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校庆作为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是大学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由于观念、制度及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学校庆在价值取向、行为动机、活动内容、社会风气等方面存在着异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社会形象、功能发挥以及科学发展,对大学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要解决好校庆异化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大学校庆异化现象的治理路径:厘清举办理念,回归校庆本真;加强顶层设计,丰富校庆内容;健全运行机制,强化校庆监督;优化权力配置,激发主体活力等,以彰显大学校庆的正能量,促进大学校庆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学办学的社会性和开放性增强,大学校庆也日益凸显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然而,随着校庆热的升温,功利化、形式化和物质化的校庆已成为大学中的"异象",日益远离大学精神。校庆作为回顾历史、凝聚人心和展望未来的契机,须遵循大学使命的主线,导以学术,引向人文,注重反思,实现校庆文化再生产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视窗     
《上海教育》2012,(5):5
要刊视点大学校庆不宜官本位清华大学政治味极浓的百年校庆,应是这次南大校庆"序长不序爵"的原则引发这么大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像中国的大学这样大操大办校庆。比如牛津大学900年校庆,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活动。让所有回来  相似文献   

4.
校庆的实然与应然——大学文化建构视界下的校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校庆理应是追寻办学足迹、总结办学经验、培植大学文化、提升大学品位、展示大学风貌的教育节、文化节。而现实的校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背离文化本真的现象。对校庆之问题从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解析,从而探寻校庆创造性和实效性的建构途径,其基本理念应是:校庆不仅从理论上应该充分体现出大学文化的内核,而且在实践上它也完全可以担当起文化建构的重任,成为大学文化建构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现在,校庆成为大学追逐的潮流.校庆折射出的教育浪费问题引起我们对校庆经费来源、举办校庆原因、校庆的作用的反思.大学办校庆应量力而行、注重实效、节约资金,杜绝浪费,莫把校庆搞成“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6.
校庆是大学回顾历史、反思办学成就、展望未来的基点,充溢着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功利主义和绩效管理思想在大学中的渗透和影响,大学校庆日益凸显功利性和物质性的特征而远离大学本质精神,最终成为影响大学教育教学的异象。这其实是大学批判精神在当代语境下的式微。无论是作为一种仪式、一个文化互动系统或者一种办学行为,校庆都是大学彰显与培养批判精神的独特契机,应通过校庆的文化管理培养与增强大学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大学校庆早已成为了一种“精英校友”或者“成功校友”的盛宴,在今年广西师范学院将举办60周年校庆之际,本文通过梳理大学校庆的内涵与价值,旨在借鉴他校校庆的经验,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道玉 《师道》2012,(3):58-58
我国大学校庆热必须降温,尽快回到常态。国家应通过高等教育立法,或由大学管理章程规定,只能50和100年(以后类推)才能举办校庆。大学的校庆必须围绕着学术开展,重在反思学校工作的错误和失误,倡导开展各类学术争鸣,广泛听取师生和校友的批评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校庆是学校为庆祝其成立周年而进行的纪念性活动。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具有仪式性的组织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活动,校庆有助于促进其成员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提升大学自身的知名度、密切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等。而校庆作为仪式性质的活动,对传承与发扬大学的历史传统、增强大学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促进大学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又具有积极意义。校庆仪式活动的举办反映了社会对大学价值的重视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张晓鹏  程琳 《上海教育》2011,(17):50-52
树有年轮,人要祝寿,大学是人所创造的社会机构之最长寿者,因而其创立的日子也特别值得庆祝。校庆标志着大学的成长,是大学文化的盛宴,彰显出校方的办学理念,无论中外皆如此。以校庆为契机反思促成超越校庆因为自身活动所具有的总结性、反思性和建设性等特点,完全可以成为学校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一次全盘梳理、意义建构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校庆因为其重形式轻内涵、重场面轻学术、重官员轻师生而广为社会诟病。国外大学的校庆的确有很多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学习。但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与中国大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大学应当凸显自身独特的历史使命和价值理念,建构具有中国特点的校庆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最后一个金秋,我们迎来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二十年校庆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四十一年校庆,在此我衷心地致以热烈祝贺! 中国电大作为世界最大的巨型大学,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学成就创出了历史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建校115周年的校庆,没有奢华和喧闹,以纪念抗战时期武大西迁乐山70周年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很有创意,也给人启迪:通过收集整理当年的人和事,让学生在参与校庆的活动中不断追寻并领略了大学的精神。一次朴素安静的校庆为何能吸引如此强的“眼球效应”?原因很简单,返璞归真的校庆回归到了大学精神:摆脱了一哄而上的盲从烧钱和好大喜功。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庆是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大学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一方面,通过梳理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继承大学传统,凝练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的组织文化,实现大学文化的升华。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大学辉煌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成就,塑造与展示大学组织的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大学校庆应以文化建设为要旨,以形象提升为内涵,实现大学文化与形象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庆活动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办学的日益开放与社会化,高校校庆活动越来越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尤其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功能,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价值。高校校庆活动的文化基础在于建构与运作文化符号系统,校庆文化的价值核心是凝练大学精神,打造特色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师生相互责任的心理契约,培育师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实现高校校庆文化价值的根本诉求,也是积淀大学文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校庆是大学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契机,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动融合是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当代中国大学如何通过文化互动融合来推进校庆,进而建构大学文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09,(2):7-8
武汉大学建校115周年的校庆,没有奢华和喧闹。校庆期间开展的以纪念抗战时期武大西迁乐山70周年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也很有创意。通过收集整理当年的人和事,让学生在参与校庆的过程中不断追寻并领会了大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校庆是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契机。校庆仪式建构起相互关联、持续绵延、高潮迭起的文化场,渗透辐射到场中的每个个体身上,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分析大学校庆仪式的文化内涵、结构要素和过程推进,有助于了解大学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如何通过校园仪式为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人格构建提供导向和规范的渠道。同时,优化和创新校庆仪式活动,有助于提升校园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喻超 《教师博览》2012,(9):15-17
Q系某某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这段时间来他一直很忙,因为学校正迎来100年校庆,他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制定((校庆筹备方案》、拟定嘉宾名单、征集领导题词……真有点穷于应付。每年,在一些地方,像Q这样为校庆忙碌的人不在少数。最近,仅仅在某省就有9所高校将陆续迎来110年华诞。随便在网上搜索,就能看到很多校庆新闻——“2012年5月某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某市高新区某小学喜迎108周年校庆”、“某中学百年校庆进入倒计时”、“某大学60周年校庆,外国校长应邀念经………各种校庆新闻充斥页面,校庆之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典礼 8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代表中央政府对香港大学表示热烈祝贺。校庆典礼由香港大学校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主持。参加典礼的香港大学师生、校友和嘉宾等共600人,其中包括20位来自香港、内地和海外大学的校长。李克强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