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以哭表示,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不敢与人交往,回避集体活动;也有的幼儿害怕黑暗,不肯独自睡觉等等。在集体活动中,他们特别胆小,总是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一旦让他们试试,就紧张得愁眉苦脸。这类孩子平时总是小心、谨慎做事,唯恐自己成为别人嗤笑的对象,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宁愿放弃尝试。长此以往,这类孩子就变得胆小、畏缩、孤独,难以适应环境,严重妨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家长和老师们都十分担心,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能适应吗?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  相似文献   

3.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因素,不容我们忽视。   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的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以哭表示,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不敢与人交往,回避集体活动;也有的幼儿害怕黑暗,不肯独自睡觉等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朱雪 《学前教育》2006,(6):32-33
集体活动中充满变化,因此,有的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总是显得惶惶不安,时不时地担心教学过程中的千变万化,干扰正常的活动秩序或影响预设的活动计划。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较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并能巧妙地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意外”转变为“教育契机”。但教师到底该如何来引导,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7.
让孩子在讨论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设讨论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在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幼儿总是活动的主体。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包括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需要所主动提出来的问题,是个体对自己活动的认知觉察,是反省认知发展的萌芽,教师对此要加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创设讨论情境,使幼儿的探究动机得到很好的呵护。如在仿生学单元“学来的本领”的活动中,就迷彩服是不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学来的本领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幼儿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得出结论,认为“迷彩服”是从豹的身上学来的,因为只有豹才具有这种保护色;有的…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幼儿园,承担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是集体语言活动。幼儿园集体语言活动常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体的谈话活动。集体谈话活动一般以师生相互交流和幼儿同伴相互交流为主,一般气氛比较轻松,幼儿的语言表达机会较多。但如果幼儿对教师选择的话题缺少生活经验或者教师组织方式单一,则很容易陷入幼儿无话可谈、只能由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第二种,是集体的幼儿文学作品学习。集体的语言文学作品学习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幼儿说得少,幼儿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因而不愿表达,而且有些幼儿没有机会表达,还有些幼儿不敢表达。第三种,…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又结合园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的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小超市”主题活动。以往的数学活动总是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那么结合“小超市”主题活动,如何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有效途径来进行:一、数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一)活动生成来源于幼儿生活在刚开学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将一些食品、玩具等带来…  相似文献   

10.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参与和指导孩子们的游戏,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阅读》2007,(6):40-41
成成和强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朋友。每天无论自选游戏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俩人就会凑到一起,好像总是玩不完、说不完,当然他俩也不排斥跟其他幼儿交往。在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坐到一起,经常会出现不跟着老师活动、不停小声讲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孙雯 《山东教育》2002,(12):62-62
一、树立新观念,正确地看待孩子在幼儿教育中“求异”被上升为教育目的,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教师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但有的教师受旧观念的影响,喜欢幼儿规规距距,顺从听话的“乖”幼儿,不喜欢“淘气”的幼儿,实际上“淘气”是儿童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在行为上的反映。幼儿淘气,一般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麻烦”。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淘气是他们思维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正确看待幼儿,给予淘气幼儿以理解和宽容,以保持…  相似文献   

13.
小班的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意识淡薄.活动积极性不高.在一些活动中.常会发现一些孩子对教学活动不太感兴趣。他们有的静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想心事.有的专心拨弄着衣服上的一些小饰品,有的开心地和小伙伴聊天,更有的按撩不住径直冲往洗手间。任你老师在上面讲得绘声绘色、唾沫四溅,他们依旧一副漠然处之、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你有劲没处使、有火没地发。《纲要》中指出:“幼儿同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书琴 《小学生》2010,(12):4-5
1问题的提出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应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良好习惯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同一个班级中幼儿的学习习惯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孩子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做什么事都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孩子自控力较差,集体活动中自己坐不住,还经常滋扰别人;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2006,(4):35-35
成成和强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朋友。每天无论自选游戏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俩人就会凑到一起,好像总是玩不完、说不完,当然他俩也不排斥跟其他幼儿交往。在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坐到一起,经常会出现不跟着老师活动,不停地小声讲话的现象,我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活动。有几次我“硬”是把他们分开了,可两个孩子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情愿,虽然表面上安静了,但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6.
窦婴  冉秀 《今日教育》2006,(9):36-37
“新纲要”的立足点是幼儿,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力求使幼儿得到发展。尤其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活动课题大部分是从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的。同时,幼儿的兴趣点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全部采用“一刀切”式的集体教学一部分小朋友的兴趣、愿望往往就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开展了科研课题《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在课题开展中我们经历了茫然、困惑、设想和求证的心路历程,从实践——反思——实践的反复推理,我们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有了一些感悟。以孩子的经验为基础,从孩子生活环境中取材,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整理获得的经验,以激发他们自主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2006,(9):44-44
成成和强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朋友。每天无论自选游戏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俩人就会凑到一起,好像总是玩不完、说不完,当然他俩也不排斥跟其他幼儿交往。在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坐到一起,经常会出现不跟着老师活动,不停小声讲话的现象,我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活动。有几次我“硬”是把他们分开了,可两个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虽然表面上安静了,但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应该满足孩子的交往,还是为了能顺利开展活动而把他们“拆开”,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文/焦艳在户外集体体育活动中,以下场景随处可见:活动前,教师忙于布置场地或分发玩具;活动中,幼儿一遍一遍重复练习;活动后,教师收拾“战场”,一片忙乱。这里,教师表现出全面的包办代替———代替幼儿思考,代替幼儿动手操...  相似文献   

19.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认同感,为了能很好地达成自己的活动目的,他们更乐意自己研究、发明小范围的集体规则。教师如果能抓住幼儿这一特点,组织他们自定规则,就能在班级管理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做对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价值。当然,幼儿自主制定活动规则需要教师引导。我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制定“玩秋千”的活动规则的。  相似文献   

20.
陈云俊 《山东教育》2002,(36):52-53
为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锻炼幼儿体质,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带幼儿去“远足”,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及幼儿活动的频繁,远足活动中,常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也常会使组织活动的教师们不知所措,为了安全,甚至不敢带幼儿去尝试。在远足活动中,怎样才能既使幼儿获得快乐的身心体验,又能减少和杜绝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呢?一、树立安全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远足计划远足前,管理者应结合本园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制订较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