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黛玉出场安排巧妙,匠心独具。在黛玉正式登场时,作品并没有直接描写出其容貌,而是先展开了一系列的侧面描写。而在宝玉的出场上,作者设置了许多悬念,在层层铺染之中,使其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  相似文献   

3.
这里从五个方面讲一些写人记叙文材料扩展的方法.一、正面侧面相映生辉如果仅仅使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来写人,人物形象往往显得单薄;如果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两方面的材料就能相映生辉.这不仅扩展了文章的材料,丰富了内容,而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比如《猎户》这篇文章,先侧面描写回忆尚二叔,场长介绍“百中老人”;最后董昆出场是采用的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对描写董昆这一人物起了很好地映衬作用,而且扩展了材料.  相似文献   

4.
蒋静 《现代语文》2005,(3):22-23
《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文)一文描写了众多人物的出场,其中对黛玉、宝玉以及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出场的精彩描写已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范例。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在《林》文巾还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那就是贾赦、贾政。这两个未出场的人物其实正以另外一种方式悄然出场。  相似文献   

5.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一文,人物出场描写,文字精彩,为人称道,毋需赘述。而其中单就人物外貌描写而言,可谓匠心独运,有着无穷艺术魅力,颇堪玩味。林黛玉投身贾府,这位“绛株仙草”现身,是为贾府上下注目,黛玉首次亮相在贾母众人面前,作者却没有去描写她的外貌形象。这是为何?黛玉年幼丧母投靠贾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外祖母,一种找到依傍的感觉油然而生;贾母见到外孙女,自然想起女儿贾敏早亡,对黛玉的怜爱之心倍加,祖孙两人见面,此时难免抱头痛哭。可想,这时作者是不可能腾出笔墨去写黛玉“形…  相似文献   

6.
一、用范文启发学生。当我讲了《明湖居听书》后,我觉着这篇文章先极力从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观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演唱的高超技艺。然后极力从正面描写了白妞的出场,白妞的说书,听众的感受。正、侧面描写很突出。我就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方法与《明湖居听书》的相同,即:先从侧面集中笔力描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出场各不相同,各得其妙.先看人物的出场描写.贾母是"迎"出来的.贾母在贾府中地位最高,又是黛玉最亲近的人,黛玉进贾府第一个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而贾母出场不报姓名,未明身份,由黛玉认定,正如评者所云"文约而意奇",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哭声中迎客的惟有贾母才能如此.邢、王二夫人,表嫂李纨是"随"出来的,按照封建的礼教家规,儿媳妇平时要在婆婆面前侍候起居,贾母出场带出邢、王二夫人,孙媳妇李纨,合情合理.作者对他们的介绍一笔带过.……  相似文献   

8.
解泽国 《现代语文》2008,(10):39-4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欣赏人物描写的艺术。王熙凤是第一个出场的重点人物,也是刻画得最生动的人物。传统分析下的王熙凤性格特征主要有: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办法,用黛玉的“纳罕”突出其“放诞无礼”:极力铺陈凤姐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见黛玉,突出肉麻的恭维。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的前三回中,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之口从侧面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人物作了简要的介绍.如果说前面只是使人看见人物的影子,那么这一回就是人物正式走向前台作精彩的表演,把鲜明的个性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紧紧地吸引着读者.黛玉和宝玉是《红楼梦》整部作品的主人公,也是这一回作者所着意描写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的出场,作者通过细微琐事的描写,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问题.下面就来谈一谈宝玉和黛玉的出场.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黛玉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贾母。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写贾母身边的仆从的。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初见贾母时,黛玉尚未进屋内,只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重用亲侄女王熙凤管理贾府事务,自己实际上是扮演了贾氏家族掘墓人的角色。她是符合封建传统观念的贤德媳妇和慈爱母亲,但为了“通共一个”的宝玉,她成了整治“妖精”的信佛人,成了大观园“理想国”的毁坏者。假如曹雪芹完成了他的杰作,最有可能对宝黛爱情施以终极打击的应该是这位不言不语、心有主见、关键时刻很会下毒手的封建家长。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不具备复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美,使她不能成为贾宝玉的妻子,尽管贾宝玉深爱着她。同时宝玉的多情与试探,使她在宿命的笼罩中终于心力交瘁,香消玉殒:薛家的谋划、裘人与王夫人的促成、元春的抉择使得宝钗在悲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使宝黛的爱情陷入了悲剧:而王熙凤与贾母在这桩被掩盖了真相的悲剧里无辜地承受了百年骂名。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15.
以原型理论对贾宝玉这一形象作出阐释:即通过顽石意象的分疏,阐明《红楼梦》百二十回文本在叙述贾宝玉的情爱婚姻历程中显示的哲学过程和人性逻辑,这就是物我分离、灵肉分离、情礼分离、真假有无同一等四个范畴的推衍,这与大荒山、太虚幻境、大观园和贾府四个存在境界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有多次有关宝玉和黛玉争吵的描写,较为集中地展示了黛玉的性格个性心态,同时又非常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细节,又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宝黛爱情发展的历程。无疑,这是曹雪芹现实主义创作的大手笔,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熟悉和智慧性的思考及其作家创作的人性化维度。  相似文献   

17.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以黛玉初进贾府的一天活动为线索 ,为我们清楚地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 .其优美动人的人物外貌描写 ,生动传神的语言运用 ,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刻画 ,贾府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 ,让我们如同亲历过一般获得无尽的审美感受 ,表现了高超的行文艺术 ,充分体现了小说艺术美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熙凤本来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兹因林黛玉心事过重,身体每况愈下,终遭贾母的遗弃。王熙凤秉承贾母的旨意,见风使舵,转而赞成“金玉良姻”。在贾母李代桃僵的授意下,竟生出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成为宝黛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之一,给历代读者造成了无限的喟叹。  相似文献   

20.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对王熙凤性格的准确全面分析是我们深刻把握《红楼梦》精神实质的重要内容。王熙凤性格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矛盾性,充满着灵肉的拼搏,善恶的抗争,美丑的冲突;二是动态开放性,她的性格始终与她所处的那个贵族家庭的兴衰同步发展,发生了强横——消歇——绝望的变异,她能因人因事因境而异,呈现出不同的神情风貌;三是时代性,王熙凤是站在行将崩溃的封建冰山上的一只雌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