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教十几年,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早毕业的学生变化可真大!有的经商了,有的从教了,有的在深造,还有的当了点小官,不管怎样,走在大街上是很难认出来了.而我,还是身在农村,还是教着语文,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学生还记得我,偶尔发个短信问声好,也偶尔请上吃顿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常常提到我的微笑.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位从教30多年的退休教师,他与老同事常常会不自觉地对比30年来学生的变化……笔者从教30余年,退休后仍坚持站在讲台上。教学中,我与老同事都有一种同感,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们经常在一起为此而抱怨、发牢骚,我们会聊起以往的学生,20年前、10年前、几年前,得出的结论是,每过几年学生都会有差别,一"茬"一"茬"地比较,最近这些年,几乎是一"茬"比一"茬"难教。  相似文献   

3.
佘勇 《语文知识》2015,(3):63-64
从教多年,经常遭遇老课文,有些课文已经教过好几个版本了,比如《老山界》《背影》。这些课文,有的语段都能够背下来了。在要求学生背诵重要语段的时候,自己先背诵给学生们听,让学生惊讶赞叹一番,自己也沾沾自喜。然而,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观照自己的教学活动,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我不禁问自己:在新课程环境下,我教这些老课文时又该有怎样的改进?怎样落实"过程和方法"?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4.
从教十几年来,教了一茬又一茬学生。每接手一届学生,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基础及学习态度,以便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实,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如一位优秀教师所说:打着灯笼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扬长避短,以强扶弱,用优克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露脸、扬眉的机会,即使对那些个性特长不明显的同学,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有展示的机会。学生享受到了些许成功的喜悦,我也欣赏到了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微小进步,如同家长教小孩学说话、学走路一样,从来都是不计较孩子的失误,而总是充满激情地给予赏识:真棒!说得真好!再走一步!  相似文献   

5.
马宏志 《学周刊C版》2010,(4):115-115
从教六年来,我一直听到许多老师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讲了许多遍的问题,许多学生还是不会做。”我不禁沉思,一堂课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什么?一堂课的有效性不应看老师教了多少,而应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得怎样。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的等等,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亦文 《教育文汇》2012,(5):21-22
我从教已达15年,去年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对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条文,我觉得自己充其量算个基本合格,还有不少地方不达标,有的地方差距较大。比如普通话一直在学,但还是不过关;现代教育技术也在学,但能力较弱;尤其是教了几轮后,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教学倦怠感.  相似文献   

7.
从教十七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想起自己所教过的学生,还是那些“学困生”给我的印象最深。因此,他们都占据过我的心灵。我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问最多,倾注的爱心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历来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教会学生写各种实用类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二是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我从教二十多年,有时真觉得作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因为,时间越长,困惑越多;困惑越多,就越不知道自己教得对还是不对。困惑一: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  相似文献   

9.
常看到一些探究师生关系的文章,言必曰爱,或是对贫困生事无巨细的关怀,或是对问题生春风化雨的教导,或对优等生响鼓重锤的激励……总之,展现的都是在爱的阳光下,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教学天地姹紫嫣红的景象。回想起自己,从教快20年了,学生教了一茬又一茬,和每批学生的关系也都非常融洽,可我始终找不到和他们成为朋友的感觉。我常为此懊恼、愧疚,总认为是自己做得还不够,致使学生不愿把自己当成朋友。今天读到茅卫东老师的《师生何必成为朋友》一文,顿觉眼前一亮,心里一震,多年来让自己耿耿于怀的事情就在这一刻突然释怀了。是呀,师生间能成为朋友固然是好事,不能成为朋友也不必如此自责,保持正常的师生关系有何不好呢?  相似文献   

10.
一字千金     
金梁 《教育文汇》2006,(11):34-34
从教20年了,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在各行各业的学生还真不少。他们有的是我的同行,有的当了干部,有的成了军人,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趣的是,不久前,一个当了普通工人的学生,因为改了一个错剐字,被破格提升为公司形象监理。这个学生叫刘大勇。我对他,说句老实话,没什么深刻印象。当年他只是个成绩很一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教以来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像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给我指明了教学方向,又像一句警言时时教育着我、鞭策着我,给了我教学的动力和激情。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体验教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自我挑战。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依附着两个自我:好的自我和坏的自我。让积极打败消极,还是让消极打败积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还是让鄙陋打败高尚;让宽容打败狭隘,还是让狭隘打败宽容……只要你愿意,好与坏只是一字之差。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应只停留在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和生存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优秀的人才。从教近十七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我认  相似文献   

13.
我从教30余年来,任教过初中多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政史地,还是数理化,我以曲艺(其中的一种,又叫三棒鼓或者花鼓)教学生记故事或公式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门下毕业的很多学生多年后与我谈起话来,一般都要夸奖一番我用曲艺教学使他们很感兴趣又学得牢固等等事其中  相似文献   

14.
于香文 《学周刊C版》2010,(7):116-116
一、作文教改的背景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困难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知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教学生如何写作文了,这是我从教多年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注定做教师的料儿,从教10年来,从小学教到中学,从做个一般的教师到负责学校一个方面的工作,在心灵深处,惟愿与学生打交道,因此我一直干着班主任工作。无论是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还是在课下与学生的促膝谈心,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童心依旧。我轻松,因为我的心...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因此,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教师。1999年8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那时起,我在心中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在从教二十一年的时间里,不管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我始终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尽职尽责,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回忆自己教过的学生,我十分自豪。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读高中,有的上小学,还有的已走上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接触过若干同行,有的成为了教育名家,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还是做着自己的"教书匠"……林林总总,每一个教育人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我一直在找寻着一个恰当的词汇来概括我们从教的经历,但一直没有找到。近日读了《今日教育》中一篇文章《做有温度的教育》,感悟颇深——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学生才会有温  相似文献   

18.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一直是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教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们可谓是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结合,还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所有这些,都称的上是‘可取之策’。然而,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  相似文献   

19.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人初中课文。从教近十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20.
<正>从教十年有余,教过几届学生,他们有的还在读书深造;有的已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社会默默贡献力量;也有的正在打拼自己的事业,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但无论他们人在何处,身居何职,每当和我联系,总是喜欢提及一些高中时的事情。每当此时,总感觉那么自然和亲切,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往事历历在目,情感汩汩涌动。回想起与学生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三个"捣蛋鬼"的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里……一、一幅漫画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