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既是外国教育浸润影响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适应时势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是中西教育交融演变的产物.晚清书院在实现自身转型的同时,无疑也对近代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面对外来文化教育的强烈冲击,晚清书院开始进行自我调适与更新,其在办学体系、办学宗旨、课程内容、管理体制、图书资源等方面基本具备了向近代学校转型的主观内在条件.清政府的两次书院改制诏令更是直接促成了传统书院迅速向近代学校的转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院,该书院招录广东、广西两省优秀士子,对学生要求严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注重传统文化和西学等知识教育。为两广培养了许多新式人才。毕业于该书院的广西学生大多成为对广西有用的人才,他们促进了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掀起了广西早期的革命活动。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创刊于上世纪30年代的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较为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徽州自宋代以来的书院教育以及由书院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以紫阳书院为代表的徽州教育在安徽乃至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同时《学风》也对近代徽州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客观地说,《学风》关于徽州教育方面的研究,对于当代学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击下,在清末"新政"时期纷纷依照"新学制"规定改为学堂,大体完成了旧有教育资源的近代转换,为河北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大学教育近代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大学教育既直接采借西方近代大学教育模式,又深受中国传统书院教育荫泽,并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形成。但在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两个方面的成败得失,值得深思和反省。一方面,中国近代大学是在改造传统书院的基础上启动,却在近代化改造过程中摒弃了传统书院的许多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大学教育是在采借西方大学模式的努力中形成,却在中国化过程中剪裁了西方大学的诸多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创办于晚清的尊经书院是近代四川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尊经书院成为四川地区教育发展与学术传承的重要场所.尊经书院以传统经学教育为主,对晚清时期四川的经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张之洞、王闿运、宋育仁等人的影响和作用下,尊经书院促进了晚清四川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给这一时期经学的发展带来了"汉宋兼采"、"古今会通"和"通经致用"的新气象.尊经书院给晚清时期四川学术带来的不是传统"蜀学"的复兴,而是近代"新擘"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一、转型的晚清书院成为近代学校建立的重要基础 近代学校不只是西方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更体现了传统教育的近代转化,"是在中国原有教育制度和形式的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1](P19)."晚清书院数量很多,发达省份几乎每府、州、县都有三四所.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1):70-73
近代抗法名将冯子材关心钦州教育文化,奏请在钦州开设考场,增录生员,重修和支持创建书院,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设立藏书楼,供子弟和家乡子弟借阅,对近代钦州教育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宣布书院改制为学堂,制度层面的传统书院至此消失,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的书院传统亦随之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民国学者发现在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仿效西方建立起来的新式教育亦存在诸多不足.于是,他们开始反思书院改制的影响,试图为改革、发展新式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书院改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肇始于百日维新,完成于清末新政。湘西地区虽地处偏远,但在当地开明官绅的引领下,书院改制迅速推进,在数年内便完成由书院到学堂的转变。此举传播了西学和新式思想。书院改制开启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化转变的历程,它不仅构建了湘西近代学校的基本框架与体制,还创新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加速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相似文献   

13.
清末书院改办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江苏书院的改革几经反复,步履蹒珊。它对新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大批学校直接脱胎于书院,在新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涌现出一大批名小学、名中学。其次,书院制度虽已终结,流风所披,遗韵仍在,书院残存组织为当地教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从清末江苏书院的变革与衰亡中,可以窥见中国教育近代化步伐的蹒跚与沉重。  相似文献   

14.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5.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力主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私人书院因受西学影响发生诸多变化。文章以天文学为例,依托书院课艺等文献资料,追溯了这一时期传统书院和新式书院开展天文学教育的具体情况。部分传统书院仍然将天文学作为经史教育的附属,延续清初兴起的考证方法,新式书院则启迪和宣传了近代天文学知识,天文学的启蒙教育也在晚清得到重视。晚清私人书院天文学教育的变化,也是科学教育试验与尝试的反映,为清末教育改制提供了可以依据和参考的模板。  相似文献   

17.
晚清的"新政"改革中,书院退出历史舞台。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教育实施所带来的弊端,引发人们对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同时,书院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资源,在"整理国故"运动中,备受学者重视,由此推动了书院研究的兴盛。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前期,书院研究达到顶峰。近代书院研究呈现出针对性强,现实意义突出;实证研究与计量研究并重;教育学家与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家族书院的分化进程,一些工商实业家族更主导了这一进程,并对此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作出了颇具深意的探索。苏南家族书院随着分化与演变也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其中大部分实现了历史转型,融入了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82):5-6
近代以降,作为兰州四大书院之一的求古书院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清廷新政时期教育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从"书院"改为"学堂"、变革教学内容等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既是位于西北边陲地区的甘肃对于晚清政府应对时变的政策所作的积极响应,也是甘肃近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书院,中国古代特有的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集教学、藏书和祭祀三位为一体的教育机构,也是私学的制度化,它与政府官学共同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两大教育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随着清末改制,古代书院实现了成功转型,走完了它几经曲折的艰难历程,步入了近代新时期的学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