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成语是我们语言中的瑰宝,对成语进行合理巧妙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新闻语言的凝练性和生动性。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新闻标题常常会出现一些成语误用的现象,影响了成语的使用。通过对成语误用原因的分析来探索减少语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实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近几年的高考特别关注成语试题的考查,以此来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成语运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不明词义而误用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以整体来表达意义的,我们不能把成语理解为四个  相似文献   

3.
写文章或讲话时,正确运用成语,既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又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若误用,则会以辞害意,弄巧成拙。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在运用成语过程中,常有人因“望文生义”或“孤陋寡闻”而误用。笔者所列高频误用成语80例,意在帮助人们规范使用语言之精华——成语。  相似文献   

5.
随着成语使用频率的不断上升和语言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成语的误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有些误用的成语却"歪打正着",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了"正用"。文章对当今成语意义的歪解情况作了一个细致的分析,然后指明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在尊重语言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成语规范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相延习用的词汇精品。因其来源多样,文化色彩丰富,在语言使用实践中容易误用。笔者在词汇教学中总结了诸多成语的误用类型并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规范运用成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否识别“误用”成语。“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曾几何时"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成语,打开谷歌,键入"曾几何时",竟然获得1000多万个结果。这或许是因为它文言色彩浓,显得古色古香,使用它可以使语言显得典雅。可是,各种媒体上误用、滥用这个成语的现象俯拾即是,不胜枚举。许多语言工作者写了大量辨析的文章,但收效甚微。许多此类评论文章往往不能击中要  相似文献   

9.
伍秋菱 《时代教育》2007,(8Z):91-91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它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但由于成语的构成和运用比一般的词汇复杂,因此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在报刊杂志中都非常普通。研究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学习和运用成语,现就常见的八种成语误用类型进行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成语在音、形、义方面都存在误解误用现象,其中语义误用现象最为突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明典故是成语语义误用的三个方面。文章以三个容易误用的成语为例,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成语的语义误用现象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成语的误解误用现象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语。它具有定型性、简洁整齐性、习用性、整体性等特点。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在新闻语体中,因随意增减成语的构成成分,褒贬不分,因同音字、形近字,不理解成语的意义,搭配不当等原因,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要用好成语,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遵循规范,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海清 《考试周刊》2013,(27):31-32
<正>日常生活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误用或错用的成语,误用或错用成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妨碍思想的正常表达。在多年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误用或错用的成语。一、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识别“误用”成语。笔者通过对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盘点,感到“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成语成千上万,高中生做成语误用题自然有一定难度。成语误用主要包括九种类型: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色彩颠倒、重复赘余、主客混淆、词性判断失误、与前后文相矛盾、夸大夸张、歧义。掌握了成语误用类型,同时注重平时积累和记忆成语的技巧,攻克高考语文成语误用题就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否识别“误用”成语。笔者通过对200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盘点,感到“成语误用”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写文章或讲话时,恰当运用成语会增加文学色彩,丰富语言内涵,增强语言表现力,从而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否则会以辞害意,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常用成语误用大致有如下类型:……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语。它具有定型性、简洁整齐性、习用性、整体性等特点。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在新闻语体中,因随意增减成语的构成成分,褒贬不分,因同音字、形近字,不理解成语的意义,搭配不当等原因,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要用好成语,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遵循规范,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语性”是成语的一个重要属性,语源往往决定了成语的适用范围。虽然有些成语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所发展,但是绝大多数成语还是守住了一定之规的,逾越了一定的范围,便是误用。手头就有数例: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用错的情况,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常常有成语辨析方面的题。因此,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不无神益一本文将结合有关例句,就成语使用中的错误,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分析一一、望文生义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依据字面,凭想当然来使用,导致误用。l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大不加点:文章写成,不用涂改,点:涂改而上句把它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的意思。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  相似文献   

20.
成语误用例析江苏摇王云鹏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辨析成语运用正误是中考相对稳定的试题,它尤其考查那些使用频率较高但易出错的成语。成语误用主要有曲解词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几种形式。一、曲解词义望文生义最易曲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表面理解往往与本义相差甚远。例1摇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2003年北京海淀卷)句中“深居简出”中“简出”被曲解为“简单出门”,而该词的真正意思是“很少出门”。曲解成语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