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任黛影 《新闻世界》2014,(12):189-190
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处于持续的变动和选择中,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需要根据自身形象特性利用适当的传播媒介,进行包括功能、品牌、文化、声誉等要素的形象传播,将商业街形象传递到目标受众,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竞争力。本文从商业街形象的解构入手,综合商业街形象的特点和传播理论探讨消费社会中商业街形象传播的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常春梅 《今传媒》2009,(7):30-31
20世纪以来,随着消费社会的长足发展,消费文化以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形象的急速增长为基础,强调人们对形象的感知力、强调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强调视觉形象对受众的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4.
传媒品牌形象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形象结构,它由多个指标构成.并可以划分为企业文化、经营指标、技术指标、历史形象、前景形象、员工形象、内容产品属性、消费结果形象、消费价值形象、受众显性属性、受众隐性属性等众多维度.而这些众多维度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传媒机构形象、内容产品形象以及受众形象这三大类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甄 《新闻世界》2010,(10):93-94
本文以两则香水广告为例,探讨和分析了化妆品广告中男性和女性的形象特征及其关系地位,认为不论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在被观看和消费,二者均依照异性的审美和价值而塑造。现代商业广告的理念标准不是男权社会的价值投射,而是商业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这些广告通过塑造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理想典范,诱导男女受众进行模仿消费,以达到销售获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更多的是寻找消费的“感觉”。视觉消费在当代消费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式各样的形象成为消费的对象,消费者的行为或隐或现地受到各种商品及其形象的影响。本文试从视觉文化角度,浅析豆瓣网中的视觉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这种消费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在广告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不仅作为黄金符号被使用着,同时也以一种社会承认形态,或借助社会承认影响着女性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与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军,甚至主导着消费潮流。因此,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内院线电影中同性恋的形象的再现进行探究,结合鲍德里亚对于消费文化的相关论述。从影像消费的"看"与"被看",同性恋视觉形象建构的"去蔽"与"遮蔽",同性恋符号消费的审美价值,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笔者发现,虽然院线中可以出现同性恋的形象,然而同性恋群体只能穿上特殊的外衣(符号化)在影片中寻求话语表达,当欢呼"符号性灭绝"已经不再的同时,他们已经深深的禁锢在消费社会的符号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人的身体分为自然身体和社会身体,自然身体向社会身体转化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呈现一个合适的形象是社会身体对自然身体的必然要求.在消费日渐成为主流的当前社会,为呈现合适的形象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身体消费”.身体消费现象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广告作品中.本文分析了身体消费现象在广告中的表现,探寻了广告引发身体消费的原因,对...  相似文献   

10.
以大众文化手段进行孔子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消费,在传受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由“要我认同”变成“我要认同”,受众的认知经验凌驾于传统符号意义的内涵,孔子的精神化因素,统一归纳在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之中,消费时代带来了符号化的视觉转向,视觉形象的生产与消费也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集体被动转向了个体主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12.
陈娜 《青年记者》2012,(20):107-108
体育世界向来被认为是男人的天下,在以往的体育类商品广告中男性形象居多.近年来,女性逐渐成为体育类商品消费的生力军,女性形象在其广告中开始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形象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形象制胜成为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强大趋势。对出版企业来说,企业形象战略已经成为其经营战略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出版产品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精神产品,在物质形式的生产和消费逐渐让步于非物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精神时代里,它的营销更加依赖于形象的建立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上期) 四、未成年人对动画节目的认知与消费倾向分析 1.未成年人对国产动画的喜爱度大大提高 在设计动画形象喜好度选项时,课题组考虑到动画形象的知名度以及所属地域的差异性,共列举出16个动画形象.  相似文献   

15.
男女两性形象经大众传媒建构,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在其背后,是男权、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共同合谋.女性主义话语被边缘化,大众传媒的性别天平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的时代似乎从未过去,甚至还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态势。其中,男性反串作为短视频中的一种独特存在,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它的出现也与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相契合。结合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的经典理论,认为这一形象建构的动因与消费社会中的个性化消费特征有关。另外,通过对身体、话语、场景三个层次的分析,归纳了短视频中的男性反串形象是如何在大众心中建构的。最后,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对短视频中男性反串现象的建构进行了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游戏消费是典型的符号消费,玩家从中主要获得的是意义和快感。在这种意义和快感中,自身的形象符号是主要的载体。是“镜中的我”,是自我的外化。正是对这种自我形象符号的重视,网络上才会时不时传出玩家花上万人民币收购虚拟器具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男人装》以"受众至上"为原则,从读者定位、文本内容、语言风格、消费产品等方面精心设计媒介产品,塑造了"后雅皮"男性形象。该形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消费主义语境下,除了文化多元开放、男性重塑自我形象的内外部因素的合力,更有市场与媒介的共谋。媒介通过消费符号场域的构筑,发掘"后雅皮"群体相关的消费市场,实现丰厚的市场回报。这对构建丰富、立体、多元的中国男性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正视媒介过度强调消费主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晓林 《今传媒》2010,18(9):150-151
在电视娱乐节目中,身体成为影像消费的主要形象和娱乐产品。文章探讨了娱乐节目对"身体消费"建构的四种方式,并对身体娱乐传播的五种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李晓林 《报刊之友》2010,(9):150-151
在电视娱乐节目中,身体成为影像消费的主要形象和娱乐产品。文章探讨了娱乐节目对"身体消费"建构的四种方式,并对身体娱乐传播的五种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