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160名大学本科学生进行测查,用以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与出生地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是否为独生子和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密切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信任,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源地、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3)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4)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5)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安全感问卷》,以311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安全感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安全感的情况良好,虚拟人际关系的情况良好。(2)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安全感之间部分维度存在相关。(3)大学生样本网络安全感的风险预感、情绪体验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以及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4)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样本在网络安全感中的不确定感有极显著差异;在网络安全感中的情绪体验和网络人际信任中的友伴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的结构,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通过对386名和1003名大学生被试在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中的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探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唐山市几个社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社区居民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存在的状况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唐山市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水平处中等水平,并存在性别、收入稳定性、婚姻及子女状况的差异;(2)唐山市社区居民的人际信任水平处中等水平,并存在性别、收入稳定性及子女状况的差异;(3)高社会支持水平的社区居民与中等以下社区支持水平的居民人际信任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总体偏高,人际信任无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差异;人际信任与怀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合理化挫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法调查听障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发现,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城镇户籍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听障大学生,家庭支持在各人口学变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接纳与家庭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家庭支持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信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及专业人员的支持作用,构建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大学生为对象,对人际信任问题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了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低于中学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特别表现在对社会角色和现象的信任上。理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文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没有性别差异。人际信任与人格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并能反映出一定的人格类型和个人的专业成就性。个人的人际信任度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孤独感是产生于人际关系中的消极情绪体验,是影响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大都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对自尊、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尊、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未来研究中,学者们应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拓宽被试取样范围,着重探讨自尊、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作用机制以及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丰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许慧燕 《文教资料》2010,(20):222-223
本文旨在对人际信任量表ITS进行翻译修订,形成适合测量国内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信任度的问卷,提出其应用参考价值,以有利于该领域的研究,通过将翻译后的人际信任量表在130名大学生当中进行试测,确定正式版本后,以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广东在校大学生600名,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的翻译修订版进行施测,考察中文版ITS的信、效度。结果发现,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该量表可分为社会信任和行为与承诺信任两个维度,总量表及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68,0.64,0.65,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得出结论:修订后的人际信任ITS问卷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测量学要求,可用于大学生人及信任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以25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马氏量表Ⅳ,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城市的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学科差异不显著。(2)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文科;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城市;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学生人性观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本文采用了人性哲学和人际信任量表,对1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相关考量研究。得出了人际信任与人性观各个因子相关显著结果。男女在利他、意志力、理性、人性复杂性与人性变异性等分量值中明显差异,在人际信任量表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大学生人性观与人际信任相关密切,其中值得信任、人性变异性和独立性这三个因子对于人际信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信任问卷》对658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任的专业类别、年级特征和性别特征。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感情信任、道德信任维度,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人际信任、法制信任、系统信任、信任总分方面,专业的主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存在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分别具体阐述了对大学生自我和谙、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及现状的相关研究,并概括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目前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师范学院236名女生的人际信任度和影响人际信任度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师范学院女生人际信任的现状,以期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师范学院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相对较高,学生来源对女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不大.年级是影响女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重要因素,大学一年级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共情能力在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关系间所起到的调节效应,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和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对60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共情能力与友谊质量三者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在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存在着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有着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