如果我们语文老师,抱着任务式的态度去上课,不去充分地备课、准备,马马虎虎地应付,照本宣科地.毫无激情地去上语文课,或者说,虽然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备课、准备,但毫无新意,只是程式化地去操作,这样的语义课,不枯燥,不沉闷才怪呢;而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课前积极地阅读、去思考,充分地去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实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学生很少亲自做实验,连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能不做就不做,而代之以讲实验、画实验,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记忆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整个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而根本谈不上理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实验教学愈加关注。提  相似文献   

13.
不得不承认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语文学科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特别是阅读教学。不少学生认为,下不下功夫学语文成绩都一样,所以不乏把语文课当成休息课、习题课的现象。从表面看,这是学生不重视语文,可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不能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方法,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掰开揉碎地分析着每一篇课文,将作者的观点、老师的分析强加于学生。不研究语文学习的规律、方法.其结果必然是:学的是这篇,考的是那篇,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点。但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学观的影响,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生硬地分割成作者简介、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再一点一点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久而久之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现代教学形势发展相违背。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  相似文献   

15.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这是教师认为数学难教、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就是机械而单纯地灌输,学生只是机械而枯燥地记忆基本的概念、定理与公式,只是在将教材上知识点的简单复制。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养的提高。新课改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可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所记载的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与存在过的人物,具有过去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教师因此往往将历史课上成枯燥的讲述课,只是让学生来机械地记忆这些史实,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这是历史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所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实而动态地再现已经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的人物,将原本抽象而枯燥的历史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为原本枯燥的历史教学带来了生  相似文献   

17.
说到语文课,很多教师会感到无奈,费力不讨好;很多学生也会提不起劲,视语文为畏途,昏昏欲睡。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受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热闹一时的素质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应试素质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难免“少、慢、差、费”。凶为语文学科内容太丰富,绝不同于数理化英语等知识性明显的学科,它仅靠应试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枯燥低效——厌学——更枯燥低效——更厌学,语文教学由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语文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这绝对重要。但是如果不提或少提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语文课就难免生硬、枯燥,学生怎么能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的熏陶呢?语文又如何能承担起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的重任呢?所以,我以为强化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8.
<正> 语文课,是一门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课。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同其他学科比较,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工具性和基础性。 思想性(还有文学性),显示语文具有表情、达意、载道的功能。语文教学又具有移情性的突出特点。 工具性,是指广泛的社会应用性,理解、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文课无论用什么方式来教,都应当围绕这个最终目的,而不应当忽视、甚至忘记这个最终目的;语文课,无论用什么方式来教,都应当围绕这个最终目的否则就是舍本求末。 基础性,表明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个体能够向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很多老师不重视它,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但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一、捕捉感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对知识的积累、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学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语文的理解,就是一学期学完课本里的几十篇课文.课堂老师讲的是唇焦口燥,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层层分析,面面俱到,学生却昏昏欲睡,兴味索然.其结果就是: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语文课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走进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