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和主题依托,其空间分布差异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格局。青海农家乐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通过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点轴理论及运用ArcGIS,分析了青海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空间上呈点一轴布局模式;从基尼系数来看,青海各分区的星级农家乐分布集中度比较低,分布均匀度较高;从地理集中指数来看,二星级农家乐分布最集中,其次是四星级,再者是三星级。从空间分布来看指向景区;从区域分布来看,海东地区最多,其次西宁,之后是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黄南州,而玉树、果洛所在的青南地区农家乐呈现空白。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汉城市增长的普遍认识是由于侯国城市和因地域扩张而产生的,在分析齐地城市发展构成基础之上得出了不同结论,齐地城市发展与分布特征表现为:(1)齐地城市的发展以武帝末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呈缓慢增长趋势,后期则呈迅速增长趋势;不同于一般城市,齐地大城市的增长主要完成与武帝末年之前;(2)齐地城市的增长不全是侯国城市的增长,还有自然生长的城市;(3)齐地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由区域核心临淄向周边郡国城市分布由密渐疏的圈层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研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旅游资源禀赋,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泰森多边形、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及地理联系率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村可分为产业村、景观村、文化村3个一级类型和9个二级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呈弱集聚态势,东南密西北疏,呈"三极多区"分布格局,其中产业村集聚程度最强,呈环形片区状分布,景观村和文化村分别呈"T"形和开口环状类"U"形格局分布;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人口、居民点、地形、交通、景区、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重点村的影响因素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4.
目前辽宁省星级酒店发展存在着企业文化缺乏化、空间分布集中化、酒店行业正在互联网化、星级酒店逐渐本土化等发展现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辽宁本身星级酒店本土发展特色,提出适合于辽宁省星级酒店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将海南岛84个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和最邻近指数分析A级旅游景区数量变化特征、空间密度特征以及空间类型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A级景区时空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海南岛A级景区数量自2009—2022年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2)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南北密集,中部和西部稀少,海口、三亚和琼海为高密度区域;(3)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因素,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和旅游配套设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景区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质量对景区星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与星级景区分布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区域内旅游发展布局以及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ESDA)分析方法并结合GIS、Geo Da软件分析,以区县为空间尺度,分析了2003-2013年间成都19个区县的房地产投资变化率空间格局特征、变化以及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房地产投资变化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2005-2007年间达到最高峰0.985,2007-2009年降至谷底0.057 5;房地产投资变化率整体上呈空间负相关,相关系数较小,集聚程度较低,空间异质性较强;从散点图和LISA聚类图看出,19个区县房地产投资变化率显著性区域很少,主要落入LL和HH象限,其中主要是呈低值与低值的集聚,主要分布在成都市中心区域(锦江区和青羊区)、成都市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市酒店空间格局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市酒店布局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酒店的空间格局受城市规划、地价、交通布局以及旅游景点(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规则的等级圈层结构及聚集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域的数据,基于panel—data模型,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省域星级饭店规模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旅游经济增长对星级饭店规模的弹性系数,将全国分为四类地区。研究发现:各类区域星级饭店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且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对于部分星级饭店规模已趋于饱和的省域,应注重星级酒店的市场营销,发展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而对于弹性系数较大的区域,则应加强发展星级酒店,扩大星级酒店的规模,提高接待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星级酒店的增长方式。研究表明,我国星级酒店的增长方式还偏向粗放式,劳动力要素对星级酒店增长促进作用最强。同时,资本、效率提升、技术进步会在一定程度促进星级酒店增长。除了生产要素,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对于促进星级酒店发展至关重要。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星级酒店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联合效应是正向的,但是提升幅度不大,而这主要归于我国技术效率提升作用大于技术进步的滞后效应,我国要切实提高星级酒店的增长质量,需要在智慧酒店发展扶持、适宜技术设备和智能系统应用等方面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建成区面积与人口增长构建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通过参考相关研究划定协调性分级标准,对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关系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2013年间四川省城市用地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较弱,突出表现在城市用地扩张过快.2从空间格局角度看,研究期内川东部人口增长过快较为突出.3成都市成为研究区内高值中心,但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影响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反映到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上,也充分体现了城市分布、排列、组合的地域空间差异和不平衡特征。西汉末年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不但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还受西汉实行的郡国并行及强干弱枝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州际城市分布差异突出、郡国间分布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东密西疏、偏集中于中纬度地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物种分布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探讨了云南地区杜鹃属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区域分布格局和垂直分布格局.从西北到东南,各植物分区的杜鹃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降低趋势,说明滇西北区域可能是云南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海拔梯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杜鹃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偏峰分布格局,这可能与"中间膨胀效应"有关.占物种总数33.3%的广布种组,相对占总物种数66.7%的狭域种组而言.对物种多样性的总体分布格局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说明物种分布范围对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起着巨大的"膨胀作用"或"缩减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往往与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是不相称的.因此,在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必需考虑到广布种与狭域种对该格局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当前漳州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布局,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影响漳州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漳州市域经济型酒店的分布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区域差异显著;在漳州市区呈现出以城区为核心,集中于交通干道、繁华地带和风景旅游区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土地一级开发是整合城乡土地市场的首要环节。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建成区范围,分析了规划期内北京市土地一级开发总量及分布情况。结合一级开发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研究适合于北京市不同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对开发的实施主体、投资主体、进度安排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地处秦岭山区的商洛市商州区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泰森多边形及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州区的农村居民点整体上呈集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呈现出显著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物种分布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探讨了云南地区杜鹃属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区域分布格局和垂直分布格局。从西北到东南,各植物分区的杜鹃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降低趋势,说明滇西北区域可能是云南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海拔梯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杜鹃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偏峰分布格局,这可能与“中间膨胀效应”有关。占物种总数33.3%的广布种组,相对占总物种数66.7%的狭域种组而言,对物种多样性的总体分布格局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说明物种分布范围对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起着巨大的“膨胀作用”或“缩减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往往与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是不相称的。因此,在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必需考虑到广布种与狭域种对该格局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布局上具有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空间分布呈集聚型和初级网络化等特征.由于区域城市网络仍处于低级阶段,难以有效发挥各城市的功能,因此,需要从构建郑州都市圈、强化区域"主动脉"和培育城市新"网结"等入手,完善和优化区域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18.
利用InVEST模型与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河北省1995-2020年的生境质量时空分布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气候、人口、地形等因素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20年,河北省生境质量的平均值由0.448 8降至0.441 9,下降幅度为1.54%,其中城市建成区生境质量下降明显,沿海区域生境质量有所上升;(2)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山区生境质量较高而平原较低;(3)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驱动着生境质量逐年下降;(4)坡度是影响生境质量的主导因子,解释力达0.84,其次为平均高程(0.67)、人口密度(0.65)及平均气温(0.61),而年降水量(0.12)的影响最小;(5)任意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一因子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是区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外在表现。本文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2年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演变、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且1小时可到达地域由分散独立发展呈廊状整体;根据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区的演化将各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和急剧收缩型并提出发展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对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法能有效提取城市建成区图像。以Landsat8为源数据,对深圳市建成区范围进行研究,结合光谱特征结果和NDBI指数派生出NDBIi指数。根据空间特征建立面向对象规则集,运用二次分割方法与分类规则,高效获取城市建成区数据,对2015年与2017年深圳市城市空间扩张情况进行分析,将多种分类方法与面向对象规则集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2015年与2017年总体精度分别为93.02%和90.45%,面向对象规则集方法可以精确获取建成区具体范围,有效监测不同时相城市扩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