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阅读教学,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无非是想让学生多识字,多读书,读透书,读出自己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把握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奄的主旨。也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读书时,要寻求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作为我们教学的突破口,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教师突破口设计得是否精当,直接关系到“突破”能否成功,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巧设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3.
五柳先生读书方式是不求甚解.他是追求精神的满足和情操的陶冶.初中语文教学却不能只让学生领会.应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文本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所以.高效阅读课堂要倡导咬文嚼字式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关键的句段.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训练学生语感。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句段品读把握。一、抓住文中关键句段。把握文章层次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意在告诉我们只有多体验生活、多读书,才会有"下笔如有神"的绝妙。而今,学生"作文头痛"已经成为共性问题,学生不愿写作也害怕写作。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验生活,敞开心扉直面作文,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细致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5.
深入理解文本是读出感情的前提。学生只有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才能"情动而辞发"。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读出感情?一、有效对话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读出感情课堂上,教师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感觉、感情和感动,获得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达到亲近文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语感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精彩片断,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进而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阅读教学课上,教师为了能够突出是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书,就会让学生读很多内容,往往会说请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但是句子感情该怎么读出来,仅仅是"重读"就是感情的体现吗?本文就想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浅显的认识,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何学琴 《宁夏教育》2012,(Z1):72-7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使用  相似文献   

9.
读出文章的情与趣、精致与美妙,读出独特体验,让童心在朗读中飞扬,是朗读教学最美妙的境界。但是,总见教师指导朗读时,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书读多遍,水平依旧在原地徘徊,更难以读出应有的飞扬的神采。究其原因,最大的症结就是教师没能让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读出文章的情与趣、精致与美妙,读出独特体验,让童心在朗读中飞扬,是朗读教学最美妙的境界.但是,总见教师指导朗读时,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书读多遍,水平依旧在原地徘徊,更难以读出应有的飞扬的神采.  相似文献   

11.
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阅读课上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以讲代读,成了语文课堂的通病。还有一种课堂则走人另一个误区,整堂课学生热热闹闹地读书,七嘴八舌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思考却很少。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既乐意读书,又能把书读好、读懂、读出味来?  相似文献   

12.
<正>许多教师仍然习惯将提问看成是知识传授过程,将问题作为促使学生定向读书以寻找教师所期待答案的方式。这样,学生只需到教材中寻找答案,而不需要思考。教师也心安理得地认为,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习得答案的过程,"能够读出,就说明他们已经知道了"。这类用提问引导学生看书的方式,只是为了配合教师教学,而忽视提问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体验与享受,因而其价值极低。例如,即使学生读出了教材中关于"仲裁"的表述,也未必真正理解"仲裁"的内在特点和要求,更不要说何时或怎样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读书,将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的。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是以"给学生读书"拉开我们班读书"工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56):15-16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小学生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更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然而,读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单调乏味的事,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读书才能持久、深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用具有悬念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字里行间的内涵,让学生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感悟文本中的道理。通过这种"趣—问—悟"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归纳出人生的道理,演绎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5.
<正>"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知晓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更读出了持之以恒读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有效阅读呢?如果指导阅读是谱写一首曲子,下面,我将它的前奏、主旋律、副歌、尾声与你一一道来。一、前奏——激发兴趣,择善而从前奏是指一首歌曲开始之前,提前预示歌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小学高年级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所以让孩子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我们赋予"书"太多的美誉,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我们见识到读"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多读书广集益,和"书"交朋友的好处。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爱上读书,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真正做到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田俊红 《考试周刊》2014,(24):41-41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为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读书声,读是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唯有"读"才能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大意主旨,唯有"读"才能走进文本读出别样的风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19.
《石榴》为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册第16课课文.本课设计,我整合了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引导学生在"在石榴园,我看到了_"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以读书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不但要读出感受,而且要借助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读书时间和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做好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情趣。通过朗读,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领悟语言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