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竞技体育身体暴力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西方竞技体育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3种代表性的运动形式--古希腊的搏击运动、中世纪的骑士比武和现代足球运动,分析3种竞技运动表述的身体暴力,进而对西方竞技体育中身体暴力演变特征进行探索.结果发现西方竞技体育身体暴力的发展变化是:从崇尚战争表现的身体暴力到戏剧象征的身体暴力,从个体身体暴力到群体暴力;从显性身体暴力到隐性身体暴力.西方竞技体育中身体暴力的演变体现了竞技体育文明的进程,并伴随着身体暴力的扩大化、泛化.竞技规则的建立体现了西方竞技体育文明进程对身体暴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于华 《体育学刊》2011,(5):43-47
古希腊体育活动中暴力一直是其发展的主线。由古希腊种种体育竞技赛会起源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性中对暴力的推崇。在荷马史诗的暴力描述中折射出古希腊人多种族混融过程的艰难与血腥。由于古希腊奴隶城邦制迫使军事化体育活动成为古希腊人生活的一种常态,这种生存状态无形中构成了古希腊人暴力体育竞技的基础。最终古希腊人将暴力与文明共同融合在竞技体育之中,相互约束、相互牵制,达到一种完美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身体哲学所论身体的此在性、差异性、历时性为从伦理学角度审视竞技体育提供了全新的视域,让竞技体育的身体德性着眼于体育人的外在身份条件与内在精神价值。而在激烈竞争与相互尊重中,竞技体育的正义内涵也融入了身体概念。无论是竞技规则还是体育制度,亦或是体育法律,都是从维护体育人的身体正义出发赋予竞技体育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埃利亚斯视野下竞技体育中的情感。从竞技体育中情感的心理起源和社会起源入手,在埃利亚斯视野下,对竞技体育中的情感以铰链、模仿、暴力和规则4个关键词予以解读。个体到群体性的情感表现在情感唤起、情感释放、情感失控以及情感控制4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反映了文明的进程的需求。埃利亚斯开创了竞技体育领域里的情感研究,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其对体育社会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4 求真的目的是探索规律 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是“有严格规则的身体游戏”。身体游戏是自古就有的,而用严格的规则来规范各种自发形成的身体游戏是人类科学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竞技体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在古希腊,竞技体育曾经达到过令人赞叹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竞技运动是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最终以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身体运动过程.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化就是指参与竞技体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原本是追求自身的发展,但反过来自身却被对象占有了.文明进步、攻击性暴力、国家政治、商业利益等导致了竞技运动的异化.竞技运动应该建立起抗阻异化的堡垒,主动寻找竞技运动本质意义上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体育法?这是中国体育法学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梳理我国古代体育法律史料,可以发现:我国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与身体竞技、游戏相关的律令与判例,涉及运动伤害与竞技暴力治理、竞技赌博治理、体育赏禁调控、体育从业者与组织、体育器械场地等,与西方古代体育法相较,二者在体育赏禁调控、竞技赌博治理方面有相近规定,但我国古代体育法在运动伤害责任认定上更为严格,不承认体育活动中的自甘风险。此外,中华法系已归纳出"戏杀伤律"来治理绝大多数对抗性运动伤害,这为我国古代以"戏"为中心的身体活动概念的提炼提供了支撑,对于重新认识古人身体观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竞技体育中暴力谱系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一直是西方竞技体育中一个隐性主体。古希腊时期由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与对奴隶制体系的维护使得他们在文化选择性上更倾向于选 择外推式的征服性文化,崇尚强权与暴力自然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代表暴力强权的军事体育就成为他们核心体育锻炼项目。四处征战掠夺的古 罗马更是把血腥暴力的角斗表演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暴力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行为,因此他们在参加或观看这些赤裸裸暴力的活 动时毫不掩饰。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一统天下,暴力的骑士比武在种种规则、娱乐、身份、地位、荣誉等称号下被成功地隐蔽起来,贵族们以更文 雅的方式进行着角逐,武力已失去了它的吸引力,甚至被上层社会所遗弃。近现代体育延续并成功地延续了古代竞技模式,但是把原始竞技体育 中那些危险的动作分离、肢解、重新编码,特别是在视觉层面,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起一套仿真的暴力“幻象”,体育成为一种真实和象征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竞技文化是竞技体育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的体育文化,体育竞技在中国和西方的体育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山西忻州地区有一种民间非常流行的摔跤活动——“挠羊赛”,就具有这种典型的竞技体育文化特征。本文从文化学视角,通过阐释其起源、组织、规则及技术特征,分析其竞技文化特征;进而得出:“挠羊赛”源于军事,盛于民间,是极具竞技文化特征和多元社会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是典型的来自中国民间的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代竞技体育本质反思的基础上,认为人之身体的失落是其本质异化的根源所在。继而引入西方身体哲学中的身体显现、身体认知、身体符号等核心思想,对同样起源于西方且根植于身体活动的竞技体育本质进行与之相应的身体哲学解读。研究认为,在现有竞技体育本质研究背景下,竞技体育中身体存在的唤醒与身体地位的复归是身体之于竞技体育而言的本质所在,且具体体现为身体的释放与生成、身体的认知与超越、身体的社会表征与文化承载。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中"暴力"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暴力与集体记忆、暴力与社会秩序、暴力与"虐恋"文化3个层次,探讨竞技体育"暴力"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寻现代竞技运动取代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认为: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地缘”社会的解体为竞技运动文明化创造了条件。英国拉格比公学充分发挥运动乐趣,尊重学生主体性,采用联赛制,成功实现了暴力足球向现代足球、现代橄榄球的转型,竞技运动以课后特别课程的形式成为公学培养绅士必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竞技运动教育”由此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业化、城市化的实现,促使课外竞技运动蓬勃开展,加之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进,催生出美国“新体育”思潮;“自然化”的游戏、竞技运动取代“形式化”的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体育课程的定位也随之由“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的教育”,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时代由此开启。得出启示:体育课程不能偏离人格塑造的轨道,手段论的课程观有待超越,身体运动固有的文化属性有待彰显。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学的视角看,球场暴力就是在体育活动中,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之间和单纯的非竞技人员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而暴力行为的危害性不甚相同,对其进行层次性划分实有必要。从法学的角度看,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的球场暴力行为,一般由有关的体育社会团体加以处罚;而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之间和单纯的非竞技人员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则应当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其中竞技人员对非竞技人员进行的暴力行为,应当实行“双罚制”,既要由体育社会团体对其进行处罚,也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4.
跆拳道规则变化对比赛的若干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跆拳道是发源于朝鲜半岛的武道运动,从走上竞技体育舞台开始,就十分注重按照竞技体育特点对自身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竞赛规则的合理改进是竞技体育项目完善的特征之一。跆拳道规则自1973年第一稿出台后,在30年竞技比赛实践中,较大幅度修改达10次之多。规则的完善促进了该项目在世界竞技体育领域的发展。研究现行《跆拳道竞赛规则》特点及其规则变化对比赛的影响,有益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深入理解跆拳道项目,尽快适应现行规则,使训练方法手段有更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1]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作为身体活动的竞技运动可以成为体育的构成要素。竞技运动具有的种种特性,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需求。但体育课程中的竞技运动,必须要遵循教育标准而不要以竞技运动标准来设置。一、实践中的误区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竞技运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较有影响的两大学派:技术技能教育观和体质教育观。进而导致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出现两种误区:第一种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直接搬用专业化、成人化…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上虞市位于杭州湾南岸,现有人口近78万,是全省县级机构改革3个试点县市之一。1993年,原教委、体委合并为教育体育委员会,2001年改为教育体育局,内设体育科,主管学校体育和青少年竞技体育(注:另设体育发展中心,负责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在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和上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上虞市教育体育局以争创浙江省体育强市为目标,坚持教体合一,坚持普及与提高,坚持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依靠全市广大教育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上虞市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中的攻击与暴力:运动心理学界的一次争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近年来,国际运动心理学界围绕竞技体育中攻击与暴力的问题展开了一次争论。起因是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发表《体育中攻击与暴力: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立场》文章后受到质疑,于是双方在体育中攻击与暴力的本质、运动员和观众攻击与暴力的区分、媒体的影响、裁判员的角色以及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忠告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介绍、审视这次争论基础上,对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统一的国际规则是竞技体育全球化的需要。我们作为后来者,为了保证能顺利地参与全球竞技体育的竞争与交流,首先必须认真学习规则,熟悉和理解规则。其次,在规则多变的今天,应当将其变化的精神落实到训练中去,以真正适应规则的发展变化。同时还要积极介入各种国际竞技体育组织,力争在规则的修订和国际大赛的执法上有自己的发言权,提高驾驭规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依据青少年体育暴力的相关理论,在系统分析青少年体育暴力问题基础上,提出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的主客观因素:个性特征、认知偏差、情绪效应和个性弱化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的的主观因素;情境因素(项目特点、竞争与攻击、比分差距、比赛结果和比赛规则)和社会因素(榜样作用、家庭引导、媒体感染、相关人员和机构影响)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暴力的客观因素。采用质性研究对青少年体育暴力的测量维度进行初步建构。青少年体育暴力由青少年体育暴力认知观念、青少年体育暴力情绪和青少年体育暴力行为三个维度构成,其中,青少年体育暴力认知观念维度包括面子主义、猜疑、敌意、不服、报复心理和怨恨6个观测指标;青少年体育暴力情绪维度包括易怒、冲动和缺乏自制3个观测指标;青少年体育暴力行为维度包括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2个观测指标。在确定了青少年体育暴力测量维度后,阐述了《青少年体育暴力量表》的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竞技格斗类项目作为竞技体育活动的主要运动项目,是竞技格斗运动员进行格斗技艺比赛的重要方式。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由于其自身具有过当行为,深深影响了竞技格斗赛事的推广和中华格斗文化的深入发展。目前中国竞技格斗类项目的过当行为界定既有体育规则界定,也有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界定,两者的界定标准的不一致造成了界定过当行为时的混乱。因此,需要弄清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定义是什么,特征有哪些,体育规则和法律理论如何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性质,两者矛盾如何解决,最后如何正确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的过当行为。通过分析总结法,将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的体育性质和法律性质,从而对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进行正当化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