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杲  汪健 《图书馆》2015,(3):1-6
信息公平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一种制度理念、一种关系状态,三者本身就是对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反映,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公共图书馆是实现社会信息公平保障制度之一,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保障弱势群体的信息权利,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公平的正义原则以其"自由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为公共图书馆解决信息公平提供一个新思路,成为信息社会的伦理基石,推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发表了当代国际传播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文献--<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这份报告是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经过三年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平等、公平的传播结构"的立场、观点与要求.如果将范围缩小为国家层面,也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多种声音,尤其是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多种声音.  相似文献   

3.
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接受美学无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接受美学"文本未定性"及"期待视野"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新华社近5年来"两会"对外报道模式的发展变化.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思想对新闻话语、报道基调、议题设置以读者为着眼点的校正,确保了对外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并对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类情感从其传播上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象征交流形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和创造力量。情感需要激发、需要互动、需要共享。大众传媒是塑造情感文化、传播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即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从而唤醒了情感、激发了情感,使情感的正价值、正能量得以传播,通过"互动仪式"这个舞台,一方面营造了新的真诚、平等、尊重的互动情感空间,另一方面也展现、传播、建构了一种新的情感文化,在塑造情感文明、推动社会团结、建构公共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①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期,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业最大的行业协会,理应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丹 《新闻世界》2009,(11):163-163
对于一个小品演员来说,设计与体现好细节,是完成好角色表演任务,塑造好人物形象的最基本手段。这里的细节包括声音、形体、动作等不同要素。没有了细节。舞台上的角色便成了无用的空壳或无谓的符号,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8.
李立  寇程 《现代视听》2012,(10):36-38
本文对《中国好声音》走红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其价值取向公正平等,审美取向返璞归真,在娱乐取向上摒弃了"愚乐",于是在众多的音乐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它的成功之处值得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所谓话语权,就是行为主体具有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right)以及使自己的意见得到认可的实力(power).因此,国际舆论话语权就是一个国家的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以及通过自己的声音影响国际舆论的实力.在这里,"权利"是确保各国媒体都有参与国际传播的机会,主要通过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加强各国媒体间的平等协商和交流合作来实现;"实力"是不同媒体按照统一游戏规则提升自身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主要通过传播内容的优化调整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拓展来实现.这是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两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节目。浙江卫视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借鉴与本土化的创新,并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播出第一季实现了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2014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播,该节目为怀揣音乐梦想、具有音乐禀赋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步入音乐殿堂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理论引发的在对非传播的方式方法的思考,以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对非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必要性为基础,以国际台豪萨语广播为例,结合当前的传播工作,在了解自身优点优势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制定对策,用科学并适合的方法来传播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文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讲话,从对内、对外两个角度浅析如何从对外宣传走向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央视在综艺节目中的领先地位不复存在了。刚刚结束的元旦跨年晚会,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的收视率都超过了央视;在《我要上春晚》中,央视也不惜屈尊纡贵为"好声音"等节目的选手搭建通往春晚的舞台。春节临近,各地卫视纷纷亮出各自"年夜饭菜单",唯独央视严格保密。由于过度保密,也为假消息提供了泛滥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获奖理由好声音,正娱乐。他们创造了2012年中国电视屏幕上最热门的节目,也同时赢得了读者、观众的口碑。当大众选秀节目因为过度包装和低水平竞争而渐渐没落,中国好声音的爆红几乎成为必然。毕竟,音乐名人在这个舞台放下了身段,唱功本身得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成功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引起了很大的好评,不得不说"好声音"中的"好故事"是一个亮点,打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着眼于将《中国好声音》看做是一个由不同的叙事文本组合而成的嵌套式结构的大文本,并对其中的选手故事进行叙事学分析。以其叙事素材为入口,来考察这些素材中的每个事件元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于电视节目研究领域、对业界的节目制作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叶檀 《报林求索》2012,(4):72-72
<正>一百年前,美国与阿根廷经济实力相等,百年后,前者成为超级帝国,而后者陷入"百年孤独"。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阿极廷的移民数量、修建铁路里程、吸纳外资、对外贸易进入大发展阶段。可是阿根廷的贵族与大农场主文化,从来没有让任何一个新来的移民,真正拥有一个阿根廷梦,而美国让所有的移民拥有了美国梦,无论是西进成为农场主,还是从事手工业或者金融业,在财富机会面前人人拥有相对公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正>共舞台是民国时期上海新式舞台中的一个典型,被誉为"京剧四大舞台"之一和"海派机关布景戏"的大本营。共舞台在上海滩上"名气"很大,几乎可与"天蟾舞台"齐名,沪上"无人不知大世界",共舞台搭上了大世界的"顺风车"而闻名全国。共舞台的"资格"很老,同新舞台、大舞台同诞生于1910年代,可以说是沪上"元老级"的新式剧场。共舞台的名称很"时  相似文献   

18.
2012椅子很忙,"中国好声音"让人们认识到平凡中竟然有如此多不平凡的好声音。当好声音的热浪渐渐散去时,"康王·舞动中国"又再次点燃,网友纷纷微博表示:"我知道会唱歌的草根很多,会跳舞的难道也这么多?没想到……这年头真是人才辈出啊!"虽然这两个活动所选择的平台不同,但发现平凡中"不平凡"的梦想的主题始终敲打着人们的神经,娱乐并不只属于观众,也属于舞台梦想者。2013年1月7日,"康王·舞动中国"总决选正式于北京拉开帷幕,30位优胜者经过角逐走到离梦想最近的舞台。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消  相似文献   

19.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20.
张梅 《新闻大学》2008,(1):49-52
本文认为,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强责任的过程公平、中等责任的起点公平与弱责任的结果公平,同时新闻传媒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它必须通过新闻报道来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具体而言,就是要严格保证过程公平,实现报道主体在采、写、编中对任何报道对象的机会平等;适度保证起点公平,避免报道主体介入与自身有利益关系的新闻工作中;鼓励追求结果公平,对非公众人物、少数族群等在新闻报道中总体比例失衡和"猎奇"式呈现等不公平进行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