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多年教毕业班,到下学期时,总会教到《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詹天佑》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中分别有“严峻”和“竣工”这两个词。每教完一课,进行词语听写,当“竣工”一词未教时,学生写“严峻”一般不会错。可教完“竣工”后,学生听写“竣工”,总有许多人把它写成“峻工”;再写“严峻”时,又有许多人把它写成“严竣”。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一味地认为这是学生对偏旁的混淆,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玩”鸡蛋     
“鸡蛋”作为一种教学材料,出现在小学自然第十二册《生物的启示》一课。上课时我让学生们每人带了一个鸡蛋来观察与实验,没想到学生们居然兴趣盎然地玩起了鸡蛋,而且还提出了不少问题。但是鸡蛋的研究在《生物的启示》一课中所占比例不大,所以学生们感觉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3.
贾龙弟 《语文知识》2014,(11):42-43
这是我的一堂诗歌教学课,内容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蒹葭》,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意境优美的诗歌。因此,我在上课时也着力打造诗歌学习之“美”点,营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以实现课标所要求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4.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无数文学大家用这种手法写出了许多不朽篇章。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鲁迅的《秋夜》,托尔斯泰的《牛蒡花》等等。  相似文献   

5.
吉辛说有一些值得为之早起而读它的书,这样的书帮助我们忘却周围随处都有的无聊或恶意的闲谈.并且教我们对“有这样好的人在其中的”世界寓予希望。《甘地自传》于我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并且。照孟子所言。人在夜里荡涤白日所为后静息下来的心灵,以及他在天刚亮时所接触到的平旦之气都是清明的。那么,以一种清明如洗的心境去读一本书,不啻也是给这本书一种它应得的尊敬。反过来.这本书又助一个人开始新的一天.使他的清明之气也许在整个白昼的纷扰喧嚣中不会丧失太多。所以,甘地每日必早起赤足诵读《薄伽梵歌》,这种简单的日课其实极含深意。《甘地自传》的风格朴素无华,这使我想到,如果作者到了毫不考虑文字、风格的时候,一定是他感觉最接近真理的时候。这时候他只是努力想把这真理说出来,使这真理象对他呈现一样对我们呈现。我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也有这种感觉,这位老人好象只是在说:“人啊,我爱你们,你们怎么竟会不明白如此简单明了的真理呢?”  相似文献   

6.
《蒸发》一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让学生知道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第一次上这部分内容时,我按照课文安排,先是让学生回忆:“夏天,刚从游泳池里出来,身体有什么感觉”,想借学生回答“凉快”说明水的蒸发是需要吸收周围的热,可没想到学生只  相似文献   

7.
《师说》是一篇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散,也是中学语教材的保留篇目。这篇章从内容到形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对比手法的有效运用便是其中之一。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章第二段中写到,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是故圣益圣”。古之圣人不仅从师,虚心求学,而且“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相似文献   

8.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即景感事的名作,对这首词的表达方式,万骏云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水怨山”就是说的比兴手法。“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二句用的是直书期事的赋笔。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苏救版《唐诗宋诃选读教学参考书》选了此)薛金星先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也认为“辛弃疾此有《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手法,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之瑰宝”,“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实,这首词既没有运用比兴手法也没有运用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第二章第二节,介绍化学平衡的建立,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平衡,感觉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两节语课上,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药》两篇章时,发现了先生的两处“败笔”,而且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若不是教师善于引导,险些成了学生的定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语文实践活动课”就是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14.
《蚂蚁》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三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蚂蚁的嗅觉很灵敏。尤其对樟脑球的气味特敏感。上课了,学生们都用小手捂住自己装蚂蚁的小瓶,同时用一双双智慧的小眼睛注视着老师手上拿着的实验用品。首先,我进行演示实验。“同学们,请仔细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空白投影片。”(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所以我使用空白投影片)“再注意看老师接下来做的一系列动作。”我先用樟脑球用力地在投影片上画一个圆,然后把瓶中的三只蚂蚁投到上面,再看蚂蚁会不会冲出圈外。呀。太…  相似文献   

15.
李白诗歌深受屈《骚》的影响,故有许多相同相似处;既表现在词语,诗句,篇章诸层面,又表面 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层面。这是因为李白诗祖《风》,《骚》,特别是后者,李白与屈原有着相近的政治思想,相似的人生遭遇,更有着相同的耿介不阿的个性和诗人的气质,所以屈原与李白都写出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善结合的不朽诗作。  相似文献   

16.
《怎样加快溶解》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很多位科学老师执教这一课时,考虑到孩子们刚刚接触做对比实验的问题,所以老师们比较经典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做出猜测之后,带领孩子们一起为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测而共同设计实验研究方案,而在这其中师生们重点讨论的是应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中介绍了“找次品”,这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最优化思想,并运用该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这一内容的教学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中人物的语言主要由曲和白两种形式构成,而且不少地方曲和白的大意是重复的。例如在《窦娥冤》“婆媳告别”一场戏中,窦娥有一大段宾白,大致讲了自己的冤情及屈招的原因。然后向婆婆提出了一些要求。紧接着是窦娥的两段“曲”(唱词)“快活三”和“鲍老儿”,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快活三”和“鲍老儿”唱的也是窦娥的冤情和她对婆婆提出的要求,唱词内容基本上是对宾白内容的重复。这就是元杂剧所运用的“先白后曲,曲白相生”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