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途岛     
这个小村落的名字在地图上找不到,要不是当年路过此地的红军战士后来写了一篇有名的回忆文章,谁也不会知道它.红军战士从这儿走过去之后,西去,北上,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万里长征,革命胜利,当上了中央高层干部.  相似文献   

2.
黄波 《学习之友》2006,(9):62-62
新华社连续推出“抗日英雄谱”,我看到了一个大感意外的名字:薛岳。时现代史稍稍熟悉一点的人时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他的部队号称国民党的王牌军,红军长征时,他带领中央军穷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但同时薛岳又在中国抗战史上有其地位,有研究者称其为“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是一部雄伟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将为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为培养公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尤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和理论依据。尊重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深入发掘红军长征的历史内涵,尤其红军血战突破湘江,是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是促成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的开端。因此,客观评价红军突破湘江的历史作用,给予红军血战湘江应有的历史评判高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并以此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广大红军将士,慰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灵。这是我们研究与宣传红军长征伟大历史意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四、慰问红军和红军家属慰问红军和红军家属,是苏区的儿童团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各苏区的共产儿童团,做得都十分出色。红军队伍一住下来,儿童团员  相似文献   

5.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也是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有着灿烂的红军文化。巴师附小的前身是1932年红军创建的“工农小学”,这里也是川陕游击队总指挥部所在地,有着厚重的红军传统。这些丰富、宝贵的德育资源为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家乡,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校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体验‘红色’生活,学习红军传统”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家乡,学习红军精神,争做红军好后代。一、走红军路线为了让孩子更真切地了解当年红军的生活,我们从体…  相似文献   

6.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关键的一场战役,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蒋介石要消灭红军在湘江以东地区的阴谋,这与红军成功的宣传工作分不开。探索红军在湘江战役的宣传工作特点,总结其成功经验,能给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 兴安县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我们高兴地来到这里开门办学,系里决定让革命师生到红军堂学习参观,听当年为红军带路的老贫农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结合党史教学,学习红军光荣的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该文以长征红军在四川藏区的事迹为例,论述了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以及少数民族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对长征红军的积极援助,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但是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成功,也是包括四川藏区各族民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支援、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跟我一起写。(师板书课题,生跟写)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两遍)师:平时我们读书、读报时,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是不会影响我们理解课文的。请你们读读课文,遇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而红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大苏区,是红军的故乡,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当时仅有30多万人口的巴中,就有12万多人参加红军,有4万多人血洒疆场.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今天,刘伯坚纪念馆、王坪烈士墓、川陕革命博物馆、将帅碑林等一座座彪炳千秋的精神宝库,激励着巴中儿女英勇奋斗、开拓进取.那一首首红军的歌、红军的诗,一篇篇红军的故事、红军英烈传记,一件件红军的文物,无不记录着红军的战斗历程,闪耀着红军精神的光辉,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红军文化和光彩照人的红军精神.……  相似文献   

11.
长征,这一中华民族的壮举,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的迷梦,更扩大了革命影响,遍撒了革命火种,点燃了各少数民族革命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土地革命轰轰烈烈,武装斗争蓬勃兴起,政权建设成效显,参军扩红热火朝天等,从而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各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1930年到1936年间先后有数支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开展革命活动。红军在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促使贵州民族关系发生了变化,推动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支外来的军队,红军经过艰苦的革命动员才最终立足于赣、闽乡村社会。这一时期,红军通过革命宣传,扩大了革命的影响;重视发挥地方党组织的作用,使军队与地方的革命动员相互配合;注意克服地方武装地方主义观念,以帮助其壮大力量。由此,共产党开创了赣、闽区域革命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在它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红四军由初入川时的14000人,发展到80000人左右;在经济文化极为落后、封建主义盛行的川东北地区,女子们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最大的女子独立师,投身危险重重的革命事业,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研究当年党和红四军该地区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对当前我们正在全国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特别是广大西欠发达地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将领,由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当时的抗联将士中广泛传唱。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振奋了军威士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传播了党的抗日政策。这首军歌在当时的年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抗联的不少老战士仍在唱它。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与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爬梳红军长征期间特别是在贵州的文献资料及现存的革命遗迹,并借鉴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考证。分析了红军长征中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结合各种形式的标语、歌谣、布告以及大量实际行动的证明指出了红军宣传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分析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客观上宣传和扩大了红军,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相似文献   

17.
在革命回忆录和党史论著中,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一些具体史实说法不一。根据有关史料的查证和考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具体地点应是于都;长征出发时的首脑机关应在军委第一纵队;巧渡金沙江的渡船数目应为6只.  相似文献   

18.
在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所作出的正确选择.陕南商洛山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鄂豫陕省委的正确领导、政策策略,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殊死奋斗,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根据地迅速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时期的少年先锋队是一个革命青年的半武装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和苏维埃政府的关心下,少年先锋队领导苏区青年为争取自身阶级利益,保卫苏维埃政权,努力学习知识,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他们参与阶级斗争,帮助政府实现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工农群众进行生产建设;训练和培养了大批红军后备力量,帮助红军、赤卫军、游击队保卫苏区政府和人民的安全,并为前线输送了大量优秀战士。在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少年先锋队组织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一次代会发出了创作反映革命战争生活作品的号召,形成了50年代革命战争学兴盛的态势。吴强的《红日》以恢宏紧凑的史诗性结构、有张有弛的叙事节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誉为“革命的战歌、英雄的颂歌”。峻青的短篇小说以单纯集中的情节结构、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写实中融入了浪漫色彩,呈现出悲壮的审美风格。茹志娟小说的以小见大的艺术构思、平凡崇高的群众形象、柔美真挚的浓郁诗情,构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革命战争学成为上海“十七年”主要的学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