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铂晨  赵树宽 《科研管理》2022,43(11):154-162
在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绿色创新的研究和发展是缓解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和环境规制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U影响;政治关联、环境规制均会削弱该U型影响,且随着强度的升高,削弱效果愈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 要 基于2004-2015年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建立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绿色专利类型、企业所有制性质与行业类型的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特征;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环境规制会促进价值更高的绿色发明专利创新;非国有企业对于环境规制容忍度较低,“U”型拐点到来较早,且倾向于价值更高的绿色发明专利创新;环境规制对清洁行业与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U”型影响特征存在差异,清洁行业多体现“U”型曲线右半段,拐点较早,污染行业则完整体现了“U”型曲线全过程,拐点较迟。因此,采取灵活性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促进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股权激励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以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环境保护税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高管股权激励在环境保护税影响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即高管股权激励削弱了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环保税税额标准提高地区企业中,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结果表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强环境保护税法等环境规制建设,企业应当制定合适的高管股权激励制度,进而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企业宽裕资源对政府正式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此外,组织知识惯性对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是提质增效与保护环境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理论,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面板数据,研究政府质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运用Stata12.0实证研究得出:地方政府质量与环境规制均显著影响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地方政府质量正向调节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地方政府质量与制订合理的环境政策,对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6.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9-1888
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规制俘获行为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研发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规制俘获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于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企业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较弱企业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相对更大;地区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位于规制俘获活跃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压力较小地区企业的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具有更大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谢乔昕  张宇 《科研管理》2021,42(1):124-134
文章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转型的影响效应以及政府补助在其中扮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整体上,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转型,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政府补助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在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转型的影响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债务杠杆以及地区市场化水平差别存在异质性。本文从微观企业创新转型视角拓展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研究,为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创新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究董事绿色联结关系在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纽带作用,回答企业内部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问题,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与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异质性调节作用,以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具有绿色联结关系的董事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的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研发投入企业以及高竞争度行业更为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对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U”型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重污染企业在进行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重大决策时,应重视董事绿色联结这一非正式制度,并准确判断市场动向和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董事绿色联结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园园  李桂华  邵伟  段珅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94-1701
摘要 采用2013-2017年中国重污染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非线性的视角采用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并分别以政府补助和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探讨了政府补助、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对于我国重污染企业而言,政府补助对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U型门槛效应;(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投入有着正向的非线性效应,且这种正向影响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的特征。(3)在政府补助强度差异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呈现正向的非线性关系,且在超过第二个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研究》2021,39(8):1504-1516
创新与绿色是新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创新的环境规制政策是解决环境和经济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行动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中央环保督察行动对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提高了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对绿色发明专利的正向影响大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第二,政策模仿效应不存在,企业主要通过增加环保投资等方式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减少督察行动带来的成本压力。第三,环境规制较弱地区企业对中央环保督察敏感性更高,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更强。第四,督察行动显著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但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影响较小,非国有企业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1.
政府RD投入是政府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政策手段。本文基于企业所有制差异,运用零膨胀模型研究了政府RD投入对2008-2011年上海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RD投入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远远大于其对企业自身科研投入的挤出效应; 2)政府RD投入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呈"倒U"型,中低的政府资助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最为显著; 3)企业所有制不同,政府RD投入对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对于国有企业,政府RD投入率虽然较高,但是对其企业的创新没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对于非国有企业,适当的政府RD投入会促进企业创新,其中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最优政府资助率为中高投入率,有限公司最优为低投入率。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创新的"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环境规制对于创新的影响依赖于环境规制本身的累积程度,会表现出非线性的U型关系,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产品创新呈现U型关系,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中国现阶段环境规制强度还未达到U型曲线的拐点,仍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此外,依据企业污染程度分行业来看,重度污染行业U型曲线的拐点位于轻度污染行业的右侧,即重度污染的企业需要更高的环境规制强度才能达到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因此,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规制与创新的关系,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并且在制定环境政策时对不同行业企业实施差别政策,使环境规制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91-196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对于企业环境行为关注,使得企业绿色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目前多从外部制度压力的角度出发,对于企业内部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以及对内外部驱动因素交互效应的研究较少。企业环境伦理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进行绿色创新的重要内部驱动因素,但目前关于企业出于自我伦理规范进行的绿色创新研究相对不足。因此,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探讨企业环境伦理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环境伦理在外部环境规制压力和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下对于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差异性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2013—2018年间934家重污染上市公司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环境伦理正向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提高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环境规制在企业环境伦理和绿色创新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当环境规制压力较强的时候,企业环境伦理和绿色创新的关系被增强;政府补贴对企业环境伦理和绿色创新的关系也具有一定正向调节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政府补贴并不能增强企业环境伦理和绿色创新的关系,仅在补贴强度适中时,企业环境伦理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关系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补贴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我国2007-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信号理论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对称影响,并探讨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政府的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非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2)企业金融化会使得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影响效应更凸,并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国有企业属性会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弱于非国有企业;(4)不同地区和上市板块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的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非对称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8,(1):11-15
利用30个省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环境规制政策、环境执法对工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影响不同。从全国来看,"三同时"制度、环境排污制度、环境投诉处理率与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污染治理制度与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呈正U型关系;研发投入、企业规模具有积极影响,而技术改造和市场制度具有消极影响。分地区来看,污染治理制度对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具有正U型关系;环境排污制度、环境投诉处理率对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具有倒U型影响,而污染治理制度存在正U型影响;环境立法对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具有负向影响,"三同时"制度、环境投诉处理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同时分析政府补贴、产业与金融(以下简称"产融")结合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补贴正向调节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融结...  相似文献   

18.
刘祎  尹云龙  杨旭 《科研管理》2024,(4):166-174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减少污染”双赢目标的关键。本文以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视角出发,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在推动绿色创新数量提高的同时,对绿色创新质量产生了抑制效应。作用机制方面,环境信息披露对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影响是通过诱发企业短期化行为传递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提高管理层能力和加大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够对企业绿色创新短期化行为进行纠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政府环境治理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实践证据。  相似文献   

19.
政府科技资助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各国政府仍然倾向加大政府科技资助解决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问题。基于效率视角,实证分析政府科技资助是否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当政府科技资助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当前由于政府科技资助结构不合理,显著抑制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无论是国有工业企业还是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和开放度等变量对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政府科技资助的优化、硬件环境、智力支持、氛围熏陶等视角对中国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影响及调节的角度切入,采用SBM-ML指数法、面板门槛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厘清我国环境政策自深化稳定以来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随规制强度增加呈倒“U”型趋势,但前者影响更大;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则与规制强度成反比。(2)短期内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调节效应灵活且相反,但后者幅度更大;长期内则有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呈持续正向调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建立一个平衡、动态协调的环境规制混合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