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数字娱乐的创造、分销和消费中的改变对个人自我认知和行为认知的观念影响,即六重"自我":自我想象、自我认同、自我生产、自我联结、自我定价和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2.
刘慧聪 《今传媒》2023,(1):107-110
公私观念既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不可或缺的母题,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思想,它不仅贯彻于个人的一切活动之中,而且推动着个体向完善自我、向适应社会的理想境界前进,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也彰显了华夏传播的理论内涵。本文试从先秦儒家思想入手,阐释它在公私观念中所蕴涵的内向传播学价值以及实现“公私兼顾”这一最终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旨在体现内向传播的要求和旨趣,为人们为人处世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颖 《大观周刊》2012,(52):94-95
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的积极参与,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群众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集中体现着他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支持与公共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管理者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观念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外部因素;而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则是增强公共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了剖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哲学视角对摄影观念进行一种新的诠释———边缘观念 ,意在强调“自我”意识在创作中的渗入与融合 ,具体探讨了“自我”与“对象”、手段与设计和构成、技术与人的意识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随时感知时代脉搏,把握历史机遇,提高自我,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 (一)解放思想,增强档案工作创新意识。推进档案工作创新,关键要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来源于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档案工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大局观念、开放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率观念。要进行纵向比较,实事求是地总结档案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既充分肯定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正…  相似文献   

7.
赵英楠 《今传媒》2013,(11):33-34
本文从网络技术的传播特性出发,探析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会中的自我伦理问题,实现对个体深切的伦理道德关怀。根据自我和谐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观念,提出网络社会中自我伦理存在问题和建构的途径,最终力求实现自我幸福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向档案工作提出了挑战.档案工作只有汇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不断发展.几年来,阜新市太平区档案馆围绕经济工作,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参与观念和自我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把新时期的档案文化建设与传统档案文化建设进行对比,指出了传统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应以档案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为脉络,做到四个转变,以此带动档案文化建设朝着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牛玮一 《东南传播》2021,(10):89-91
"他者"概念自诞生之初便蕴含着与"自我"相对的意涵,经常被贴上愚昧、卑劣的标签,信息时代的讯息发达并未有效解决"自我"和"他者"的矛盾,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地球村内部依旧充满新的冲突和暴力.一方面,"我们"通过对"他者"的确认和排斥来完成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对"他者"进行不平等的形象建构,记者作为新闻制作过程中的生产主体,把握着新闻生产的重要渠道,在"他者"观念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下,"他者化"报道的思维依然存在,并且直接影响着"他者"的媒体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本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精神文明交流过程,只有破除"他者"观念的二元对立思维,才能将跨文化传播变为一种共享、开放的传播形式,从而获得打破各文化间交流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邓超 《现代传播》2006,(2):119-120
身份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主义是身份政治理论。①温特就把身份定义为有意图行为体的属性,可以产生动机和行为特征。根据这个定义,温特认为身份是一种主体或单位层次的特征,根植于行为体的自我领悟。但是这种自我领悟的内容常常依赖于其他行为体对这个行为体的再现与这个行为体自我领悟之间的一致,所以身份也具有主体间和体系特征。温特进一步认为,两种观念可以进入身份,一种是自我持有的观念,一种是他者持有的观念。身份是由内在和外在结构建构而成的。②国家为什么关注其形象?温特关于“集体自尊”的论述回答…  相似文献   

12.
陈凯  张英 《大观周刊》2012,(44):38-38
追求个性发展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当代大学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极强,严重缺乏集体思想观念,缺少个性化的理性理解,导致校园文化中出现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抵制个人思潮泛滥,防微杜渐,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做继承和传承先进文化的使者。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广播直播间的设计和装饰由全封闭到开放式的转变,标志着广播为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文化精神需求和自我调整关注社会的视角,首先在观念上的自觉蜕变的话,那么,日渐频繁的户外现场直播活动,则是广播人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在节目形态上的重大突破和在学理价值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真人秀是一种虚构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形态,它在社会文化价值建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我家那闺女》文本的多重视点转换和戏剧性冲突进行批判式解读,揭示节目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对女性自我价值、人生定位以及家庭观念的认知与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  相似文献   

16.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化预见经济发展,反映文化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校图书馆自我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成人高校图书馆自我发展的途径;成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和特点;近年来成人高校图书馆的两难处境与两种观念;自我发展是成人高校图书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方言影视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揭示日渐勃兴的方言电视文本正成为方言区居民实现自我认同 ,从事意义和快感的再生产的文化资本 ,同时折射出地域亚文化不满自身现状、谋求重新建构自我身份、提升自我文化地位的诉求 ,以及地域文化在日益边缘化过程中的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不应仅成为城市地理位置的中心,更应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区域蓬勃发展的"文化"引擎。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20.
设计取决于观念,观念来自实践。《设计的观念》深入探究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分别讨论了3个重要问题,首先从设计本身出发去探讨多元文化;其次探究了不同语境中的设计文化问题;最后是融合了产品意义及其表征,产品凝聚着设计—物—用户三者的互动,沟通了设计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这一设计观念的理论框架实际上建构了一个三重维度,不仅要对过去的设计与设计问题进行反思,而且要关注当下语境中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文化问题,进一步还有必要展望未来设计的可能性。设计观念乃设计之本,我们需要在本土语境中对此做进一步的思考,建构出本土化的并为世界认可的中国式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