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磨 《今传媒》2008,(4):9-10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工的人数已经接近1.5亿人,由此而造成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至外地工作者,居所环境不佳,且颠沛流离)和“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儿童或独居或与无力照养的祖父母生活于原居住地)总和将近5000万人。“流动儿童”教育、生存、保护、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工的人数已经接近1.5亿人,由此而造成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至外地工作者,居所环境不佳,且颠沛流离)和“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儿童或独居或与无力照养的祖父母生活于原居住地)总和将近5000万人。“流动儿童”教育、生存、保护、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3.
李逸 《大观周刊》2012,(45):167-1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无法得到全方面的关怀和照料,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安全现状的调查,沿着宏观层面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视角,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层面出发,构建留守儿童保护模式,旨在保护留守儿童免遭身体、经济、精神、毒品、贩卖、色情及网络以及其他有损留守儿童福利的一切形式的伤害和剥削。  相似文献   

4.
张向阳 《今传媒》2013,(4):152-154
“留守儿童”近年作为一个农村问题被提出并逐渐得到重视的,并成为报道热点之一,新闻媒体对这一群体的报道和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和解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引导舆论为主要功能《人民日报》对“留守儿童”形象建构采用了选择消息来源、大量引用官方数据等策,使“留守儿童”形象趋于群体化、类型化.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2,(3)
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的建构,并对此类补偿的局限性及留守儿童情感发展新困局进行层层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氛围、教育和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情感的原生困境,也是推动他们向数字世界迁移并寻求情感补偿的内生动力;智能手机从连接中介、网络文化和社交资本三维度分别为留守儿童提供间接性补偿、替代性补偿和移位式补偿,此“数字代偿”机制使虚拟情境下的情感社会化成为可能。但数字代偿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充分代偿”使生发于亲子陪伴中的依恋情感难以在虚拟场域中再造,甚至衍生出更强烈的剥夺感和“虚拟化”的情感能力等“代偿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孙苑  高婧  孙秋 《大观周刊》2011,(37):77-7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及父母的关爱,普遍存在着忧郁、怯懦、自卑等许多令人忧虑的人格缺陷,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利用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及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他们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开拓服务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志纯 《图书馆界》2012,(2):8-9,16
由于长年远离父母,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读书活动,能够促使他们的心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走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面向他们的读书活动,并主动向他们推荐图书,做好导读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殷文  李思怡  甘雨柔 《新闻大学》2024,(2):44-56+118-119
研究以留守儿童的新媒介使用为研究对象,将一起玩手机视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与同辈群体的“嬉戏”(play)方式,致力于讨论媒介与同辈群体这一社会化机制的关系。研究发现,“一起玩手机”对留守儿童同辈群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起关键性作用,是他们的同辈群体社会化过程(媒介嬉戏),同时也是他们抗争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份轻视、建构个体尊严的个体化过程(尊严游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图书馆的文化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倍受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们虽有父母,却从小生活在父母不伴左右的处境中,他们虽有父爱母爱,却无法时刻享受,他们生活在一个"爱似乎很近却很遥远"的世界里.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进行分析,论述图书馆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留守儿童开展文化扶贫和关怀.  相似文献   

11.
邵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留守儿童有5万多人,占全县在校学生的42%,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县”。2009年,该县被全国妇联、国务院农民工办作为“全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  相似文献   

12.
书架     
《出版广角》2016,(3):95-95
《回家:中国留守报告》作者:航月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36.00元
  提要:本书作者通过走访贵州黔南留守儿童学校、家庭,以及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地,最为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生存状况。在留守儿童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面对那些无助的孩子们,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这就需要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本书便是帮助我们走进留守儿童生活的一扇门。  相似文献   

13.
李蓓 《全国新书目》2012,(7):138-139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在关心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改善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所独有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父母监护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媒体接触时缺乏监督和指导,从而不能正确对待和有效使用媒体.缺乏与父母沟通的他们只能把大量的时间交给电视,但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收看的电视节目数量极少,留守儿童所接触的媒介内容与其所生存的环境反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各方面诸如政府、学校、家庭、传媒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适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讨论了县级图书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的建议,以期能促进他们的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量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郑州大学12名志愿者针对河南省3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在行动”,探讨了参与式行动方法在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并对如何实现留守儿童真正的、最大程度的参与,以及如何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目标进行反思,以期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至今,因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主要是指父母外出打工,孩-y:留在农村,只由父母中的一人进行照顾,或由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戚代为照顾的孩子们。留守儿童属于“需要保护的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保护。档案作为实现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有效工具,亟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给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村留守儿童读者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公共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与大众传媒的接触情况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传媒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指出大众传媒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并加强传媒行业的自律,使大众媒介不再是留守儿童获取精神慰藉的工具,而是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有力帮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制造大国”身份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奔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民们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为了了解大众传媒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报道情况,我们对南充日报近一年来关于本地留守儿童的报道情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