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与国际教育组织展开过广泛合作,尤其与国际联盟世界文化合作委员会、世界教育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比较密切。南京国民政府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了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并借以对外传播自身教育的力度。由此,促进了中国教育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南京国民政府对借助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来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已渐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但总体而言,还是缺乏一定的对外传播中国教育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在国际关系学的学理上具有特定的含义。中国加入其中的国际社会,并不是世界各国在价值观和制度上都获得了一致认同的“同质性国际社会”,而只是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和制度仍呈多元且力量严重不对称的国际社会。中国所加入的国际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和集合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了2016—2021年我国国际科研合作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中国学者国际合作文章发表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对参与国际合作的18位中国学者的访谈,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伙伴国家、合作学科、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趋势,探讨了影响我国建立和保持国际科研合作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中美合作势头较之十年前有所放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增长较快,且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优先依附”与“同质性”是中国与传统科研伙伴合作的重要机制,新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制约了中国学者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影响程度与其合作关系的来源和强度有关。未来中国可将“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国际科研合作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对关键合作要素的贡献,建立跨国合作“退潮”的防御机制,以应对新形势下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章以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国际机制的参与为例进行深入的考察,认为影响一国对国际机制参与的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国家对外战略的目标和性质;国际机制自身的性质、功能和变化等因素,使人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研究国际机制与国家参与。  相似文献   

6.
自从世界意义上的国际体系形成以来,大规模的战争和暴力是不同体系之间转换的基本形式.两极体系解体后,美国的霸权体系扩展到全球,国际恐怖主义暴力是当前体系转型中的能量释放,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但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国际社会的主流仍是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国际战略家,他的国际战略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依靠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在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指导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略封锁与包围,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同时,加强和发展了与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为中国外交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和强化国家凝聚力对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我们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更显出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本从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增强国家凝聚力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问题是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中国是国际气候制度的重要制定者和气候治理的关键参与者。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是一个包括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综合的利益取舍过程,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时,中国应在明确自己的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对怎样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做出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迅猛,成果丰富。中国建构主义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中国学者的理论研究比较侧重于建构主义的理论介绍、评价以及流派比较,应用研究更倾向于研究区域问题和大国关系。总体来说,我国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其应用领域也未能更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未来中国建构主义国家关系理论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国家非常重要。持续顺差会为我国开放经济提供有利条件,但需付出一定代价。协调好我国国际收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对国际收支近10年的研究分析,从国际收支现状出发,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剖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不仅与反霸战略思想一脉相承,而且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本质上的共性和逻辑上的联系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为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造就了一个有利的国际氛围.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面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争取国际大多数,促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加强研究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和平崛起代表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憧憬。在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国际社会应牢牢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合作与进步的历史潮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伊拉克战争是对国际法的最大冲击。世界更加重视联合国的作用,重视国际法的作用。尤其是要加强对于条约法及其在国内的适用方面问题的研究,加强对WTO、海洋法、生物多样性公约、空间法等国际法专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国际人权保护的特殊对象之一,是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儿童问题亦是全社会的问题。文章对国际上一系列关于保护儿童利益的国际条约与文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我国作为缔约国应承担的法律义务,以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参与国际司法的困阻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以往对于国际司法制度和整个国际法治及国际组织的观念和定位在总体上表现是排斥的 ,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屡受伤害的记忆和意识形态阻隔及文化差异等造成的困惑 ,因而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参与困阻。中国在国际法治的遵守、执行和立法的不同层面上所表现的姿态是不同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秩序 ,需要在开放姿态、观念更新、理论创新和善于运用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东北师范大学谷峪教授的专著《技能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明晰技能及其战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技术技能的文化积淀与创新机制、技术技能发展的文化推动和调控机制进行剖析。对一些国际组织推行的技能战略进行阐述,并归纳了相关特点, 介绍了有代表性国家技能战略的发展及相关经验, 叙述了我国技能政策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研究了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技能强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给出我国建设技能强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其课程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规模较大。以国际法教育为例,比较分析中意两国的法律教育,旨在发现我国在国际法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习意大利在国际法教育方面的优点,顺应世界法律发展的主流,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