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小说情节的偶然性入手,通过对“三言”中偶然性情节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了偶然性情节发生的三种主要模式,针对每一种模式逐一以例佐证。在充分肯定了偶然性情节在小说创作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巧合情节的泛滥对小说的创作和接受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市井”色彩,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京味”和幽默,较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通俗”倾向。他们的这种倾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拨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低级“媚俗”之趋,而且也代表和展示着中国现代非通俗小说创作雅俗相化的两种基本方式——即在脱俗中通俗和在通俗中脱俗。  相似文献   

3.
“突转”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戏剧创作的一条重要的创作技法。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必须要有“突转”。而“突转”就是指剧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包括“由顺境至逆境,或由逆境至顺境”。作为一种创作技法,“突转”不仅适用于戏剧创作,而且对小说创作也同样适用。因为小说作为叙事文学,同样讲究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可以说在注重情节安排、讲求情节效应的传统小说中,“突转”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一、“突转”是情节形成高潮的重要一环,没有“突转”这一环节,高潮无法形成。很多小说的情节“突转”之处便是情节的高潮所在。高潮是情节发展过程中最扣人心弦、最具有震撼力的阶段,它往往由这样一些“突转”因素促成:事件的突然转折、人物命运的突然改变、人物心理的巨变、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人物活动场景的突然切换等等。如果缺乏上述的种种“突转“,小说便难成为小说。以契诃夫的《胖子与瘦子》为例。在火车站,两个自幼相好的老友胖子和瘦子不期而遇。二人互相辨认之后便各自讲述了别后几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境况,主要以瘦子的讲述为主。瘦子非常兴奋地向胖子介绍了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胖子也愉快...  相似文献   

4.
距离把持中的浪漫超越——论徐訏小说中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徐訏小说创作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距离的视角,研究徐訏小说的创作。文章从徐訏小说的环境设置、人物刻划、情节构思等方面,梳理其小说中的“距离”,并研究徐訏企图在对宗教的沉思中,达到那种独特的“距离”感。论文在对徐訏独特的审美观的分析中,研究其创作的这种“距离”追求,并寻觅徐訏创作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坚持小说的故事性和叙事艺术,她讲的故事具有日常生活化和关怀人性与人生的特点;王安忆提出“小说的物质部分”强调小说的情节应当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是为了强调小说中理性的力量,总结创作规律,从而超越个人经验来进行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6.
孙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了战争和把握了战争,为我们创作了一篇非战争化的军事题材小说,为当代文学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下了一座丰碑。对题材非战争化、非冲突化;对人物和情节的淡化构成了《白洋淀》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肖红,作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一位颇具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开放自由的结构和波俏流动的文字中散发出抒情诗化的韵味;长于景物和背景的描写,犹如叙事诗和风土画.上述因素构成肖红的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家真实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家会根据创作意图和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变形。其中,人物的变形包括自我的变形和他人的变形,情节的变形包括传奇化变形和理想化变形,环境的变形包括环境的拼接和环境的再造。  相似文献   

9.
“非表现”的表现──“五四”浪漫小说抒情风格论张忆中国现代小说,有相当部分作品由于淡化情节而呈现出“散文化”倾向。“散文化”的本质是小说由叙事向抒情倾斜。在这类小说中。一情节的中心地位程度不同地削弱、作品的结构核心与叙事线索,常常不是情节,而是叙事主...  相似文献   

10.
李准曾这样来说明他近几年来创作中的一个体会,叫作“闲笔不闲”。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就有许多精美的“闲笔”,充实着、美化着作品的细节描写,调节着作品的情节结构,在形成李准这一时期创作的特有色调、情趣、节奏、风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闲笔”本身已在逐步成为李准小说创作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虽然作品不断涌现、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就其创作实绩而言仍有令人忧虑之处:小说叙述的事件化、生态思想的非自觉以及情节的诡秘性.凡此种种,使得当代生态小说数量多而精品少、轰动性强而艺术性弱,日益陷入创作的迷误.  相似文献   

12.
张资平的后期小说创作中虽有浅尝辄止的“革命加恋爱”之作,但其大多数的恋爱小说,在文本形态上仅仅具备了通俗小说的特质,即人物类型化,结构情节化,而且在性爱视角上作同一语义层面的复制。出现这种创作现象的缘由,主要在于作家个体精神的软弱。  相似文献   

13.
“乱伦”情节使《水藻行》在茅盾创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作品本身看,财喜的“乱伦”既是人的动物性在起作用,也有社会性的因素,它使小说显示出一种悲剧性。茅盾在正面人物身上设置“乱伦”情节,恰是为了增加小说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4.
理论家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的“形”和“态”.即“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动态人物”和“静态人物”,这对于创作和欣赏很有启发意义.与此相关.爱·缪尔《小说结构》的第一章.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和人物小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小说重在情节的编织,作家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人物,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不是从其内在秉性出发,而是根据情节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当代小说的形式意识开始觉醒,一些年轻的小说作家开始了小说形式革命。“先锋小说”出现,小说中“故事”隐退。大约十年以后,90年代中期“故事”又去而复归。从那时到现在,十多年来,乡土小说中的故事形态呈现出两种主要趋势:(一)讲求情节,注重故事;(二)淡化情节,书写情绪。乡土小说创作表现出成熟的姿态:一方面以最具“民族特色”的面目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以开放的胸襟汲取西方叙事艺术,开拓出了—个个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世界。这种趋势反映出作家的创作心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  相似文献   

17.
乔伊斯所开拓的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他打破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那样井然有序、有始有终的情节线索,将“连续”的行为切成碎片,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感觉变形等混杂的手法和风格,表现了个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沈从文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以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识时二人的小说创作在客观化叙述上的异同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从创作角度看,传统小说的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活动,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而现代影视的制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遵循文化工业生产的法则。小说要趋附于影视,就意味着小说创作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某些特征。“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19.
文学符号的功能不仅在于“合成文本”,也在于“直接表现思想”。在某些小说中,叙事性符号不仅是作者集成情节、体现主旨的构件.也是作者直接呈现信息组合主旨的意象。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甄士隐”,作为叙事符号不仅仅作为小说情节中的人物的姓名存在,符号本身包含的“假语村言”、“真事隐藏”的内涵已经直接传达出作者创作的立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三大文体之一的小说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喜欢读而阅读效率不高是基本现状,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读是因为喜欢小说的情节,而对于小说中诸如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学生则不太关注,从而导致小说阅读走向了“只看情节”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