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技风》2020,(17)
危险天气是影响航空安全和造成航班延误的重要因素,对终端区运行有显著影响。为了衡量危险天气下终端区空域的使用情况,计算危险天气下的终端区空域利用率,本文针对带状危险天气区域,分析带状危险天气区域对于航空器运行的影响,根据带状危险天气区域的特点,基于航空器对于终端区空域资源时空占用的特性,从航空器的运行轨迹角度出发,建立带状危险天气区域下的终端区空域利用率模型。选取国内某终端区,在其受带状危险天气区域影响时,评估其小时利用率。研究表明:模型计算所得利用率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体现带状危险天气区域对于终端区空域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提出了终端区运行模式特点以及对终端区扇区建模的必要性,然后对比说明了所用建模仿真平台Air TOp的建模优势,并以成都终端区系统进行空域建模。建模过程需要考虑具体成都终端区的系统复杂度,也需要全面考虑影响仿真过程的实际约束情况,并利用仿真平台的规则库对成都终端区运行模式进行建模仿真。最后以实际运行模式下的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影响终端区扇区运行的主要因素并评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终端区运行效能。考虑从现有终端区运行亟待解决的安全、效率和容量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状态分类法构造终端区运行效能综合评价函数。最后以武汉终端区为例,收集运行相关数据计算各指标值,并采集20位武汉终端区管制员的阈值评估意见,划设阈值矩阵,构建武汉终端区运行效能综合评价函数,结果表明其运行效能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在安全方面评价为优,空域内整体冲突水平较低,但在效率和容量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民航也进入了"井喷式"的蓬勃发展期。于是,能否更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航线航路资源,深入发掘空域潜力成为了决定中国民航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航线航路网络,民航空域管理部门确立了建设"整体大循环,局部微循环、各单元协同"的目标。换言之,就是让各空域单元实现"四化"——航路运行单向化、航路和终端区衔接智能化、进离场航线分离化、管制扇区功能化。本文客观分析了空中单向交通的运行,并就其影响范围及效率测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予以了个人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5.
薛宏伟 《科技风》2014,(19):33-33
本文描述了成都双流机场航班业务情况,分别从航班流量、新机场建设、空域结构以及终端区内军民航的影响,结合京昆航线调整的契机,提出成都终端区空域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终端区运行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研究结果。在终端区运行管理方面起到减少管制员工作负荷、并可以提高终端区运行效率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会对终端区的运行效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机场是航空运输网的终端节点,为改善空域资源与交通流量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对机场终端区空域容量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机场容量的定义,然后概述了几种常用的机场容量评估方法。将机场容量评估问题描述为不确定性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并概括了使用粗糙集理论对机场容量进行评估的步骤。最后说明了解决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方法还很多,应该多尝试多对比。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4)
面对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引发的空中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常采用开辟新航线,增加跑道数量等方法解决。但是我们拥有的空域是有限的,并且通常由空军占主体,大型运输机场的吞吐量更大,因而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如何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对现有空域的优化实现空域节约,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常进行空域优化的方法有终端区扇区的优化、航线的结构优化等,本文就对这些方法进行研究,希望研究找出大型运输机场空域节约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point文章分析了重庆终端区2周航班的执行情况及特点,选取一天的航班运行数据,根据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特点,以时间为度量量化了该日的管制员工作负荷,并分析了进离场飞行架次对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影响,得出管制员工作负荷与终端区流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针对该终端区多扇区的实际情况,以管制员工作时间为自变量,进离场飞行架次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管制员工作负荷模型;最后根据DORATASK方法,对重庆终端区容量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机场终端区的大雾会使跑道视程和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航空安全和航班运行效率,也降低了空中交通流量和空域利用率。为了在不降低机场最低运行标准的前提下,低能见度时仍然正常起降航班,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低能见度预测模型。将与能见度相关的4种主要气象因子作为输入参数,对普洱思茅机场早晨07:00~07:25能见度进行预测及精度分析。分别得到训练集的拟合效果图,样本集的预测结果图和波动分析图,以及大样本长时间的预测图和精度分析图,使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总误差的方差为0.1392,决定系数R2达到0.97043,可见该网络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成都双流机场双跑道的运行现状的调研分析,利用概率与数理统计和时空分析模型算法,建立了起飞和降落的容量评估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仿真软件。通过灵活输入参数的设置可以量化不同环境约束对终端区流量及容量的变化影响。可为一线运行部门跑道运行方式的选择和具体流量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2)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飞行流量日益增加,对航空器的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是改进管制员管制策略,避免危险进近或碰撞发生,提高航空器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要手段。终端区通常是航班密度最大、航线最复杂、限制最多、冲突最大的区域,加强对航空器终端区运行风险的评估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随着空运交通流量的大幅增长,空域扇区容量的增长也达到了极限,空域扇区科学规划已经成为制约空运交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空域扇区的合理划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关注.空域扇区的合理划分不仅能改善空域结构,保证飞行的安全以及效率,而且能使有限的空间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容量.首先从空域扇区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结合空域扇区的设计原理,对空域扇区的模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划分.  相似文献   

14.
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被民航界视为提高繁忙机场运行效率、保障复杂机场运行安全、解决机场全天候起降和终端区高密度运行难题的关键.考虑到精密进近与着陆飞行阶段对导航性能的严苛要求,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面临复杂飞行条件下的动态定位精准性、多元故障完好性、飞行引导灵活性三大挑战.美国及欧洲等国通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和管理部门的联合攻关,完成了单星座单频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技术攻关、设备研制和应用实施工作,但仍然存在卫星几何分布较差、易受电离层风暴影响、系统可用性不足等难题.多星座多频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更多测距源,有效改善卫星几何分布,并消除电离层导致的差分校正误差.因此,多星座多频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具备更高的全球可用性,是提高繁忙航路和终端区的空域容量、降低气象和地形条件复杂机场的最低运行标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结合成都终端区的实际运行模式,设计了航班协同排序模型及各项约束条件,并设计适用于该模型的遗传算法并进行求解,然后结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目前流量高峰时段的具体航班时刻表,预测得到未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某流量高峰时段的航班时刻表的预测值,再通过MATLAB分别对FCFS方法及进离场航班排序模型方法进行实例验证,比较验证结果,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从图像的点运算、灰度直方图变换和空域滤波变换三个方面对数字图像增强技术进行了研究,图像的点运算采用了图像的线性变换和图像的非线性变换,空域滤波变换采用空域平滑滤波和空域锐化滤波,其中空域锐化滤波采用拉普拉斯算子和索贝尔算子,对增强技术在MATLAB中进行了实验仿真。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管制终端区内的航空器也越来越多,为了减少进离港航空器之间的冲突,提高运行效率,管制员利用雷达设备引导航空器偏离进离场程序进行直飞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为分析管制员直飞决策,更加准确的预测离场航空器移交时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了影响管制员制定直飞预案的因素,构建了逻辑回归模型。在逻辑回归模型中,我们使用单变量分析法分析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对机器人初始状态、加速度、速度等进行规划,使其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本文首先对6R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关节空间法和直接坐标法等。进而探讨6R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在焊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轨迹规划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和轨迹规划实例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空域航路容量评估方法的模型,针对我国特定的航路运行实际,提出Multi Agent模型的航路容量评估方法,并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得出Multi Agent模型的航路容量评估方法具有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无人机离开"隔离空域"进入"融合空域"是无人机扩大应用范围的必然趋势,无人机安全风险运行评估是空域集成的关键因素,是衡量无人机是否具有"有人机"的安全标准的重要指标。首先对无人机的分类以及应用情况进行结合;再对安全运行情况进行介绍;最后介绍无人机相关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