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心理的角度,论述了陶行知思想对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以及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寻找"生活"与教学、挖掘"生活资源"、再现"生活原型"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生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汲取生活教育理论中丰富的营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一要"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即语文讲读要"生活化",语文训练要"生活化",语文教育要"生活化"。二要"给生活以教育",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即日常生活"语文化",校园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想使语文走进生活,就必须使语文教育与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那么,教师该怎样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呢?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一、导入课题,了解生活;二、明确背景,回归生活;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四、升华感情,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7.
大语文观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学生在校内接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课外联系生活扩大知识领域,既可以体现语文教育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也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水平。大语文教育观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新创举,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展开研究,希望学生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可以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历久弥新。语文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困惑,这时不妨再研读一遍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指导思想,往往豁然开朗,会从中找到突破语文教学新的路径。文章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想起"生活教育"、铭记"民主教育"、关注"爱的教育"三个方面,探索语文教学与陶行知思想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课内外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清芬 《科教文汇》2010,(35):71-71,73
阐述了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主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生活的元素,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学生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并发挥语文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始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也是语文教育的回归点。  相似文献   

11.
彭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2-152,6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心理的角度,论述了陶行知思想对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以及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5)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不仅是工具教育与人文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教育。本文主要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生活化语文提出的背景和原因,梳理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并且对目前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唐华 《科教文汇》2009,(14):106-106
语文是日用交际工具,生活中人们用它来学习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经验。语文的这一实用工具性决定着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使用语文。本文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漏人文素养教育是构建新常态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职"双创"教育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漏人文素养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推动高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课程,同时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重要理论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尊重赞赏学生,引导学生愉快学习语文,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获得语文学习、感悟的享受,发展特长,愉悦身心,提升素养,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应当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广阔的天空。丰富性的生活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就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开掘生活的无穷源泉,充分开发孩子的经验世界,抓住每个让孩子动心的瞬间,创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资源,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越来越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形势告诉我们,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语文的学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文就从生活与教材的联系、生活实践、语文教学情境和课后的延伸迁移等几方面来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文字的结合,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小学生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叶老说过:"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学习"是对学生语文知识之间的综合,是语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综合;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整体性、协调性发展的要求;对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问题出发展开策略性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