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二册为《皇帝的新装》一课插了一幅图,我的看法:第一,这幅插图与课文内容不符.“皇帝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起来”,这些都说明皇帝在游行时是没有穿任何衣服的.而插图中走在大街上的皇帝却上着背心,下穿裤衩,这样的与课文内容不符的插图,是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的。第二,该文不能插图,也没有必要插图。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36页刊登了李喜晶同志的一篇短文。文章认为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皇帝的新装》的插图不符课文内容。本人有不同的看法。李喜晶同志认为课文里明确写道:“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而插图里皇帝却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这与课文内容不符。显然,李喜晶同志在理解这句话时出现了偏差。“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说皇帝赤身裸体吗?不是的。这句中的“衣服”是指游行大典时人们等着观赏的皇帝那“美丽的新装”,而不是指皇帝穿的背心和短裤之类的内衣。皇帝也根本不会赤身裸体的在他的臣下和两个织工面前穿戴他的新装。所以,插图作者缪印堂同志对此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幅插图是符合课文内容的,不存在对它“或者改或者撤”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一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边,附有缪印堂同志作的一幅插图。从内容上看,这是皇帝大典游行的场面。但文图自相矛盾。课文里明确写道,所谓皇帝的新装其实是空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但在插图里,皇帝却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本人对绘画是门外汉,不知作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插图,而文章中的插图又都是精心设定的.一幅好的插图,往往是文章最精华部分的体现.鲁迅先生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他还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  相似文献   

5.
初中世界地理课本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加强了教材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一般说来,插图是与课文密切配合的。按照某个课题或某段课文的需要,附有一幅相应的插图;这幅插图的直接作用,就是服务于该课题或该段课文。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这些插图,就有可能使它们的应用范围比  相似文献   

6.
金莹 《语文学习》2021,(5):13-15
师:同学们,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有众多人物,让我们先从课本的插图来认识其中一位人物吧.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36页的这幅插图,你看出了什么? 生:这幅图画了一个小孩在闻芦苇叶,光着身子. 生:他眼睛眯着,很享受的样子. 生:老师,他就是文中的何满子. 师:对,看来你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插图中画的男孩就是小说中的何满子.请同学...  相似文献   

7.
漫谈中语教材中的插图课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文中的插图是课文的组成部分。我们对现使用的中语教材中的插图作了粗略统计,初语课文的正文中的插图近二十幅,除此之外,看图作文中的插图,听说训练中的插图,作文训练中的插图共有近十幅。高语课文也有十几幅插图。教材中又以小说插图居多,散文、说明文、民间故事、寓言也有插图。现代文中有,古文中也有。这些插图又可分漫画类,图画类,照片类。大部分插图都是经过精心绘画的,还有的出自名家之手。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一、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形象、富有童趣,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课文插图,就是指语文教材中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而绘制或者拍摄的图片。课文插图是构成语文教材的重要元素,如果把课文中的文字看成是第一语言,那么,插图就是构成课文的第二语言。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课文插图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课文插图视若无睹,在教学中很少用到,这无疑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课文中的文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纯文字的阅读过程中,阅读途径是比较单一的,而插图则具  相似文献   

10.
我在逐篇诵读苏教版小语教材课文的同时,也潜心把玩、欣赏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把这些精彩的插图与精美的课文比照着阅读、品味。我认为这些插图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地读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语文教材的应用也应当针对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改善,其中要充分应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使得学生对插图的内容进行认知与思考,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使用的现状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插图可以说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几乎每一篇课文都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教材中的非文字性资源,它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苏教版小学语文112册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发现它们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再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对文章进行着必要的补充和诠释,是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翻看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插图,仁者见仁,编者不可能做到每一幅图让每一个教者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用起来得心应手,看起来赏心悦目.作为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不是去指手画脚,而是如何在挑战中前行,在智慧处拐弯,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唯我所用"的策略,精彩的插图多用,普通的选用或变通用,而出入太大的可直接弃用或反用.图是文的副产品,用图而又不拘泥于图,求物之妙,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精神意气,才能变"囧图"为"通途". 一、仁智各见,解读语文插图 纵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117幅中,课本前彩图41幅、黑白图1幅,另有45幅课文黑白插图,还有每个专题前的小插图30幅.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以一个话题照亮一组文本,培养学生自主精神世界的成熟和完善.纵览本套教材的插图,优秀精致的多,粗糙平庸的少,有些需要配图的可惜无.质量上乘的如:必修二中《安妮日记》配有安妮生活照,图片中的小女孩温婉娴静,端坐在书桌前,手执一笔,身后窗台上放置有一苍翠的盆景,这幅图静谧祥和,和课文的凄厉血腥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标多本"教材的出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备了相应精美的插图.面对这些插图,老师们是如何处置的呢?我因为经常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就格外注意了这一点,因而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看图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一种途径,但一到中学,教师就忽视了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秋季版生物义务教材对课文中的插图作了很大改进,不仅增加了插图的数量,而且改变了插图的形式,从而提高了插图的地位,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  相似文献   

16.
最近,沈晓龙同志撰文批驳李喜晶同志的观点,认定《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插图无误。理由是:“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说皇帝赤身裸体吗?不是的。因为皇帝根本不会赤身裸体地在他的臣下和两个织工面前穿戴他的新装。所以,插图让皇帝穿背心、短裤之类的  相似文献   

17.
<正>打开中小学教材,无论哪一门学科,教材中都设置了许多插图,总览这些插图,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为了配合课文中的文字表达,深化某种意境、烘托某种气氛设置的插图。这类插图以出现在语文教材中为最多。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插图。第二类是对课文中文字表述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更直观地理解。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中"杨浦大桥夜景"插图。第三类是为了配合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文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时、合理地运用课文插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此,笔者就课文插图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运用课文插图,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图文并茂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图 ,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 ,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有插图的课文 ,实质上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结合体。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依图导入 ,引趣学文课文中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 ,特别是中低年级的教材 ,编者根据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许多童话、儿歌或描写景物的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具体形象的连环式插图。一幅插图代表一部分课文内容 ,几幅连续性插图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学时利用插图 ,相机导入 ,…  相似文献   

20.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然而,在常态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没有准确把握插图与课文的关系,摆正插图在教学中的位子,插图的运用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