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卡珊德拉》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1929—2011)的巅峰之作。小说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尤以《伊利亚特》为依据,叙述三千多年前的特洛伊战争。它是对神话的颠覆性重述,也是对历史的重写,借古喻今引发读者对于西方战争文化心理和价值的怀疑,并用悖谬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本  相似文献   

2.
寻找特洛伊     
知道特洛伊的人,多是因为读过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它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欧洲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当首推希腊的叙事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一般都被认为是荷马的作品,都是讲特洛伊战争的。除此之外,人们还应该知道施里曼的事迹吧!19世纪的学者们认为特洛伊战争是虚构的故事,直到1870年由于施里曼发掘出特洛伊战争遗址,他们才开始认为特洛伊战争大概是历史事实。松本仁助所著的《希腊叙事诗的诞生》这部书围绕这两首叙事诗谈了他的研究成果。由于全是些初次披露的材料,所以读来非常引人入胜。施里曼之后发生的争论的焦点就是特洛伊战争即便是史实,那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根据线文字B文献的解释,首先了解到古代爱琴时代后期的社会构造,就  相似文献   

4.
世文 《世界文化》2001,(1):11-13
巴黎因其拥有太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而被誉为充满梦幻的艺术之城;因其统领全球时尚,又被封为世界城市的女王;因其环境优美,建筑物多姿多彩,素有花都之称。据传,巴黎之名与希腊神话还有一段渊源: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是个美男子。由于他拐走了绝代佳人——希腊斯巴达王后海伦,引起了长达10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最后毁灭了特洛伊城。帕里斯也是神射手,曾一箭射死希腊军中的大英雄阿溪里斯。古代居住在塞纳河流域的高卢人崇拜威武的勇士,喜欢以他们的名字为地方命名。西岱岛的高卢人,更选中帕里斯这个名字来称呼自己居住的地…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教授在一块已有三千二百年历史的泥板上发现了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字记载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和古典文学教授卡尔弗特·沃特金斯说,新发现的文字中,包括一段已有三千二百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在德意志北海之滨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少年,他是个贫穷的牧师的儿子。也许是受父亲感染的缘故,他从小就喜欢古代历史故事。这位少年,就是海因里希·施利曼,后来成为发现特洛伊遗址的考古学家。 1830年,施利曼八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本《儿童世界历史》作为圣诞节的礼物。施利曼翻开书页,一幅烈火包围特洛伊城的插图映入他的眼帘。希腊大诗人荷马写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使施利曼着了迷,他不止一次地读过《伊利亚特》(一  相似文献   

7.
正荷马史诗《奥德赛》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之后,希腊英雄俄狄修斯回国途中海上历险,最后一家人团聚的故事。《奥德赛》(希腊原文Odusseia,又译作《奥德修记》),意思是"关于俄狄修斯(Odysseus)的故事"。《奥德赛》描写了希腊英雄俄狄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归家途中漂泊十年的经历。在《牛津英语大辞典》中奥德赛成为"长时间的游荡,充满冒险的旅途"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眼镜史话     
无人知晓何人于何时发明了眼镜,然而最早的眼镜是在图特安哈门的墓穴中发现的。眼镜的两个镜片为茶色玻璃,框架是用青铜焊制成的。在古希腊,人们用一种磨光的水晶作为放大镜。在特洛伊的挖掘过程中就发现6个大的和40个小的水晶半球,还有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大型凸透镜。  相似文献   

9.
戏剧这一最早的公共娱乐形式的起源在希腊历史的很早时期,古希腊人便开始搜集为颂扬其英勇的先祖而写的诗,诗里记述了他们将皮拉斯基人逐出希腊和毁灭强国特洛伊的业绩。这些诗当众吟诵,人人都来聆听。不过,戏剧这一我们生活当中几乎不可少的娱乐形式,并非由这些为人吟诵的英雄故事发展而来,其起源奇特,我须单辟一章予以阐述,以飨读者。古希腊人历来喜爱游行。他们每年都隆重游行以敬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希腊,每人皆饮葡萄酒(古希腊人认为水仅对游泳和航行有用),因而此神颇孚众望。个中细情,不用我饶舌,读者会不难想象得到。  相似文献   

10.
图上这个希腊早期的花瓶可能是一件结婚礼物,因为瓶的两个把手之间的主要部位画的是婚礼的场面。瓶的正面描绘的是希腊英雄珀琉斯和他的儿子阿喀琉斯的故事。阿喀琉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是获胜的一方。珀琉斯和他的新娘,女神忒提斯,还  相似文献   

11.
自从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土耳其的希萨里克附近发现特洛伊遗址起,对有关荷马的古代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所描写的故事真实性引起的辩论一直没有平息。一些人能接受特洛伊人帕里斯抢走美丽的海伦的史实,认为这是铜器时代从欧洲到亚洲民族大迁徒的一种反映。另一些人则仍然认为描写众多英雄的希腊传说纯属荷马的天才臆造。哲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们对这一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最近,有些人指责施里曼不够资格。不过,不久前美国考古学家卡尔·布列根在特洛伊旧址所进行的挖掘工作证明了在所谓  相似文献   

12.
正以提出"软权力"著称的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历史与理论》中,重新审视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处于"囚徒困境"中,小约瑟夫·奈重述了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著名论断: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陷阱"即源于此。然而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存在不同的意见,比如耶鲁大学古典学教授唐纳德·卡根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中认为:引起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并不是雅典的崛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在美学风格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净化之美。作品写大规模的决战,主要揭示战争的胜负因素和历史作用;写多种形式的奇袭、埋伏、突围,重在突出战争双方的谋略和智慧;写将领间的单打独斗,则着力表现双方的气质、性格和武艺:均对战争过程加以净化,无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这种美学风格,既反映了罗贯中进步的战争观,深刻的历史眼光,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高铁军 《世界文化》2010,(10):50-51
<正>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中世纪开始笼罩在欧洲文明的上空。政治上,欧洲诸侯分立,战争不断;经济上,欧洲停滞不前,靠天吃饭;文化上,欧洲保守禁锢,天主教主宰了精神上的一切。中世纪将欧洲文明从古希腊、  相似文献   

15.
姬遇 《世界文化》2012,(1):52-53
历史上的1870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昔法战争在这一年爆发。这场战争是昔鲁士和法国互相争夺利益而爆发的,法国首先宣战,最终普鲁士得胜,于1871年统—了德国并建立了德意志第一:青国。可以说,普法战争是酱鲁士统一德国的重要一步,对世界格局和欧洲政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争。消耗了两个国家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谁能想到,竟然是因为一封被俾斯麦私自改动过的电报而骤然爆发的呢?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2011,(11):1
"那么对于战争是好是坏我们先不作出判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我们找到了战争的起因,而且战争会使一个城邦在公私两个方面遭受巨大的不幸。""毫无疑问是有的。""现在我们的城邦不得不又一次进行扩充。这一次不是稍微大一点就可以了,而要能包容整  相似文献   

17.
爱琴海     
爱琴海人把古亚细亚的文化传入欧洲荒野海因里希·谢里曼小时候,他的父亲把特洛伊的故事讲给他听。比起他听到过的其它一些故事来,他更喜欢特洛伊的故事。于是他立下志愿,到他长大可以离家远行之年,便到希腊去“找寻特洛伊”。他的父亲是梅克伦堡的一个乡村穷牧师,但这并没有使他心灰意冷。他知道这样做需要钱,决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喝酒为什么要碰杯吗?一种说法是喝酒碰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喝酒的时候,人们很多器官都可以参与这一乐事。如鼻子可以闻到酒香,眼睛可以看到酒色,舌头可以尝到酒味,唯有耳朵被排斥在外。于是古希腊人就想出了一个有趣的主意,即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让耳听到叮叮当当清脆的响声,这就公而平之了。另一种说法,喝酒碰杯来自古罗马。那时候的罗马人在发生矛盾要进行决斗时,都要喝上一杯酒。这一杯酒含意深刻,即是壮胆气,又是逞“英雄”,还是告别酒等等。但两人喝酒时生怕对方在酒里掺上有毒的东西,因而在喝酒前,…  相似文献   

19.
1868年,45岁的海因利希·谢里曼启程去寻找荷马所说的古代亚加亚人的古王国。他获得了成功,他找到了阿喀琉斯和阿加门农的国家,还找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在此之前几年,谢里曼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写进给俄国皇家考古学委员会的呈文里,内容是请求批准他前往外高加索里海沿岸进行发掘工作。谢里曼对俄国的了解不是道听途说的,他长期居住在彼得堡,精通俄语,但是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计划,就是在别的地方的发掘工作中获得丰硕的成果。然而有意思的是,谢里曼请求到外高加索去发掘的根据是“古希腊与古科尔希达的密切关系早就吸引了他”,…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425年左右,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竖起一座面向大海的新坟。墓前石碑上刻着如下铭文:“此墓收葬吕克瑟司之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之中最优秀者,他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里长大,但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他来到图里奥伊,并最后长眠于这里。”这位客死异乡的人,正是因创作《希腊波斯战争史》(简称《历史》)一书而名扬古今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古罗马时代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