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分为直接文献和相关文献两部分。文献记载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葬地、修建工程、葬礼与埋葬过程、封土与墓室、陵园遗迹遗物、陵园的使用、历史上的破坏、保护与考察等部分。本文梳理了以上内容的文献记载,比较了其异同;认为此项基础工作对秦始皇陵田野考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汉诸侯王之财权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侯王有封国,是封君中最有权势的。他的财政虽然分别由相、内史、司农与少府具体管理,但其财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些考述,以此对“西汉诸侯王无独立财权”之论示以商榷。 一、诸侯王的财政职掌 西汉初期,诸侯王在财政上有以下一些职掌: (一)有租赋收入权。 《史记·五宗世家》引司马迁曰:“高祖时诸侯皆赋”。徐广注:“国所出有皆入于王也”。所谓“赋”,当然是指人头税,包括算赋、口赋。就是在景帝中五年以后,诸侯王不复治国,也决不是“独得食租税”,仍有收赋之权。《汉书·帝纪》中关于中央减免郡国租赋的九个诏令(后文将详细分析),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视死如生     
据《史记》记载,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后,秦始皇就调集七十万人为自己修墓,在深入地下的墓室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藏满“宫观百官奇器珍怪”,顶上“树草木以象山”。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秦始皇墓的封土还有52.5米高,原高估计有七八十米。陵墓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面积2035平方公里,地宫部分在下30米处,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蕴含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周易》的环境观、以“生生不息变易观”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核、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思想精华。其中,“顺天守正”、“天人和谐”等环境观以及“补过”、“趋时”、“天人交泰”等意识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化转生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藏物丰富、建造之奢华,在我国历史上是仅有的,仅陵园以东被发掘的兵马俑坑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长期以来有关秦始皇陵存在着一系列疑问、谜团和悬案,引起人们对秦始皇陵的高度重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根据最新考古勘探和秦始皇陵的多年研究成果,就其皇陵范围、墓室位置、地宫结构尺寸以及地宫是否被盗等作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谒昭君墓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部 9公里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墓表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 ,高 33米 ,占地面积约 3万多平方米 ,整座封土堆青草如茵。可能由于游牧民族崇尚青色或远望封土墓草青青 ,历代相沿称之为“青冢” ,或者誉之为“青冢拥黛”。昭君墓建有陵园 ,正门处有高大的门楼。进入陵园 ,中轴线上依次为大型浮雕“和亲”图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大型骑马石雕 ,相传王昭君当年乘坐的“勒勒车”模型 ,董必武为昭君墓题词碑。石阶路直达墓顶。在墓前和墓顶各建有亭台 ,两侧曲廊葡萄瓜果如盖。陵园内还有历代词碑和文物陈列室、和亲室、昭君汉…  相似文献   

8.
西汉前期所设置的刘氏诸侯王“相” ,为维持中央王朝与诸侯王的正常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诸侯王“相”称谓的设置和变迁 ,诸侯王“相”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汉廷选任“相”的方式、标准 ,“相”的行政职责等 ,应作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论沂南古画像石墓的年代及墓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沂南县北寨古画像石墓发掘40余年来,其造墓年代及墓主姓名一直未能明确认定。笔者初步推定石墓建于西汉前期,即公元前183年(高后五年)前后,墓主是阳都敬侯丁复。关于建墓年代的推定,基于如下理由:石墓建筑风格具有西汉前期的显著特点;石墓画像中的历史故事画均取材于西汉初年以前的人和事,其中的乐舞百戏图再现了西汉前期首都长安乐舞百戏的场面,其中的神话人物、奇禽异兽是西汉前期宫殿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这些画像也反映出西汉前期的一些习俗制度。关于墓主,《发掘报告》从画像的内容推定出墓主的身份:大地主,大官僚,领兵战胜过胡人;但因在石墓建造年代上推断失当,故未能找到墓主人选。据史料分析,把西汉前期的阳都敬侯丁复推定为墓主,是更为接近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变易观包罗万象,交相变化,它包含交易观、适变观、恒变观和简易观等内容。《周易》揭示的变易道理,也就是管理创新的道理。这种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观物取象”是《周易》的创作原则,它作为一种思维形式,贯穿于《周易》创作的全过程;“感物道情”是朱熹对《诗经》创作旨趣的概括,他认为《诗》既不是“史”,也不是“论”,而是“感物道情”。从“观物取象”到“感物道情”,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周易》中蕴涵的艺术知觉元素。  相似文献   

12.
“观物取象”是《周易》的创作原则,它作为一种思维形式,贯穿于《周易》创作的全过程;“感物道情”是朱熹对《诗经》创作旨趣的概括,他认为《诗》既不是“史”,也不是“论”,而是“感物道情”。从“观物取象”到“感物道情”,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周易》中蕴涵的艺术知觉元素。  相似文献   

13.
《周易·系辞上》提出的“制器者尚其象”理论,是中国科技思想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周易》论及的“制器尚象”,涉及中国科技思想中“器”、“象”等概念。古今对此的论述,反映了中国文化与科技思想的一贯精神,本文以此为题,讨论了《周易》中的图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浅谈西汉“马王堆尸”的防腐技术徐红七十年代以来,湖南长沙马主堆1号墓和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分别出土了一具保存完整的古尸,即所谓的“马王堆尸”①。它们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木乃伊”、“尸腊”以及“泥炭读尸”,而呈现出与新鲜尸体类似的特征,反映了我国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汉翁主考     
汉代翁主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因此,认真地探讨一下她的名称由来、地位变化、食邑收入、属官及职掌等,很有必要。 一、翁主名称的由来及地位改变的原 因 诸侯王之女,在西汉称为翁主。对 “翁主”名称的由来,各代注家解释不一。西汉扬雄在《方言》中云:“周、晋、秦、陇谓父曰翁。”意即诸侯王之女由父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顺时、应变是《周易》政治思想的核心,并探讨了《周易》的社会结构观、社会理想以及圣人政治的思想和治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挖掘《周易》的文化价值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比较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易学观。他认为,《周易》经传首先需要进行“辨伪”研究,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总结清代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梁启超的易学观对于当下的易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肩水金关汉简(叁)》中出现的《论语》、《孝经》、《孟子》、《周易》、《左传》等语句与传世本有所不同,反映了西汉人们以"经"治世的积极思想以及用"经"但不拘束于"经"的特殊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