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如今的我越来越深爱着我的故乡——西藏,这片高天厚土。 很多年以前.我对我的故乡感觉不出什么.也不知道她的真正吸引力在哪里.不知道她的底蕴有多深,更不知道她给了我什么.  相似文献   

2.
徐健 《视听界》2010,(6):111-112
1.文字型沟通 指拍摄者通过阅读被拍摄对象的文学作品,对对方的生活经历、情感、心理有较为深入的感知。对象或是作家,或是网络写手。 2007年,我拍摄了《故乡的背影——作家赵丽娜》。《苏州日报》副刊上的专栏《海那边》,流淌着她对故乡的绵绵深情。在远嫁台湾八年之后,她回到故乡常熟定居,那些文字成为了她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施旭慧 《大观周刊》2010,(41):112-112
我的一个朋友,运气似乎很背。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干不到几个月,要么老板炒了她,要么她炒了老板。交了男朋友,结婚了,无法相处,几个月就离婚了。现在呆在家里九所事事,终日与父母吵架,怨天尤人,她觉得社会得罪了她。她正与整个社会为敌……  相似文献   

4.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黑龙江省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虽然我的故乡辽宁与她相距并不远,然而一直没有机会实现我的愿望。改革开放之后,使我有较多时间去接触社会,调查研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四次黑龙江之行,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当来自澳大利亚的女摄影师Claire Martin记录社会底层人群生活、反映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作品《富裕国家的底层人民》(ongoing documentation of marginalised communities within prosperous nations)呈现于世时,除了她特有的拍摄风格给人以震撼,相信很多人会用费解和怜悯甚至惊讶的眼光去看待她的作品。可正是这些作品展示了这位摄影师的社会责任,将许多人不曾触及的社会的另一个层面通过镜头展现出来,她的作品告诉人们,即使在  相似文献   

6.
她14岁就从故乡昆明赴英国伦敦留学,在海外一些大型演出时她都会穿上旗袍.因为中国绚丽民族的文化使她深深迷恋;她喜欢云南民歌,总会在聚会时高歌一曲以寄托思乡之情。她来自云南腾冲和顺乡名门望族,浓郁的家乡文化和民族特色让她无法抑制自己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乡情瑟瑟     
人也许都有过这种体验:当你身在故乡的时候,你并不能发现她的好处,甚至还对她有数不尽的挑剔,说不完的怨愤,恨不得马上离开她并且永远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8.
社会关注     
在日本临终关怀医生大津秀一所列出的“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里,有一件是“没有回故乡”。近年来,社会上有关“故乡沦陷”的讨论日益增多。星星落下的地方是故乡,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故乡渐渐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除了物质上最不乐见的持续破坏与荒芜,同样包括乡土中国在文化或者精神上的陷落。  相似文献   

9.
她是孤儿,是人们的关爱让她活了下来,并长大成人。为回报社会,在20多年中她抚养了130多个弃婴,使这些没家的孩子找到了新家。  相似文献   

10.
今年87岁的齐邦媛独居在台湾桃园。她没有想到《巨流河》的出版如此突然地改变了安静的生活,来自两岸记者的探访让她应接不暇。但是她说,能知道大陆的读者如此关注这本书,她很高兴。在电话那端,齐邦媛的声音平和温婉,口音早已是台湾的腔调,丝毫听不出她故乡东北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敏锐的社会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本文从贾樟柯的故乡情结以及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这两个方面论述,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12.
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雪莉的广播创作。第一个词,叫出发。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女孩,背着行囊在她的人生导师的指引下,以声音为生命,从河姆渡出发,开始了对故乡的深情吟唱。她说,她开始知道,是生活给了她一种全新的关于述说的感受与理念,告诉了她要说什么、该怎么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称帝与唐初社会的弥勒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勒信仰是一种广泛流行于南北朝至唐初社会的佛教净土信仰。作为我国古代民众心目中一位“降魔除怪”、“济世安民”的佛教神祗,早在南北朝时期,其影响已广披于民间。入唐以后,此风犹存。作为一代女主的武则天,得以在封建男权文化统治下的唐代社会实现她以女身当国的理想,除了她所具有的非凡的个人胆识与政治才干外,还得力于她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唐初社会广为流传的弥勒信仰的力量,从而使其改朝换代之举具有了某种神圣“合法性”,进而取得男权社会对自己以女身“当王国土”,以及“威伏天下” 行为的默认与认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既是女皇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是她不得已而选择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15.
社会问题理念是社会问题传播(报道)的元命题。社会问题理念大致可以从一般层次和具体层次进行区分,即社会问题一般理念和具体社会问题理念。论文主要探讨了两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理念,即弱势群体理念和社会问题事件理念,并结合中西传媒的报道进行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沈北新区被称为锡伯族的"第一故乡",从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谈起,阐述了图书馆建设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意义,分析了建设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内容、方法和前景,最后提出了图书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10,(39):15-15
近日,才女作家安意如来昆与读者进行现场交流,并表示她早就把云南当成了“第二故乡”,并打算以后到云南定居、养老,此行她将以“回乡者”的身份来昆明。安意如还坦言自己很期待成为一个云南人,她在丽江已经买了房子,以后会经常回云南来。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世界》2005,(6):65-65
最近和一个女友在MSN上聊天.聊到有关女人爱物质的问题。她说女人还是实在一点好.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消费.不要老想着什么物质。虽说,对于她所说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不可能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去做透支消费。但其实做个物质女人.又有什么不好?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物质的明社会。若是女人什么都不想要。这个社会才是没发展的社会了。女友马上微笑着反驳,看来你得找个有钱的老公才能应付得了你这种观念。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愫,指的是人们对生养自己的亲人、故乡山水、民族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在真爱情愫,她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伴随于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针对社会问题的新闻写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新闻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问题新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社会问题新闻写作的策略,以此更好地发挥社会问题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