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卷首语     
<正>当北方春寒料峭,南国已是暖意融融。在这新的时节,《文化与传播》与各位如约相见。本期"当代文化与传播"重点推介周春发副教授的《"男色消费"——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的消费文化探析》。该文通过研究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这一文化现象,探析此类广告的创意特征、女性受众的认知评价、产生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认为,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这一消费文化现象折射出女性消费权力的扩张与两性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同时,它  相似文献   

2.
面对女性在传媒中的缺席的“存在”状态情况,可能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现代传媒对女性颇为“关注”,在大量的传媒文本中女性出场的频率挺高。的确如此,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女性虽然在新闻传播中呈严重的缺席状态,但同时也在其它的传媒关注下显得风光无限。那么,女性在大众传播中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言说或被言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以男性话语为传播中心的大众传媒领域,女性报道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被有意无意地歪曲。近年来兴起的所谓“第三类女性”报道是以介于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之间的“第三类女性”为对象的报道,她是男性理想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自我理想形象的融合。这类报道对于在大众传媒中重新建构女性形象、维护男女两性平等、女性意识发展与深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另一层面看,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05,(7):45-45
体寒就是整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感到寒冷,并因此而感觉痛苦与不快的状态。现代女性很多不爱运动,久坐空调房,出汗少、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冰泠:而夏天又为了逞一时痛快,常吃生冷食物:还有一个误区,现代女性常被灌输“要美丽就要多喝水”的观念,其实,过量的水反而吸走身体热量……凡此种种,以致现代女性体寒的人大大增加。如果包括对体寒不自觉的“隐藏性体寒”女性的话,说现代女性七八成有体寒症状也绝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相似文献   

6.
介绍毕新伟教授新著《性别与德性:文学的传统及其现代踪影》中德性与女性文学、女性阅读相融合的写作特点,阐述了以中国传统女德为精神核心的女性工读文化的现代意义,并为图书馆以德性引领女性阅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静 《大观周刊》2012,(10):33-33
女性消费一直被女性学者认为是“身体性消费”、“被肢解的消费”,它压迫女性主体性的崛起。然而部分现代女性所认为的“消费的解放”也并没有逃脱父权制度文化的影响。本文以此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唐宁 《新闻记者》2003,(12):8-8
“女人是天生的信息传播者”,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前任主席、纽约时报前主编西摩·托平夫妇富有幽默感的话语对当代女性在传媒业中越来越火的现象做了生动的点评。 随着当代传媒和咨询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女性新闻工作者在传媒人员中比例急剧上升,给新闻学界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课题。女性新闻工作者在传媒中的作用、女记者在对社会观察思考中的特点与局限,这些特点对报道产生的影响、对社会舆  相似文献   

9.
郭远光 《今传媒》2004,(2):26-28
在我们的时代,女记者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有人从现代人才学的角度说女性做新闻具有天然的优势。新闻是时髦的职业,现代女性观念前瞻,十分敏锐,细腻温和,具有美好的感染力和自然的亲和力,女性出马往往从容得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当然,选择了新闻,在选择了“风光”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接受艰辛,女记者心中承受的苦与乐与男记者比起来,更有一种难与人道的艰难和辛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释了统治欧洲文坛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学形式——史诗和戏剧与女性相疏离的本质所在。时代的变迁,教育的普及造就了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群。种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合力促成了女性小说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贺南 《现代传播》2004,(3):99-100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针对辅助教学片《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进行了特定情境下的受众研究.发现被访的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变形"与"定格",认为媒体中的女性美是对女性的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文中揭示了媒体与女性群体的矛盾关系作为媒体形象的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又是被驱逐的客体.  相似文献   

12.
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知识分子,经过教育与阅读,在20世纪的20年代,集体"浮出历史地表",登上广阔的历史舞台,成为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女性知识分子。她们的阅读史进程具有标本性和开创性的意义,文章通过阐述分析她们的成长背景、知识构成、读物结构和文化影响,描绘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轮廓。  相似文献   

13.
杨静  韦魏 《新闻世界》2011,(8):206-207
广告作为现代传媒的一种,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广告多用女性作为产品代言人,因此广告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也潜移默化地作用人们的思想。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形象同现实女性是有所背离的。本文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异化的现象,并对现代女性形象误读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7):10-16
"现代女性"分析常常是一个社会面临现代化变迁中较为显著的讨论对象,各种眼光的凝视、欲望的焦点和社会化论述的建构都投射在现代女性身上。本文基于《妇人画报》的视觉史料考查,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沪上女性的现代生活观以及与社会互动关系入手,探讨女性刊物如何建构现代女性的视觉形象,并系统论述时代氛围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想象及其在当时的都市情境中彰显的历史意义等。本文发现,现代女性的装扮,不乏有西方好莱坞明星的诠释,而其家庭生活,则是现代都市化的核心体现,此外,现代女性还将健美身体作为一种现代性生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持人这一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作为节目的传播主体,她们直接向受众传播信息.这是她们运用女性的眼光、角度与立场"看"世界,发挥传播功能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被看"的过程.她们的"被看"是被媒介议程设置的为了满足有窥视欲的人去众说纷纭的.在"看"与"被看"之间,女性主持人应如何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索空间.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雯 《现代传播》2003,(2):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解放意识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女性主义者在逐渐改变与男性的二元对立,寻求社会解放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在大众传播中的边缘状态,重新建构女性自身权威,在媒介中寻求与男性世界的平衡支点。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报道在媒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明确女性并非客体或传播的靶子,女性应当与男性共同撑起大众传播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从《感动中国》看女性性别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对《感动中国》女性获奖人物形象建构的分析,可以看到《感动中国》受到传统女性性别话语的影响,也存在着现代女性话语与男权话语的冲突。但它很大程度上也跳出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狭隘范围,通过建构现代女性话语,肯定了女性社会角色的价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家庭》和《知音》为代表、包括《婚姻与家庭》、《现代家庭》、《莫愁》、《妇女之友》等林林总总的传统女性期刊,由于侧重关照女性情感的慰藉,以及女性角色定位的指导,二三十年发展势头一直良好,在刊物森林里占有重要位置,像《家庭》和《知音》还能傲视国内期刊,稳居国内9000多种期刊发行量之前茅。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社会诱惑已成为时代文化的镜像,而在广告传播中备受青睐。作为大众流行文化最直接呈现的广告,则对女性身上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提炼和阐释,赋予其直观的欲望色彩,使之成为具像化的体验对象,诱惑消费者的心理,促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虽然当下的女性形象广告呈现了女性美丽、温情的品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女性角色的社会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传统成见,体现出女性角色的丰富、现代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32):18-18
从《大观周刊》一露面,其中的《风情万种》栏目便以女性张扬洒脱的象特质,为昆明现代女性挥起了一面旗帜。赢得众多女性喜爱。当读者的期盼值越来越大.我们惟有做得更贴近本土.更接近生活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由此,栏目调整为近期大家看到的形式和内容——邀请本地嘉宾参与,讨论男女情感热点话题,广泛采纳读者对自己感兴趣话题的一句话点评,更与其它媒体联动,使每期内容都能在电台反复“原音重现”……互动增强凸现情感魅力,大众参与造就栏目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