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华官话"崽"字的使用分两类,一类是作实词,表示"小孩、儿子"之意;另一类是作词缀,表示小称.拿江华官话与长沙话(新派)的"崽"字作比较,无论是从使用范围看,还是从虚化程度看,江华官话都比长沙话要大要深.江华官话"崽"字的虚化既有词义引申中的联想的原因,又有语言的补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语中的小称变调比较普遍,湖南城步新化话属于湘语娄邵片,新化话中表示小称多用后附"崽"字及其变化形式"崽崽",这两种形式表小称时多伴有小称变调。"崽"的本义是名词,指的是儿子,后泛指儿女,可以单独使用,变调之后用作名词后缀表小称,主要指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幼小、形体小,有时还附加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1]116,不能单独使用。最后,文章推测"崽"的意义演变轨迹是由实词意义开始演变成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词缀。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里,数词,除了表示确数,还可以用作虚指以表示概数或约数。数词的这种虚指用法,在修辞上是一种借确数替代概数或约数的借代格;在语汇上则是词义的虚化,可称之为“虚化数词”。虚化数词,从形式上看,大凡是成数。汉语的成数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十进位的整数,可称为“整成数”,如“十”“百”“千”“万”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仔”字除了表示“年少的”。作形容词可用于动物前起修饰,如“仔猪、仔鸡”(此处“仔”音zi)外,一般将其认作“崽”的合字,或者说是别字,归于“崽  相似文献   

5.
“唧”在双峰话程度特指问中充当语气词,可以单用也可以连用。单用时可以拉近对话双方距离,连用时虚化为语气标记,起加强语气情绪的作用。双峰话“唧”具有词缀、结构助词、语气词、语气标记等多重功能。湘语“唧”语法化过程的起点均为词缀,但各方言的虚化程度及路径不同。引起“唧”词法层面的虚化与“崽”的喜爱、亲密等色彩义有关,句法层面的虚化与说话人的语气情绪或主观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仔”字除了表示“年少的”,作形容词可用于动物前起修饰,如“仔猪、仔鸡”(此处“仔”音zǐ)外,一般将其认作“崽”的合字,或者说是别字,归于“崽  相似文献   

7.
湖南汝城话中存在一个《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所说的“先行体”[tε1],从语义看,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缝”和“再”,意义还很实在,应为副词。文章从字音、语法、语用方面对[tε1]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认为[tε1]的本字应为“绕”字,目前正处于虚化中。  相似文献   

8.
陕北绥德话属晋语五台片。绥德话由“日”字打头而构成的语词比较丰富。“日”是由禁忌词“日”虚化成的一个无实义的语素。它的本字为“入”字,在书面语中多写作“日”,是同音假借字。“日”头绥德话一般读[],个别词中有人又读[](即“进入”之“入”的音),可证它来源于“入”字。 “日”头语词多为贬义词,含有不满意、看不起、讨厌、憎恶等感情色彩,在句中有加重语气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9.
“见”字除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现”字用和表示被动等用法之外,还有第五种用法是作代词用。当“见”字作代词用时,它和表被动的“见”相比,从书面上看都是“见+动词”,毫无二致;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则大有径庭!  相似文献   

10.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11.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8):259-261
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特殊副词"情",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情"不一样,主要有三种:(1)表示"显然";(2)表示"假设";(3)表示"尽情".本文对这三种意义进行溯源,并且根据虚化理论从历时角度分析它们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等”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列举,是一个助词,它是古汉语中的动词“等”经过引申发展并进一步虚化而来。“等”的本义是“比照标准样子做出同样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展出副词和名词的用法。助词“等”是由名词“等”虚化而来的,其虚化的句法条件是用在代词、名词后表示“一类人、一类事物”或用于列举,仅表其多,由于高频出现,“等”的名词词汇义逐渐磨损,语义力量逐渐减弱,变成只表“列举”的列举助词。  相似文献   

13.
比较江华梧州话、平地瑶话和过山瑶话中的词缀后发现,词汇接触是缓慢、渐进的,过山瑶话既受梧州话、平地瑶话的影响,又有来自江华官话的影响,但是它们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同中有异,坚守个性。词汇渗透的主流是汉语土话流向瑶族勉语,但汉语土话仍保留着与瑶族勉语相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中"你看"变体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你看”有三个变体:“你看1”“你看2”“你看3”。它们主要出现在对话中,“你看1”主要表示听话者用眼睛看;“你看2”表示说话者让听话者注意某种现象;“你看3”表示说话者要求听话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三个“你看”的关系反映了普通话中的“看”正在发生虚化。应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你看”的三个变体进行区别和界定,并对普通话中“你看”的虚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头”、“牯”、“婆”、“崽”是四个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名词后缀.“头”可以附于单音节、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后面构成新的普通名词,还可以构成新的方位名词.“牯”可以作为词根,放在指称有性动物的词根或名词之后,构成表示雄性动物的名词,但更多地是虚化作名词后缀.“婆”可用作表示祖母辈女性的词根,也可加在指称动物的词根或名词的后面一起构成指称雌性动物的名词.“崽”由实词虚化为名词后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名词后缀“子”或“儿”.  相似文献   

16.
淮安话属官话里的江淮方言。多年来,说好普通话一直是淮安人的一大难处。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淮安方言中的声调转换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所谓声调转换,是指词通过声调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词性及用法也随之而改变。它虽然使词性及词义的划分更趋于细致,明晰,却给淮安人学好普通话造成了一些不便。比如说“衴”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有一个注音,标为上声,既表示动词,又表示名词。而在淮安方言中,当它作动词用时,读作去声,如“拿衣裳枕头”,“把头枕高些个”等;作名诃用时,则读作上声,如“拿衣裳当枕头”,“用矮枕头”等。所以,它在拿“枕枕  相似文献   

17.
后缀“子”     
余梦遥 《考试周刊》2012,(70):21-22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相似文献   

18.
对同义词“官、吏”二字的辨析,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但在先秦时期这些说法是否成立呢?本文就以先秦十一部著作为例,检索“官、吏”二字的具体使用情况,从共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微,并对二字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谓词后面带上合成趋向动词“上来”、“下去”时,同时又带名词性宾语时,宾语的位置有三种,最自然的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字中间。“上来”、“下去”,有的表示实在意义,有的意义正在虚化,有的完全虚化。表示实在意义的“上来”、“下来”有的有相互相应的用法,有的没有相互相应的用法。正在虚化和完全虚化的,一般无各自相互相应的用法。“上来”、“下去”各自在汉语中都有些习惯用法,有的可用同义异形词替代,有的没有合适的词替代。  相似文献   

20.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