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等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加之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淡漠,课堂气氛总是难以活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把数学故事或数学人物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来源文化背景,从而改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廖益辉 《知识窗》2012,(2X):39-39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所说,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数学已经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一、形成"数学是有用的"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玲玲 《今日科苑》2010,(14):227-227,198
我们在重视数学智育功能的同时,更要正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崔艳 《科教文汇》2014,(28):42-44
由于高等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加之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淡漠,课堂气氛总是难以活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把数学故事或数学人物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来源文化背景,从而改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科的严谨与抽象特点使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困难,情感上的畏难。把平板电脑引入数学课堂,对于解决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熟知的、感兴趣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出发,去思考、研究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做中学,使数学学习成为有意义的行为。进而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意识。在实践中学习,是更有效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快乐感和自尊感。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细心和毅力。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工作贯穿于讲授新课之前,概念命题的教学之中,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之时,以及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之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相似文献   

10.
廖晓建 《知识窗》2012,(5X):24-24
<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问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数学题,能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孩子们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有效合作,真正地实现探索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焦兵 《科教文汇》2008,(13):76-76
一、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 数学本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  相似文献   

13.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精心选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生活实际,抓住时机,使数学融入社会,扎根生活。并教会学生上好活动课的方法和策略,使数学活动课更具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张建丹 《科教文汇》2009,(3):134-134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有价值”的数学应当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有价值"的数学应当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规范》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同学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以新课导入、新知探究、知识运用这三方面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想学。  相似文献   

17.
牟国才 《科教文汇》2008,(14):80-80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精心选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生活实际,抓住时机,使数学融入社会,扎根生活。并教会学生上好活动课的方法和策略,使数学活动课更具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刘晓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164-164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拼板玩具,它能够使儿童学会人类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观察,这对培养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造精神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七巧板游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通过把物体重新组合成各种形状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熊百英 《知识窗》2014,(10):40-40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体验,在感悟中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谈静芬 《科教文汇》2011,(3):78-78,115
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苏科版新教材倡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定理的得出、法则的归纳、规律的探寻等过程中,都恰当地引入了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