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节目的受众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把对农节目办得让农民喜欢,除了要有强烈的"农味"和乡土气息外,还应该立足"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注重节目的创新性,使之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坤 《新闻爱好者》2010,(11):168-169
在对象性节目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乡村俱乐部》、湖南卫视《乡村发现》等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风格特征的研究,发现从上到下的对农节目需要解决好主持艺术的定位问题。从对农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形式和受众群的多元化调查发现,对农节目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民、在形式上突破创新,重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对农节目主持人要增强现代传媒意识,按照农村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创新和拓展,使主持风格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是农民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对农科技致富节目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需求与发展契机。河北省社科院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受众与广电系统的问卷调查发现,广电对农节目要真正服务“三秘”,必须进一步树立公益频率频道、公益节目的理念,只有在政府支持、媒体合作、评价标准、“走转改”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农服务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鄂西北地区农村受众收看电视对农节目情况的调查及分析,认为好的电视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视节目除了从节目内容、形式包装上要加以改进外,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门面",其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制作水准。因此,打造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显得尤为重要。主持人语言的特点语言作为主持人的重要工具,要具有特定的艺术效果,其艺术性体现在主持人必须正确把握节目的样式及需求,熟练掌握语言技巧,通过自己的积累与理解,对语言进行二度创作,使语言形式适合节目需求,达到节目效果,与观众产生共鸣。主持人所承担的工作大都由有声语言向受众进行传情达意,所以,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主持人传情达意的表现力、感染力,这就需要主持  相似文献   

7.
杨辰 《视听》2016,(7):139-140
在西方,谈话类节目叫做"TALK SHOW",国内将其形象地翻译为"脱口秀"。一般来说,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的一种节目形式,它广泛地关注社会热点,将人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人与人之间亲切、真实、自然的谈话,传到受众耳际,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引导、控制作用,确定了其在节目中的核心地位。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8.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对新闻的驾驭能力要求非常高,想要当好一名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必须先从记者做起。首先,我们对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进行界定,它是由"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两个关键词组成,具有记者和主持人双重的身份。要做好记者型节目主持人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新闻素质,又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发现新闻、反映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然后用自己的主持风格去串联节目、传达思想、吸引受众。本文试与大家探讨记者型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尹剑虹 《视听纵横》2005,(1):120-120
随着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初单纯的宣传工具转变为传播工具,节目类型丰富了,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适合特定节目的定位,又要适应节目特定观众的需求。因为主持人是节目与受众交流的桥梁,受众对一个节目的信任与接受首先表现的就是对主持人的信任和接受,而他们所能够信任与接受的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节目,也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主持人, 都是通过演播来实现任务的。主持人在节目演播阶段,都要 以个人身份出场:或传播信息、或串联节目、或发表评论。这 都是通过显示真实的自我来表达节目内容的。因节目类型和 节目内容不同,因各个主持人的个性不同,其主持状态和风 格必然各有差异,但他们都会遇到一个可否表演如何表演的 问题,笔者认为主持人要充分体现节目传播效果、满足受众 需求,成为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优秀主持人,工作中是需要 借助表演的,但要做到适度。  相似文献   

11.
在广播主持人节目中,当节目风格与主持风格发生矛盾时,往往会有两种风格“不搭调”的情况出现。如何使两者协调一致是广大广播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主持人节目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主持人节目要求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这是由受众需求和节目内容所决定的。其一、主持人节目传播是为了使受众接受信息,不同的受众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对节目有不同的需求和心理亲近性,这就要求广播工作者必须细分受众群,在设计不同主持人节目时要认真考虑主要收听群的心理和听觉规律,这样才能吸引并稳定收听队伍。比如《对农村广…  相似文献   

12.
陈革林 《今传媒》2014,(8):92-93
在新时期,地方台的对农广播节目要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及时改进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本文结合浙江省缙云县广播电视台《金色田园》节目多年来的生动实践,就对农广播如何寻求突破路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丰富内容以适应农民群众对信息的新需求、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有效服务农村受众、广泛互动以激发农村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电视媒体架构中,地方台最接地气,收视群体广。随着地方台节目形态的日趋多样,对不同风格的主持人需求增加,但实际上主持人的数量有限,一位主持人经常要主持多种不同风格的节目,一专多能就成了他们的基本素质。在此背景下,本文联系实际工作,阐释基层主持人如何在主持不同形态节目过程中通过转变自身语言风格成功把握不同节目的风格定位,为地方台传播好声音,发挥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栾咏梅 《记者摇篮》2004,(11):46-46,49
节目主持人,是我国广播电视传播中迅速崛起的媒介人物,这是一个面向各个阶层拥有最广大受众的群体。是以一个个可能与人交流的、真实的、具体的形象出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大量涌现.大大缩短了传播者与受众者的之间心理距离.增强了节目的交流感、亲切感和参与感。提高了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电视主持人队伍,受众的欣赏水平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升级,由注重主持人的外表到注重其素质内涵,由简单的比较到评头品足,综合观众的意见就是。喜欢和欣赏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接地气”,是时下新闻界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主要的形式就是现场报道,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和画面感。其实,“接地气”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 首先,选题策划要符合当地“三农”实际。县级台的观众以农民为主,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是服务于“三农”。因此每一个节目选题策划都要紧扣当地实际,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而且最好是想在农民要求之前,做在农民紧急之时。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 ,我国的对农电视节目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数量不断增加 ,质量稳步提高 ,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 ,也隐藏着不少的危机。对农节目承受着内外强大的压力 ,纷至沓来的各类型新奇的、前卫的、时尚的节目让一向朴实、单一的对农节目陷入重重包围。对农节目要留住观众 ,必须走一条充满荆棘的路。长久以来 ,有的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 ,对农节目的受众就是农民 ,对农节目是办给农民看的。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其实 ,对农节目并不只是给农民看的。一个成功的对农节目应该让农民和城里人手中的遥控器都锁定它。对农…  相似文献   

17.
梁波 《青年记者》2016,(2):48-49
2015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真人秀节目颁布了坊间所称的“限嘉宾主持人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嘉宾使用管理的通知》)、“限星令”(《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来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提出要求:文艺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①电视节目要真实和接地气,这一切的出发点应当是以受众为本.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些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变了味,农民不太愿意收听收看,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节目定位变味。广播电视的每个节目都应有个为什么受众服务的明确定位。对农节目顾名思义,它的受众是农民,节目是做给农民听农民看的,一句话农民要唱主角。可是许多市县的对农节目却被本市县的领导活动占掉了。某县电视台安排10  相似文献   

19.
李松巍 《视听界》2011,(3):112-113
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把握,是两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档节目成功的根本保证。主持人是主体,节目是载体,受众是客体。主持人主持节目,永远不可能离开受众。受众的思想、行动的反馈对主持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到哪里。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广大农民是主要的新闻受众,办好对农节目对传达党的声音、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县级电视台,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近年来,我台先后开办了《乡镇传送》、《农村大市场》两档电视对农栏目,通过十余年的运作,我们发现,想要播出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必须深入到农民中去,立足本地实际,满足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