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世纪之交,由香港电台第四台举办的投票选举一千年来的10支世界名曲活动中,由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何占豪所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榜上有名,其余的9支名曲全是来自欧洲国家。当主持人说道:我们评选出的这十支世界名曲的作者,有9位都已作古,但荣幸的是,还有一位今天就在现场,他就是《梁祝》的创作者———何占豪先生,请他上台讲话。何占豪走上讲台,激动万分,面对观众他发自内心地说:“在大家投票选出的一千年来的10支世界名曲中能有《梁祝》,我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熔铸着我和我的同事们的爱民、…  相似文献   

2.
盛雅萍 《新读写》2014,(1):49-50
每当《大同之歌》在美丽的校园里响起,我的内心满是敬畏,满是自豪,满是振奋!由著名音乐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创者何占豪先生谱曲的校歌,时而激越高昂,时而深沉婉约,令师生们沉爱在兴奋、喜悦与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老师》作者陈桥驿先生,是浙江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终身教授,他在年届九旬时清晰地回忆了自己从私塾到大学的28位老师。细细品读《我的老师》,感受诸位老师对陈桥驿先生的言传身教,能让我们了解陈桥驿先生的学习史,窥见民国时期的教育史。首先,为陈桥驿先生的勤奋好学点赞。他的学习可以用"轻轻松松"形容,在上学期间经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并非说他是天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翻译出版了金日成的回忆录《与世纪同行》。在这本回忆录中,金日成叙述了他的中国老师尚钺教授的一些情况——给我介绍了《资本论》的老师是朴素心,而给我介绍了高尔基的《母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的人是尚钺先生。尚钺先生是毓文中学的语文教师。尚钺先生来毓文中学任教没过几天,我们听到北京大学英文系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声音     
《留学生》2006,(1)
生平酷爱音乐,而爱之最爱则是《梁祝》。《梁祝》曲调缠绵悱恻,优雅抒情,将一个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寓居美国的著名钢琴家马思聪曾满怀深情地说:"听《梁祝》实则听中国,其每一个音符都滴沥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听梁祝实则听中国",直到自己也身处异国他乡的悉尼,方才真正理解那句话中蕴含着的无尽思情。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想穿过环形码头到"白帆"高扬的悉尼歌剧院去看看。刚刚走进地下通道,便听得一声美妙动听的《梁祝》。这声音吸引了我,顺着琴声找去,只见一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本刊《师之范》栏目刊发了宣城市退休干部刘英槐先生的一篇短文,题目叫《五十年前一道题》。刘先生在文中回忆,1953年,他在庐江县矾山中学读初二,教数学的是张勋筹老师。一次几何测验,他的答卷被扣了1分。他不知原因,便去问张老师。老师微笑着叫他再看一看错在哪里。他反复查找,仍未发现问题,又去请教。张老师耐心地指出了他答题表述的一段文字用词错误。刘先生写道:“50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件事。”  相似文献   

7.
乡村先生     
编者按乡村先生,作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不仅仅指乡村老师,他们往往还有另一重身份。《大先生》中的凌先生原是一个木匠,但因"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而成了一位颇具个性的村小老师。《说书》中的吕老师"已经在村小代了十多年的课",却沉醉于说书艺术中,兼有了"说书先生"的身份,别有一番趣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晚自习时,文学社的何安仁坐在我旁边。他飞快地在《病理学》的空白扉页上创作了一首诗《微笑的骆驼》,写完后移给我看。那首从蓝色钢笔墨水里捞出来的诗歌,带着湿淋淋的才气。是的,诗人并非只有我和陈冰两个,并非孤独的、沉默的、地下的。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对何安仁说,我上台去朗诵这首诗吧。何安仁低着他的大鼻子,声音细小如蚊,不置可否。为了凑兴,我跟他打赌,如果我走上台去朗诵这首诗,他请我吃一个星期的盒饭。他兴致勃勃地同意了。  相似文献   

9.
差生     
这节课学的是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谁能回答,魏巍笔下的蔡芸芝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语文老师?”我问。话音刚落,森林般的手臂举了起来,几个学生已经摩拳擦掌了。只有强静静地坐在那儿,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为什么,今天我叫了进入初中以来从没举过手的他。他惊恐地瞪...  相似文献   

10.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1.
何捷 《小学时代》2015,(Z2):20-21
想当然从字词国回来,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字词的重要性,作文水平也提高不少。这一天,闲来无事,想当然翻阅着何老师推荐的奇书《镜花缘》。没看几回,书中所写的故事就深深吸引了他。特别是前半部中的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经历的描述,让他心驰神往。何老师见他看得这样入迷,便跟他商量,让他尝试把自己之前游历各个王国的故事写成"新版作文镜花缘"。想当然犯愁了:"我的经历还不够,怎么动笔呢?"何老师一笑说:"走吧,这就带你畅游作文镜花缘。"说着,拿出一方宝镜,拉着想当然往里一跳……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的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2.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个性凸显人物的几种写人方法。教学难点作文凸显人物的个性。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深情地)在高一语文课本中,我最喜欢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作者是这样描写一位博学的老师的: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演讲稿,眼光向  相似文献   

13.
呵呵!我正陶醉在孔子的警句良言里,贪婪地吮吸着。孔子正和他的学生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我真想见一见孔子老前辈,真想和他面对面地请教一番,我幻想着,乘着机器猫的时光机来到了春秋时期,再借用《老夫子》作者王泽的神奇画笔的帮助找到了孔子先生,他请我来到了他的家——一个书香门第的院子,我迫不及待地请教孔子。先生:“怎样在学习、生活方面做有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至于特级教师李仁甫执教的《金岳霖先生》——这一堂饱蘸"生成课堂"教学思想的课,我是身临其境,亲耳聆听的。该堂课开合自如,从容大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阅读其课堂实录,亦觉义理幽深,情趣盎然。有人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就是一首诗,就像一篇精美的散文。仔细思量,此言真矣!李老师的这节《金岳霖先生》,就是一篇美文,"形散神不散"是其显著的境界特征。先来看看"课之始"。在正式上课之前,李老师和他的学生有一段对话,对话的展开主要围绕他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同学们紧张不紧张。尽管孩子们说"不紧张",  相似文献   

15.
有一年夏天,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在广州读大学的弟子们知道我来了,纷纷赶来叙旧。弟子们说:“老师,您在高三教我们的那些字词,早就像水过筛子一般大都漏完了,而您在高一高二,教我们听《梁祝》《二泉映月》作文、看漫画、欣赏广告的这些场面现在还记得。”是的,一个语文老师,教了学生几年语文,到底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回味着弟子们的话,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想起老师的那块小黑板。  相似文献   

16.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17.
蔡莉 《生活教育》2012,(13):89-90
当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关怎样做教师》之后,才真正地懂得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都能和谐地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曾看到过一则寓言:一只蜈蚣在路上自由地爬着,这时,遇到了哲学家青蛙。青蛙正惊讶地瞪着眼睛盯着他呢,还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蜈蚣很奇怪,  相似文献   

18.
学拉小提琴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梁祝》这首乐曲。七岁时,我想学乐器。因为对《梁祝》的喜爱,我选择了小提琴。刚开始练琴时,我感觉特别累。练习过程枯燥无比,通常一个动作就需要练一个多小时。我经常被耳边的声音吵得头昏脑胀。练了两个月,我有点受不了了,一度想要放弃。有一天听完《梁祝》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既然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就应该坚持到底。做事贵在坚持。只要你能坚持  相似文献   

19.
<正>《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先生针对日本教育现状而撰写的一部教学专著,尤其是他的课程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16年,我国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理念。"活动型"学科课程和佐藤学先生的课程观有何相通之处?我们  相似文献   

20.
老师领进门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改编自现代著名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的散文《老师领进门》。文中刘绍棠先生深情回忆了给他启蒙教育的田老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极其特别,他能将教学的全部内容巧妙地编成一个个故事。刘绍棠先生在田老师的门下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在刘先生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后来成为中国重量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