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48):89-89
丹麦科学家追踪调查超过42万名手机使用者后得出结论认为,使用手机不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健康新知     
好消息喝咖啡不会增加患慢性病风险德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喝咖啡不会提高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而且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过去有研究显示,喝咖啡会提高患心脏病、癌症、中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德国这项为期近十年的研究否定了上述结论。该研究报告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3,(40):79-79
好消息 手机不会诱发癌症 长期以来,对手机是否危害身体健康一直存在争论。手机厂商和电信专家认为使用手机无害,而有的医学家则认为他用手机危害人  相似文献   

4.
健康新知     
好消息多吃青鱼可防肝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6月7日发布调查结果称,常吃鲭鱼、秋刀鱼,沙丁鱼和鳗鱼的人,与不怎么吃这些鱼的人相比,患肝癌的风险明显降低。鲭鱼等背部发青的鱼类在日本统称青鱼。研究人员长期跟踪调查发现,每天上述鱼类的摄取量达到约70.6克的人,与每天只摄取约9.6克的人相比,患肝癌的风险低36%。  相似文献   

5.
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受制于技术门槛和教育水平而未能充分接近、使用媒体,这与社会转型时期受众对新媒体赋权要求形成张力.本研究从手机传播的特质和影响力出发,深入实地考察底层群体的情感心理现状,并探寻底层群体的手机使用与群体情感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底层群体情感缺失带来心理风险,并容易酝酿“浮层抗争”情绪.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手机传播对底层群体的抗争情绪具有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康·新知     
喝牛奶防肠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分析显示,增加牛奶和钙的摄入量可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研究人员进行的几个关于补充钙与结肠直肠癌关系的临床试验都显示,钙能降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他们进行的这项研究调查了534536个实验对象,其中4992名调查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6~16年间发展为结肠直肠癌。研究者进行了有关食物的问卷调查收集和信息分析, 结果表明远端结肠和直肠发生癌症的风险随牛奶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人员指出,钙摄入总量较高能使结肠直肠癌的风险明显下降,这种反向关系不分男女;但是钙的摄入量对结肠直肠癌风险的降…  相似文献   

7.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1,(41):91-91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抗癌效果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患肠癌的风险。这一研究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提供了有力证据。纽卡斯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0月28日在《柳叶刀》网站上报告了这项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手机电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手机来看电视,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手机电视未来的定位是通过信号源、传播途径和接收终端等三个环节,针对手机这一媒介而设立的专业广播级媒体。手机电视需要搭建视频资讯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而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它必须被消费者利用,并且在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链。与新闻不同,资讯包括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  相似文献   

9.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社交学院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习惯开展了一系列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手机使用习惯、使用原因、对手机功能的认知、媒介使用情况、社交习惯等内容,试图从中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特点。笔者在该项调查中,着重分析男女大学生在手机社交方面展现出的不同特点,形成性别与手机社交需求相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4,(30):95-95
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防癌 一项综述性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癌症发病风险。伦敦大学教授杰克·库奇克称,如果每位年龄在50~64岁的英国人服用阿司匹林10年,每年可挽救6000人免于死亡,其中对预防消化道癌有最显著的效果。但对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尤其是,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有潜在副作用(包括卒中和内出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使用手机媒体移动增值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希冀了解大学生在手机增值服务的使用行为上具备的消费价值,以及可能展现的次文化特质,并为手机媒体市场传播策略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8,(9):48-54
本文采用北京、合肥健康与癌症信息调研数据,借助调节效应模型,采用多元阶层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动机对健康领域知沟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采用感知患癌风险、自我效能、情感卷入度和行为卷入度四个动机指标,在动机条件模型框架下研究动机与教育程度、媒体使用频度在癌症知沟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而言,当感知患癌风险、自我效能和行为卷入度较高时,可以从媒体使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缩小由教育程度差异导致的知沟。部分动机指标可以缩小由教育程度差异造成的癌症知识差异,这就从微观层面的个体动机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角度,提供了对知沟现象产生机制的一种跨层次解释。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该研究丰富和扩展了知沟假说的理论框架,拓宽了其研究视野,并对健康传播运动的有效开展、消除健康知识不平等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使用手机电子书阅读行为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有必要对影响手机电子书阅读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建立了手机电子书阅读的科技接受模型,对影响手机电子书阅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务上建议业者可针对手机电子书阅读数字化内容的特性以进行营销策略研究,并加强认知有用性以及认知易用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数字信息资源存在极大的容易消失和不可重获的风险,对其进行长期保存是人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我国科研人员已针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梳理。文章从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政策与法规、标准与规范、技术与方法以及专门领域的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与系统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手机是当下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媒介,但人们常常对沉浸式的手机使用和作为媒介物的手机习焉不察。本文从媒介记忆角度探究用户的记忆叙事(223篇记忆文章和140篇网络自传)及手机的文化传记。研究发现,用户从媒介物的维度而不是内容与使用的维度记忆手机,形成了四种记忆场景,得手机、用手机、换手机和丢手机等情境、节点与事件,构成了用户追忆手机的主题。用户追忆自己在与手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性关联”、“符号性关联”与“拟人性关联”,手机的文化传记因而具有物质性、符号性与拟人性三种表征。这些关联与表征塑造着手机记忆的独特性,也映射着手机的生命轨迹和用户的生命历程。媒介物的视角能够丰富手机记忆研究,激发新的理论想象,但需要进一步将习以为常的手机陌生化,以释放记忆的反思张力。  相似文献   

16.
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功能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手机在中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对于中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并不完全认同。本研究通过在上海市五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深度访谈,了解中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分析具体的手机使用行为,并对调查中的一些发现做出解释。本研究有助于指导中学生更加合理地使用手机,为家长和学校引导和管理中学生使用手机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也能为相关问题的拓展研究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使用手机的六种不健康习惯虽然目前医学界对于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肿瘤等重大疾病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但实验已经证实,长期使用手机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和眼睛有所影响。从健康角度考虑,人们应该对辐射所产生的日积月累的影响有所警惕。为此,要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初步编制了一个手机功能使用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手机的网络社交功能成为最受大学生亲睐的功能。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与网络社交因子具有正相关关系;恋爱状况与手机的通讯交流因子具有正相关性;性别与时间管理因子也具有相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男生更常使用手机的工作学习功能,而女生则更偏重网络社交功能。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发现手机传统的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功能已部分地被即时通讯和网络社交功能所替代,而大学生对手机的学习工作功能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9.
冯敏 《声屏世界》2010,(4):23-24
做好风险知识的"播种机"风险意识不是简单地说一说就能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通过长期一贯的传播,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宣传风险知识,还可以通过双向的交流,与公众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让公众在兴趣盎然中接受风险意识,让风险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5,(8):49-49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欧洲首个将电视信号直接发送至手机的商业频道于日前正式开播,推出这项业务的是法国卫星电视广播公司和法国移动电话营运商。手机电视在欧洲首播也预示着这项革命性的传播手段已在世界范围初露锋芒。此前美国已经开通了手机电视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