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郑旭 《民生周刊》2020,(8):12-16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并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主旋律影视作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中国精神,是形塑青年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基石》,注重以小切口串联宏大主题,勾连起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是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优质载体。要充分运用好这一重要载体,以情景化呈现激发青年奋斗精神、以生活化叙事厚植青年爱国情怀、以青春化表达契合青年审美习惯,增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闫帅南  李浙  李伟 《新闻战线》2023,(21):26-28
充分考虑青年受众的观感、网感,总台《中国UP!》节目因新闻性选题、青春化表达、正能量导向、融合化制作而风格鲜明、与众不同。在嘉宾选择上,将人物的家国情怀和社会热度、典型性相结合,用生动鲜活的语态和表达,让典型报道在青年群体中赢得共鸣。  相似文献   

4.
罗雯 《出版广角》2021,(10):52-5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出版是宣传工作重要的一环,青年编辑是出版行业的未来,要做好出版工作,就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四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夯实自己的把关能力,做好新时代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典型、弘扬正气,是地市报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闽西日报>把做好典型报道作为提升新闻报道水平的切入点. 地市报做好典型报道应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脉搏,把典型报道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使典型的宣传具有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做到有源有根、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电影中呈现的青年的分析,本文认为"青春"和"青年"的概念是浸透着各种文化政治的且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解读的话语。以《青春之歌》和《世界》为主要分析文本,笔者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青年向新时期青年的电影呈现的变化。笔者认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青春"已经超越了"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最主要的一个隐喻。而这种文化政治,同样建构了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的"现代性"的认知。最后,本文将指出"青年"作为一个抽象的且理想化的符号对中国文化政治和中国现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媒体的"富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讲好城市故事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以《连云港日报》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剖析地方媒体如何借助新闻人物讲好新时代城市故事的典型案例,展现在中国故事传播中的地方媒体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8.
聂伟 《传媒观察》2012,(7):49-50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自党中央2008年开始在全国部署实施以来,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2.3万名,目前在岗21万余名,受到了农民欢迎、社会赞扬。大学生踊跃参加,一个响亮的青年群体品牌"大学生村官"也屡屡见诸报端。笔者研究了海量的大学生村官典型报道,发现多数文章停留在"唱唱四季歌"、"报报流水账",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报道并不多。如何采写出精品,让一批年轻村官的青春身影在田头挺立、高大起来,成为当代青年可亲、可敬、可学的行动标杆,是一个值得媒体同行一起来研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摄制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纪录片沉闷、宏大的窠臼,通过29名"小"人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汗青春的动人故事,从"青春"的母题出发讨论将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引导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该纪录片从文化风俗以及对话关系两方面体现出对异文化的尊重,并且在视听语言方面充分体现着青春活力以及民族特色,营造出朝气蓬勃的氛围,使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成功进行了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采.写.编》2023,(4):F0002-F0002
《青年说·融媒悦读版》是河北青年报社秉承“宣传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理念,在原《青年说》融媒宣传项目超1000篇报道、超10亿次传播的良好基础上,升级推出的纸数融合产品。其通过自主开发在线阅读系统,将电子杂志、图文、视频、音频、直播、动画、交互游戏等多种媒体形式融于一体,为新时代青年带来可听、可看、可感、可互动的融媒悦读体验,深受河北省大中专院校、青年群体喜爱,是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能够担负再造青春中国重任的必定是青年。因为只有青年才具有青春的活力。中华民族今后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自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中国的希望不在保留以往衰落就死的颓败中国,而在于创造未来充满生命活力的青春中华  相似文献   

12.
陈敏 《传媒》2022,(3):25-27
近年来,《中国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高擎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引领,团结青年跟党走;始终做青年的良师益友,讴歌青年英雄,自2018年以来推出了系列青年榜样,描绘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图谱.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委网信办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的"在身边"网络传播系列活动,品牌建设跳脱传统的宣传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微观事例体现,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在身边"传播的是在每个人身边每时每刻所发生的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只要做个有心人,人人都可以制作,人人都可以上传,人人都可以参与。这项全民活动,符合互联网社交媒体"人人参与"的特点,充分凸显网络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活动形式,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与宣传效果,成为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社旗下的中青在线探索"破圈",走上以文化IP为特点的融媒发展之路。由一群90后记者组成的"中国青年说"工作室,突出青年视角,加强品牌化动作,用青春活泼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始终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以中华民族未来的青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不断服务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报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和憧憬未来的决心,自创刊以来,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以独特敏锐的视角、客观翔实的报道,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倡导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誉为中国青年自己的报纸。本期前沿访谈栏目组特别邀请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请他为广大读者解读中国青年报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成功之道,与广大年轻新闻人分享如何慧眼识新闻,相信本文一定会成为年轻新闻人的一场思想盛宴。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8月起,《衢州日报》强力推出一组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新农民"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读者来信说,这些典型既反映了新农民的时代精神,又介绍了新农民的致富经验,鲜活生动,可读可信可学,为新时代的农民树立了榜样.这组报道能取得成功,与报社"让农民自己推荐学习典型",激活"三农"报道的做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7.
<正>青春,盛开在时间里,怒放在生命中。青春在握的青年,天马行空、自信飞扬,领社会风气之先,是民族的希望,两岸的未来。梦,在他们的怀中绽放,单纯、热烈、绮丽,且一往无前。青年之梦,就是民族的未来之梦,所谓"会当击水三千里"!以青春,会青春。以梦想,圆梦想。青春就是共同的语言,梦想就是打开心灵的密码。以青春为名,聚合两岸青年,共逐青春梦想。海峡卫视,见证青春,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8.
李想  袁丽 《湖北档案》2023,(5):32-33
<正>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希望。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翻开历史档案,我们也能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篇章。  相似文献   

19.
王晓青 《传媒》2021,(1):53-55
《河南日报》探访中原"红色地图"系列报道以红色遗址为线索,追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的峥嵘岁月,展现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时代风采.此系列报道以精准策划做足纸媒影响力,以深度报道多层次、多角度展示新时代众生相,以新媒体技术点亮红色印记,为融媒时代党报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张珊 《采.写.编》2022,(12):39-41
大国崛起需要媒体力量参与其中,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便是传播价值的深度挖掘,对扩大媒体音量和传播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传播学层面上的老课题和新探究,对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人文和技术两个层面论证了全媒体报道的重要性,提出了把握新时代主题策划“全系列”报道,体现新时代精神谱写“新典型”故事,增强新时代舆论导向“深互动”传播,丰富新时代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建议。旨在发挥全媒体报道资源优势,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