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博上引发的热点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悉数最近的围观话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之前的"中英混搭体",还是最近的"撑腰体",更多明星品牌被"无辜地"牵连进去。"你是招行信用卡用户,看到航班优惠就去订。要是航班晚点了,招行第一时间‘赔你等’!"微博流行的"撑腰体"被网友改编转发,但这并非夸口,而是招行信用卡推出的一项新服务。服务用技术"撑腰"针对习惯商旅群体的空中飞人们,招行信用卡首次推出了"赔你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12,(10):1
"为何‘微笑门’,‘名表门’引起公众关注并掀起巨大的舆论热潮?微博在推动整个事情的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网友的关注反映出哪些问题?"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曹景行的几个问题拉开了清华大学新闻公开课的大幕,陕西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戴名表被曝光引发网络热议事件成为嘉宾和学生们"第一课"的探讨案例。  相似文献   

3.
两会即将到来,本届人大代表的提案内容逐渐成为社会焦点。2月11日,一条"向网友征集人大两会议案"的新浪微博引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截止记者发稿,共吸引了6万多名网友的积极参与。创新微博征集议案网友亲切称其"微代表"据悉,微博征集议案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他在微博中表示:"两会即将召开,我作为人大代表将在人大会议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或建议。在此我愿意开放微博平台,听取各位博友的声音。"以微博征集两会议案,李东生成为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微博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网友们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朱海兵 《中国出版》2012,(23):61-62
"‘最美现象’,已经从开始的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形成生命力极强的‘蒲公英效应’,持续释放巨大的正能量……"这是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的党的十八大代表吴菊萍,在参加十八大时对记者发出的由衷感叹。作为"明星代表",以"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代雷锋"郭明义为代表的道德模范群体,在十八大上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追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  相似文献   

5.
不久以前,网友晒出家里用的老式床单,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又一次将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年代.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也都是这样的"国民产品":中间一朵大花、四周四朵小花的四角中花图案,俗称"四菜一汤"的床单,或是床单上均匀地印染了一些小朵的花,被叫做"天女散花".妈妈的卧室至今还铺着这些床单,据说都还是她结婚时买的,当年是结婚嫁娶的必备之物.  相似文献   

6.
有图不一定有真相——由微博图片造假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友揭假 2011年6月23日下午,一场 大暴雨将北京城变成泽国,许多人本着有图有真相的原则拍摄并上传现场图片.有博友将这些照 片总结为"新燕京七景",但这些承载着人们情绪的照片都是真实的吗?一位网名"点子正"的网友 转播这些大水围城的微博后,觉得其中照片似曾相识,于是开始逐一查证.果然,他很快发现其中四幅有"假"!这位网友随即在自己的博客中逐一揭"假".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7):50-52
2013年12月,一组四格漫画"妈妈再打我一次"在新浪微博上突然走红,在短时间内被网民改编为几百种版本。本文分析"妈妈再打我一次"走红新浪微博的个人与社会层面原因,对微博改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何临青 《传媒》2015,(17):57-59
作为一位"90后",笔者第一次真正听到"海采"这个词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你幸福吗"那组报道播出后,微博上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央视编辑是不是脑残"的论战时. 于是,笔者立刻在电脑上回看了当时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也议论颇多的节目,特别是那段"我姓曾"的"神问答".当时,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在央视的屏幕上,除了不幸被"好事儿"网友整合成段子的主播口误和记者失态外,从来少有这么突兀的桥段.而这样的突兀,除了带来惊讶,还有一种认同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对微博的再认识无可否认,微博正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媒介)形式.但是,在微博火爆的背后,其内容真实性却不像传统媒体因有制度化的审查体系而得以充足保障.也正因此,由微博引发的多起"涉假新闻事件"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比如,2010年12月6日晚8时许,新浪微博有人传播"金庸去世"消息,不明真相的网友疯狂转发.某刊物负责新媒体的一位编辑下班后看到这条微博,于是在家登录该刊新浪微博官方账号,以该刊名义发表类似内容的微博.因为没有注明转发,很多网友误以为是该刊核实并首发的消息,出于对该刊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信任,纷纷信以为真,于是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发布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的原则,本来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却引发热议,凸显了近年来官本位对大学渗透的加剧最近不少南京大学的校友们在讨论今年5月20日回一趟学校的可能性,久违的怀旧热情来自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官方微博上的一句话:"我校110周年校庆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5,(2):126
2014年12月13日21点26分,微博大V"伟大的安妮"发布"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组图,在微博上迅速发酵走红,随后很快扩散到微信朋友圈,短短一天的时间,两大社会化网络均被刷屏。截止12月15日20点,该图在微博上已累计转发了43.69万次,点赞34.73万次,评论8.9万次。而其带来的转化也惊人  相似文献   

12.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一句话随意记录生活。网友用于记录身边的事情和点点滴滴的感动的一种即博客。有人戏称其为140个字的碎语人生。网友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发微博。将微博发到网页上,与其他人分享,还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微博迅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相似文献   

13.
退休以后,闲来无事,每天除了陪老伴逛逛街、买买菜外,发微博成了一大爱好.清晨起来,用过早餐,别的事情不干,先得打开电脑,发几条微博,这已成为习惯,坚持多年,乐此不疲. 为啥如此喜欢微博?因为,小小微博,给我带来大大快乐. 一是发现之乐. 我的微博,绝大部分属于转载.虽然也有原创,但数量不多,十之一二而已.为何原创不多?因为:一,个人经历有限,没啥有趣故事.二,在下脑子愚笨,缺乏深刻思想.说白了,我就是一搬运工,将别人的精彩内容,加以转载,奉献给网友.  相似文献   

14.
正一、微博谣言的产生原因(一)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多媒体化微博以其简短的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发布简单、成本低、无需审核,这些特征自然也成就了谣言的低成本与高频率的特征。微博还具有图文并茂、多媒体化的特征。在网络中,"有图有真相"的语境下,谣言借助图片和文字、视频良好的伪装之后,他的可信度明显增加,但是,被不明真相的网友们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2011年10月,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名实名认证为江西省赣县公安局团委书记的网友"女警薇博",在网上转发了一条"扫黄现场小姐裸身遭讯问失声痛哭"的微博,并评论称性工作者为何不当嫖客面哭,遭多名网友质疑其涉嫌歧视性工作者。目前她已删除了之前的全部微博,并将微博改名。  相似文献   

16.
时评界一位朋友在总结2006年时说,"如果要寻找一个年度主题词,我能够找到的就是恶搞。这一年从恶搞走红开始,到不许恶搞而终。" 我们似乎有着同样的感受。自年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很快就有了"一块石头引发的疯狂",直至最近,满城尽演"黄金甲"。恶搞,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智力游戏,因为吸引眼球、出人意外,每每都能掀起轩然大波,引领舆论热点,所以,尽管有  相似文献   

17.
不到两年的时间,微博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就迅速走红.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为了适应这种传播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微博版或栏目.这些栏目一般设计成网页格式,使用网络语言,将微博元素嫁接到版面,成了有"报纸特色"的微博,或是有"微博特色"的版面.其实,在模仿的背后,报纸办微博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传统媒体该如何看待国内微博的发展现状?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开发新媒体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刘晓庆已然不能用"演员"二字简单概括,她的沉浮起落折射了中国社会数十年的变迁。如今,她身处的名利场嫩脸当道、是非如刀。年已半百的刘晓庆仍能凭借只言片语占据头条刘晓庆的脸上真的看不出皱纹。她说,"还是会有的,因为室内光线偏暗,所以看不出来,不信我现在站出去给你看。"此前,刘晓庆在微博上贴自己的"嫩照"引发网友强烈质疑。"很多人都来骂我,都是‘你去死吧’这样的话。"6月上旬的一天,刘晓庆刚在绍兴结束话剧《风华绝代》的一场演出,又赶回北京。一头长长的卷发,穿着黑白相间的裙子坐在咖  相似文献   

19.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微博的广告语一下子道出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时尚的潮流地位.从2008年开始,新兴媒介微博异军突起火速走红,给时尚圈、媒体圈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圈都带来了新鲜的传播方式.以技术变革为主要特征的微博改写了传统的传播结构,对于部分传统媒体来说,他们长久的势力范围受到了后来者的挑战.其实,在挑战背后也有微博技术所赋予的新机遇.在既定的传播结构内,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传播内容和样式,谋取自身影响力的最大化和新的发展支撑点.  相似文献   

20.
从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看微博舆论监督形态、特性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10日上午9时25分,新浪微博中一名叫做周文彬2010的用户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我可能要做出一个人生中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我的后半生,我也为此成为另类",开启了其用微博直播自己自首的历程.至4月16日共计6天时间内,该用户共发布与自己自首有关的微博14条,引发了网友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