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晚明”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尽管还有不同的体认 ,但这并不影响学者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概念。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 ,再提或关注“晚明” ,这本身就说明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单学科在晚明研究中的局限性 ,而希望多学科共同构建“晚明图景”。本次会议以“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为题 ,邀请文学、历史、哲学界的同仁与会 ,用意即在促进各学科的协作 ,共同努力 ,构建未来学术意义上的“晚明”。就学术研究而言 ,晚明研究是各学科研究的综合 ,实有赖于各学科的基础研究 ,同时 ,在整体目标下 ,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也是对各学科研究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李贽和公安三袁都是晚明文坛上的健将 ,他们所提出的“童心说”与“性灵说”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对晚明文坛产生绝大的影响。按通常说法 ,“性灵说”是在“童心说”的影响下产生的。本文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并从李贽与三袁的交往、两说的同与异、合与分等方面加以论证。是晚明启蒙大潮萌动的文化背景直接催生了这两种学说 ,它们之间的同中有异证明了 :晚明文学创作与理论呈现着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晚明研究正全方位展开 ,但将有关研究自觉整合成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最近的历史研究、尤其是文学史研究中 ,“晚明”越来越清晰地被描述成一个转型的历史时期。提到晚明 ,人们想到的关键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 ,是好货好色、逾礼越制、以情反理、个性解放 ,以及《金瓶梅》、小品文 ,等等。毫无疑问 ,这些景象在晚明社会确实很突出 ,也可以说是晚明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特征 ,有充分的理由予以重视。但当晚明的上述面貌突出到了几乎遮蔽其他并非不重要的现象时 ,我们是否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历史的本真呢 ?在我看来 ,依照…  相似文献   

4.
文化分层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对此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深入到具体的文化环境中 ,从而对文化现象有真切的了解。本文以明代的一个特殊士人群体———山人———为研究对象 ,通过山人名号的考辨 ,生成原因的分析 ,阶段性演变过程的描述 ,行为与心态的分析 ,以期对明代文人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山人是明代社会的特殊产物 ,在社会的挤压下生存 ,是一个典型的依附性群体。晚明山人成功地将“自适”转化为“闲适” ,这种向内转的文化趋向代表了彻底的世俗化 ,最终消解了晚明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5.
孙丽丽 《文化学刊》2009,(4):136-140
近代知识分子的概念与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概念是有着较大区别的。但是近年一些著作中,习惯用近代知识分子的概念解释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士”。针对晚明时代“士”从事的职业变化讨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即只有“士”脱离了传统仕途,取得独立的生存职业,才有可能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变。晚明时代这一转变已经隐然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 ,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 ,“晚明”与“明清之际” ,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 ,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 ,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 ,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 ,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 ,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 (如遗民、贰臣 )。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有过一个研究“世变中的文学世界”的主题计划 ,…  相似文献   

7.
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时代 ,中国社会和文化曾发生深刻的变化 ,对此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就是晚明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当时民间力量增强的迹象在许多地区都可以发现 ,但以江南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和强劲。所谓“民间” ,也有人称之为“民间社会” ,是指不在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但必须注意 :其一 ,“民间”与“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明晰的组织边界 ,二者也不是截然分立的封闭领域 ,民间并不排斥 ,有时还主动诉求国家权力的介入 ;其二 ,构成“民间”之主体的“民”并非仅指普通民众 ,也包括活动于“民间场域”的…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本来是种很不确切的命名,我在一本书的短序中就此做过以下说明:用晚清通用的语言来说,是叫做“中学”和“西学”,后来才渐渐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类的叫法。这种借用地区方位或国别来界定不同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 ,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 ,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标本价值。本文以记载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潘余两姓的一桩官司文书———《不平鸣稿》为中心 ,辑录了该稿所收文书 ,描述了两姓之间“六年三讼”的大体历程 ,详述了纠纷的缘起和最终解决之道及其双方所体现的诉讼意识 ,并认为 :在明末徽州民间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民间权威人物的影响已经远不如明初 ,乡民之间的互让互谅往往导致纠纷的最终解决 ,并据此对学界关于明清徽州人擅讼、健讼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以晚明山人为主的文人是小品创作的主体。小品将传统的笔记杂俎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一种流行于晚明之际的人生观——行己在出入之际,一切都归于清空一气。小品从边缘走向流行,引导了文化产品的制作与消费,从而发生了文学权力的下降。晚明文学权力的下降呈现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是读者群体的扩大,一方面是内容与形式上向传统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晚明社会变迁这一课题 ,是一个颇具魅力的课题 ,究其原因 ,就在于晚明社会的深具魅力。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正式提出 ,到 5 0年代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持续探讨 ;从中国社会明清停滞论 ,到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 ,这些中外史学界讨论最热烈的重大问题 ,无一不涉及晚明社会研究 ,换言之 ,晚明社会研究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迁 ,在探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和障碍时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 ,关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研究已经形成社会科学研究新的热点 ,受到中外学者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在中国自身的文化范围内展开的,但从晚明后中国的知识和思想已经传播到西方,同时,西人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开始使中国的古代思想和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个形态:中国学术和思想展开的空间大大扩大了,开始以一种世界性的学问在全球展开,走出了以前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从事中国学术和思想的研究者大大扩展了,汉学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专业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2月10日起,青田县举办“侨乡中国年”系列活动,活动由国际友人“侨乡过大年”、“海外中国年”、“我们的元宵”文艺晚会等组成。活动首日,该县高市乡洞背村喜气洋洋。贴春联、挂灯笼,做糖糕、学戏曲、舞鱼灯等极具青田年味的系列体验活动吸引了78名来自希腊、美国、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齐聚小山村,与村民一起过传统中国年。村头村尾,鱼灯舞、太极拳、木偶戏、越剧等节目精彩纷呈,国际友人争相拜师学艺。11日晚,在青田山口村文化礼堂,一场由国际友人与山口村民联袂表演的“国际村晚”精彩上演。一个个中外互动的精彩节目,将世界与青田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金秋 ,《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及天地生人讲座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2 0 0 0年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张岱年、任继愈等学界泰斗与文化名流到会发表弘论。不同的文化研讨会本刊将每年举办一两次 ,并设“笔谈”栏目刊载学者们的精短论文。是次笔谈分若干次刊出 ,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中华元典精神》说略余同元晚清以降,“中国向何处去”率先成为时代的中心议题,由此引发的“古今中西”之争,既包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种种歧见,又导致了西化与中国本土化关系的无数辩难。今天,问题的中心已由“中国向何处去”转变为...  相似文献   

17.
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明代特别是晚明思想的研究十分活跃 ,出现了一批涵盖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明代社会的广阔画面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但目前的研究仍多是各个学科分门别类地进行 ,学科间的壁垒没有打破 ,联合不同学科攻克大题目的机制尚未形成 ,存在一些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比如 ,我们对泰州学派的认识和研究就很不够。泰州学派 (姑且称为“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自王艮创立以来 ,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标揭 ,中经王襞、徐樾、颜山农、何心隐、罗汝芳、焦、周汝登、陶望龄等的播扬 ,在明代思想史上发出前所未有之声光 ,…  相似文献   

18.
“三言二拍”可以称之为古代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间不乏关于动物的描写,有关蛇的记录非常丰富。通过对“三言二拍”中有关“蛇”的描述进行穷尽式梳理,可以发现,蛇意象在古代市民生活中体现出多重意涵:蛇一方面可以是房前屋后稀松平常的动物,一方面由于其生活习性和剧毒特点,本身又具有神秘气息;有时候是龙蛇难分的图腾意象,有时候又是带来富贵和好运的祥瑞,有时候是作为邪恶符号的妖怪,有时候蛇郎蛇女附体也能演化出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此种切入方法,能够窥见市民审美趣味与文人心理,揭示晚明通俗小说背后的时代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对话”与“重建”是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两个话题,然而,相当的研究成果却只在“设想”、“思路”的层面上论及二者。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书则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正做到了“对话”与“重建”。一该书分三篇,按“总———分———总”的思路结构成篇:上篇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质,并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与民族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在该篇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与特质纳入视野,并以此为视角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儒、道、释三家——…  相似文献   

20.
吴亮 《职业圈》2014,(6):1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值得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借鉴与吸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使企业能够在健康向上的轨道上发展。本文对当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的各项措施,期望对各企业利用中国梦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