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心理契约:学校教师资源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具有主观性、双向性、动态性、内隐性、非正式性和期望的差异性等特点.心理契约被广泛应用到管理中.文章主要阐述了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指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在心理契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有效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私立学校教师管理主要是以经济契约为特征,心理契约受到忽视.根据对心理契约概念和特征的有关认识,心理契约在私立学校教师管理中更具有现实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契约:招聘过程中信息传递要准确全面、实事求是;构建一种基于心理契约的教师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心理契约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校在教师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管理理念,在学校与教师之间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对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和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留住人才、防止教师流失等方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教师的管理现状,结合心理契约理论,提出了在中职教师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职教师管理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措施,具体体现在: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有效地沟通机制、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创建优良的校园组织文化、重视教师的个体成长,制定科学的教师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5.
学校与教师的雇佣关系中存在内隐的、非正式的、未写明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在教师生涯不同阶段,会产生教师与学校之间各种正、负向相互关系.探析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对提升教师满意度、组织认同感,促进“有效”教师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教师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竞聘机制不健全、劳动契约不科学、管理模式不够人性化以及学术环境不开放等。此类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教师团队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校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师资源管理模式。运用“鲶鱼效应”引入新型竞聘机制; 使学校劳务管理从注重传统的经济契约转变到构建高校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学校制度管理从刚性管理过渡到柔性管理;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注重良好学术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青年体育教师的管理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学校与教师之间,除了正式的经济关系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心理契约关系。学校与体育教师的心理契约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态度。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对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管理模式加以剖析,构建良好的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契约关系是促进学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应用到学校管理中体现为教师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约定,是联系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师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提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心理契约的构建,这样可使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学校得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心理契约构建过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心理契约作为教师和学校之间对彼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的内隐性契约,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相关.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契约的形成、建立、违背和调整过程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不论对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还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包括个体水平上的心理契约和组织水平上的心理契约两个方面.在现代大学组织内部学校和教师之间也存在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契约,就是教师对学校的心理契约和学校对教师的心理契约.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对学校心理契约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高水平青年教师在成长中个体心理契约的三层次七因素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