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一切成功的资深记,几乎无一不重视采访环节的工作,写作一篇新闻作品,他们大都把大半的甚至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的采访工作中。笔也在近三十年的新闻实践中,有这方面的深刻体会,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采访的成功与否实在太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戴欣  吕孟津 《军事记者》2004,(12):52-52
“采访是写作之母”。要写好一篇报道,没有扎实、成功的采访作基础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极为重视在写作前的采访工作。采访必须重视效果,掌握采访方法是提高采访效果之必需。而要搞好采访,必须把握这样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播 《新闻传播》2009,(6):49-49
“采访是写作之母”。要写好一篇报道,没有扎实、成功的采访做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写作前的采访工作.并灵活地掌握好采访的各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新闻窗》2009,(2):42-43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与否,  相似文献   

5.
吴名 《记者摇篮》2005,(9):52-53
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说.一篇好的报道七分存采.三分在写。鉴于采访决定写作这种关系,如何在采访中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尽量“撬”开对方的嘴巴使其敞开心扉,说出真话,便成为记者们终身要学的一种本事。这种本事说得更明确些,就是现场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6.
《天桥的教训》终于过关斩将,捧回了中国广播奖1994年度新闻专题类一等奖。作为作者自然感到庆幸,同时又觉得它是得其所哉。回顾这篇2000多字专稿的采写经过,我深深感到: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在于采访,而采访不只是用口,更要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好稿必然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一、采访准备要充分。记者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就象樵夫砍柴前要把刀磨好一样。所不同的是,记者不仅要做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做到“胸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02,(4)
中外一切成功的资深记者,几平无一不重视采访环节的工作,写作一篇新闻作品,他们大都把大半的甚至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的采访工作中。笔者也在近三十年的新闻实践中,有这方面的深刻体会,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采访的成功与否实在太重要了。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中能捕捉到“活鱼”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要善于捕捉。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挖掘采访中的背后新闻,就不愁没有好稿。笔从事新闻采访多年,从获奖的几篇新闻作品来看.几乎都是从日常例行采访活动中挖掘出的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一次没有方向感的采访笔者的第一篇联系点报道——《盱眙:村支书进入副科级干部后备人选,干得好照样有奔头》,其实是一次非常偶然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刊林漫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是位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一代文史学家。在解放前,他有过三次搞新闻的经历。他说:“过去我搞过采访,现在也经常接受新闻界的采访,要搞好采访,我的体会是要放下架子,善于谈话。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聊天把要采访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回去后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好文章。”他随口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美国一份中文报上发表了一篇采访我的文章,我读后发现一点都不错,话都是我的话,情况也很正确。但我就是想不起来记者是怎么采访我的。最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一篇新闻报道,必须掌握大量、生动、真实的新闻素材;要获得这些素材,作者必须深入现实生活去挖掘,而要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挖掘反映时代精神主题的素材,作者必须讲究采访技巧,才能获得好素材,写出好新闻。《现代汉语词典》对"采访"的解释为:搜集寻访,调查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要求记不畏艰辛,寻根究底,再现人物风貌和事实真相。《大雁情》是女作家黄宗英二十几年前精心采写的一篇获奖报告学,讲述的是在七十年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过程中,女科技工作秦官属仍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唤起全社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视。今天,如果我们从采访学的角度抚书重读,还可以把它当成一篇采访手记,透射出在采访中所要遵循的一些规律,给人以学审美之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朱彦明 《记者摇篮》2005,(11):43-44
毫无疑问,新闻首先要真实。在一篇新闻报道中,不允许有丝毫虚假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在撰写一篇报道时,必须将采访到的所有情况全盘端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采访在新闻写作中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有能力去写好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这不仅关系到记者的职业素养,更跟记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等有关。在实际的新闻采访中,记者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采访写作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未来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那些观众群体而言,就会更好地理解该篇新闻报道所要传达出来的意思,不仅对  相似文献   

16.
讲政治,是每人闰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条件,衡量一个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质量高新,首先要看其作品政治含量的大小与多少,一篇没有政治含量的作品无论如何也不能称其为好作品,作为政治记者在社会生活的采访生涯中,起着上传下达,架设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桥梁的作用,其所担负的政治责任则更大,为此更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间,我采写发表了两篇通讯,其一为《群众冷暖挂心间》,另一篇是《百姓的事最重要》,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想法盘桓脑际,道出与诸位同仁共勉。深入生活,捕捉“鲜鱼”,是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色。翻翻采访本,为写这两篇稿子,自己共花费了17天时间,采访了23个县直单位、11个乡镇,行程250多公里;在田间地头、瓜棚庭院、机关食堂,与80多名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记下了近3万字的采访笔记……采访深入细致,掌握丰厚素材,是写出好稿的第一步。为了把唐河县广大干群崭新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我仔细消化采访内…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宏 《新闻窗》2009,(4):54-55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后期的精心撰稿,而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则关系到整篇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在这一过程当中,记者无法要求改变被采访者,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采访的成功,因此,“沟通”在新闻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要善于利用沟通来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打破陌生人之间对话的尴尬,这样才能使采访顺利进行,新闻报道也才能做到真实。  相似文献   

19.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及精心的后期撰稿,但它的核心部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采访的技巧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工业产品要有严格的工装、工艺、工序,新闻作品亦然。一篇新闻作品必须要有采访、素材梳理、加工提炼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